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西瓜早熟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31 07:07:04

塑料大棚西瓜早熟栽培技术

【摘要】近年来,塑料大棚西瓜早熟栽培模式在漯河市召陵区广泛兴起,这是一种周期短、上市早、收益好、产值高的西瓜栽培模式。通过实施4层以上覆盖栽培方法,西瓜可以在4月初上市,一般每667 m2产量为4000 kg,产值1万元左右,有的也可达到6000 kg/667 m2,产值1.5万元。根据近年来召陵区塑料大棚西瓜栽培生产经验,总结了相关的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河南漯河地区大棚西瓜栽培品种以山东省潍坊昌乐盛世种业选育的‘全美2K’为主,该品种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商品性好。西瓜嫁接苗则多采用河南农大选育的‘豫艺超级金砧’‘豫艺V90’等白籽南瓜做砧木。

育苗

苗床选择

育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距定植地较近,通风透光良好的地块。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内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进行育苗。穴盘育苗要选用西瓜专用商品基质,播前把基质装入穴盘,抹平即可。

种子处理

将西瓜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迅速搅拌10~15 min,当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1.5~2 h,并洗净种子表面黏液。做砧木用的南瓜种子在28~30℃水中浸泡2~4 h。将浸泡后的西瓜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8~30℃的环境下催芽。

播种时间

一般在

1月上旬播种,砧木(图1)

应比接穗

(图2)早播3~5天,当砧木子叶出土后,即可催芽播种西瓜。

播种方法

选晴天上午播种,播种前苗床浇透水,将催芽的种子播于营养钵中,覆土1.0~1.5 cm。立即插架盖膜,注意保温保湿。穴盘育苗,播种深度1.0~1.5 cm,播后覆盖消毒蛭石,淋透水后,苗床覆盖地膜。

嫁接前管理

嫁接前砧木苗和西瓜苗要精心管理,要有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一般白天温度保持在26~28℃,夜间保持在12~15℃,白天温度超过28℃时应通风换气。子叶展开前每天浇1次水,并在8:30前、16:30后停止浇水,以避免夜间苗床积水,阴雨天气不浇水。接穗苗2片子叶展平,砧木苗第1片子叶完全展平时适合嫁接,嫁接前1天将砧木苗浇透水,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对砧木、接穗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嫁接

一般采用插接方法进行嫁接,操作步骤:①准备粗0.2~0.3 cm、长20 cm左右的竹签,将前端削尖。②用竹签的前端紧贴砧木一子叶基部的内侧,向另一子叶的下方斜插,插入深度约为0.5 cm,不可穿破砧木表皮。③用刀片从西瓜子叶下约0.5 cm处入刀,在相对的两侧面各向下斜切1刀,切面长0.5~0.7 cm,刀口要平滑。④接穗削好后,即拔出砧木中的竹签,并插入接穗,插入的深度以削口与砧木插孔齐平为宜。接穗所削的楔形要求与砧木插孔的大小和长短一致。

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 嫁接后2~3天,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并进行遮光处理,棚内不宜进行通风;嫁接后3~6天,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在嫁接苗(图3)第1片真叶展开后,温度控制在25~30℃,定植前1周温度控制在20~25℃。

湿度管理 在嫁接后的2~3天苗床密闭,使苗床内的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嫁接3~4天后逐渐降低湿度,在清晨和傍晚湿度高时通风排湿,并逐渐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嫁接10~12天后苗床湿度以控为主,在底水浇足的基础上尽可能不浇水或少浇水。

光照管理 在嫁接后的前2天,苗床应进行遮光,第3天在清晨和傍晚除去覆盖物接受散光各30 min,第4天增加到1 h,逐渐增加光照时间,1周后只在中午前后遮光,10~11天后尽可能增加光照时间。在管理过程中,应及时摘除砧木上萌发的不定芽。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彻底清理塑料大棚,把原先准备好的鸡粪及复合肥掺匀后全部施入定植带,烘干腐熟好的鸡粪每667 m2施用2000 kg,氮、钾量含量高的硫酸钾型复合肥施用100 kg,然后翻耕2遍,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

定植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10天扣好大棚膜并覆盖好棚内的二层膜,定植前5~7天顺沟浇水,造足底墒。定植前2~3天在瓜畦上覆盖地膜。

定植时间

一般在2月上旬定植,定植时注意天气变化,选择晴天定植。

定植方法

定植时应保证幼苗茎叶和根系所带营养土块的完整,嫁接口应高出畦面1.0~2.0 cm。 一般每667 m2定植700~800株,定植后瓜田全部覆盖地膜并扣好拱棚膜。

田间管理

缓苗期管理

白天棚内气温宜控制在30℃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5℃左右。若底墒、定植水充足,缓苗期间不需要额外浇水。

伸蔓期管理

温度 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棚内温度控制在13~20℃。

水肥 缓苗后浇足缓苗水,若土壤墒情良好,在开花坐果前不需再浇水。若棚内土壤干旱,可在瓜蔓长到30~40 cm时再浇1次小水。在伸蔓初期结合浇缓苗水,每667 m2追施速效氮肥5 kg,施肥时在瓜沟一侧,离瓜根15 cm远处开沟或挖穴施入。

整技 一般采用双蔓或三蔓整枝。坐果前要及时抹除瓜杈,除保留坐果节位瓜杈以外,其他全部抹除,坐果后应减少抹杈次数或不抹杈。应在瓜蔓较长、相互缠绕前、棚内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将小拱棚拆除。

_花坐瓜期管理

温度 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左右,夜间不低于15℃。

水肥 一般不进行追肥,严格控制浇水。当土壤墒情影响坐果时,可浇小水。

人工授粉 每天9:00以前用雄花的花粉涂抹雌花的柱头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留瓜 待幼瓜长至鸡蛋大小,开始褪毛时,进行选留瓜,一般选留主蔓上第2~3朵雌花坐瓜,每株一般留1~2个发育良好的瓜。

后期管理

温度 适时放风降温,把大棚内气温控制在35℃以下,夜间温度不低于18℃。

水肥 当幼瓜为鸡蛋大小并开始退毛时浇第1次水,此后当土壤表面早晨潮湿、中午发干时再浇1次水,连浇2~3次水,每次浇水一定要浇足,当果实基本定型后停止浇水。结合第1次浇水追施膨瓜肥,以速效化肥为主,每667 m2施肥量为氮磷钾复合肥5.0~

7.5 kg,也可每667 m2

追施饼肥75 kg,注意避免伤及西瓜茎叶。

翻瓜 果实停止生长后(图4)要进行翻瓜,翻瓜要在下午进行,延一个方向翻,每次翻转角度不超过30°,每个瓜翻2~3次。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农业防治

选用高抗多抗品种;采取嫁接育苗;培育适龄壮苗;控制好各生育时期的温湿度;清洁棚室;合理肥水管理;合理布局,轮作换茬。

物理防治

棚内悬挂黄虫板,每667 m2悬挂30~

40K;铺设银灰色地膜;在通风口设置防虫网。

化学防治

西瓜常见病虫害为:猝倒病、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蚜虫等。猝倒病用甲霜・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倍干细土撒于苗基部。白粉病可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可用70%乙磷铝锰锌800倍液喷雾防治。枯萎病预防可把种子用0.1%~0.2%高锰酸钾或用5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种0.5~1 h,用清水洗后催芽育苗。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

采收

为提高大棚早熟西瓜果品品质,避免生瓜上市,授粉时应做好标记,一般在授粉后30天左右进行采收,采后需对西瓜果品进行分级,贴上标签,用纸箱包装销售,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朱富春(1973-),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推广工作。

上一篇:谈团体心理辅导中辅导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下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方法在外科护理中的效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