试论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31 09:58:29

试论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巧妙的情境创设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本文提出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原则和几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是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

一、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思维性。数学情境的有效性始终离不开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必须以思维为核心及时实现数学化。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意图和本质,然后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应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对情境的呈现时机、形式和内容进行加工。

(二)实践性。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

(三)主体性。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可以越俎代庖,不可以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情境创设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二、情境的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体现

(一)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打折销售》这是一节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课。“打折销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上课之前先安排学生到商场了解商品打折的有关情况,为本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上课时,首先提供一个买粉笔的生活情境:我到小西湖小商品批发市场以每盒2元钱买了一些粉笔,然后又以每盒3元的价格卖出,那么每盒粉笔我赚了几元?对,每盒粉笔我赚了1元钱。这里1元钱就是我在一盒粉笔上获得的利润,而2元是粉笔的进价,3元就是粉笔的售价。显然,利润=售价―进价。然后让学生谈自己在商场的打折见闻,边听边和学生一起总结与打折相关的概念和公式。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讲概念、讲公式,就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听课也比较专注,因为他们还想为老师补充一些经验呢!

(二)创设实验活动情境。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如讲《绝对值》时,可按照教科书所创设的情境,课前先多准备几种动物卡片,并画一个单位长度大一些的数轴。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回答问题:小兔距原点多远?小狗距原点多远?从而导入绝对值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做一做”,把自己当做卡通形象进行表演,同学之间相互演示提问,进一步巩固绝对值的概念。最后“议一议”:你通过“做一做”,观察到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新教材用卡片及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与旧教材相比避免了直接引入绝对值的单调、乏味、难懂。通过“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议一议”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根据本学段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图片、模型、实物等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通过语言生动的描述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创设游戏活动情境。爱做游戏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游戏情境使用的比较多。例如在讲《代数式》时可以安排一个“猜棋子”的游戏。让学生准备一些棋子或小石子(粒数是3的倍数,不少于9粒)。上课时让学生将老师的眼睛蒙起来,然后老师说步骤,学生做。第一步,将棋子平均分成左、中、右3堆。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两个子放入中间一堆。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一个子放到中间一堆。第四步,从中间一堆往左边放棋子,使左边的棋子加倍。游戏结束现在每人中间的一堆肯定是5粒。学生肯定很惊讶,开始每人的棋子数不相同,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相同呢?老师改变指令,左边先拿出4粒,右边拿出2粒,再把游戏做一遍,由老师报告最后中堆棋子数。在学生迫切想知道缘由时,教师再启发学生将游戏中的自然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写出来。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认识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初步体验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四)创设问题质疑情境。问题情境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而,即使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 43 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 月 球 的距 离。一 张纸 的 厚 度是0.006cm,地 球 到 月 球 的 距 离 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总之,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不胜枚举。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和课标要求为前提,精心选择,就可以创设出更具新意的课堂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精彩不断。

参考文献:

[1] 吴军. 让情境教学走进初中数学课堂[J]

[2] 严木章.创设有效数学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J]

上一篇:休闲娱乐体育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