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拿来”优势

时间:2022-05-31 09:02:59

神州数码四大子公司之一、国内最庞大的金融服务团队、数十个中外银行客户规模,中国排名第二的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较高的起点让神州数码融信软件公司将追赶目标落在了IBM身上。

要实现快速成长和追赶,融信显然不想也不能把全部精力用于自主开发,他们既定的策略是“拿来主义”:将已经在国际上成功运行的系统、软件、经验,进行本地化改造,再与中国的银行对接。

第二个合资公司

在不久前的新财年战略规划上,融信高级副总裁刘盛蕤强调,融信在2007财年的业务重点,就是让国际核心银行系统在中国的应用普遍成功。

在新财年战略规划的同时,融信同时宣布了一项新的资本合作―合资台湾锦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神州数码锦华软件有限公司。

融信没有透露此次合资在股权占比等方面的细节,但他们并不否认锦华是其组织架构中的核心成员,将和另外两个重要的子公司一起,成为融信的三大主要业绩来源。

1998年成立的台湾锦华深耕于我国台湾地区银行业的开放端应用软件领域,其贵宾理财、财富管理及信贷、风险管理和芯片卡增值应用软件等均是台湾地区市场的第一品牌,他们的客户包括瑞银、花旗等多家知名跨国银行。

台湾锦华所专注的银行风险管理、信用卡增值服务、信贷管理、理财等领域的应用软件开发,是神码融信目前没有。融信从台湾锦华得到的是对方业已成熟的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从而健全了自己的服务产品线。

拿来主义

神码锦华只是对融信战略思路的一次具体实施。事实上,在更早的三年前,神州数码的金融服务业务,就抛弃了原来自己开发的核心系统,开始走“拿来主义”之路。

这种拿来主义,实际上就是将海外先进的,经过成功运营的系统引进来,并加以本地化改造,以帮助本土银行更快建立先进的技术平台。

刘盛蕤介绍,眼下,本地化和客户化仍然是国外核心业务系统在中国应用的两道门槛。本地化是为了满足特定国家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客户化则是根据银行的实际需求和产品差异分析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测试。

“引进核心业务系统比自己开发一套系统更难,而系统的成功落地是关键。”他介绍,一般而言,国外核心业务系统的本地化会占用很大的工作量,至少需历经二个以上的项目实施才能完成。

而中国银行国内银行普遍网点多、客户多、数据量和交易量大,国外核心业务系统在中国这个特殊市场应用,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就是性能问题。如果性能达不到要求,系统原有的先进设计理念和业务流程将难以发挥效用。

在过去的2006年,神码融信为神州数码贡献了大约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上一篇:Struts和Hibernate共筑MVC 下一篇:BI成就睿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