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契约与控制权的由来

时间:2022-05-31 04:28:32

不完全契约与控制权的由来

摘要:企业是当事人的一个签约集合,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契约必然是不完全的。产权配置的重要性来自契约的不完全性,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在各有其主的企业间签订契约的成本可能很高,控制权配置是降低签约成本的有效方式。当合同中未预料到的情况出现时,谁说了算?谁有权对契约中未规定的情况做出决策,这就是所谓的“剩余控制权”或所有权问题。

关键词:签约;不完全签约;控制权;剩余控制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091-02

一、契约的本质与含义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个或数人对于其他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这是《法国民法典》第1101条给出的契约的定义。这里的合意指当事人双方意见一致的状态。契约的签订必须依据双方的意志一致同意而成立,缔约双方必须同时受到契约的约束。在此法典中,对于契约包含了两种意思:一是缔约的自由,即是否与其他当事人订立契约,由当事人自主决定。缔约双方具有签约内容和方式的自由。二是契约是正义的,即契约的内容公正合理,以及机会均等。这些特点表明缔约的双方对契约具有完全的控制权。

在经济学中的契约的概念比法律中的契约要广泛得多,对一些非法律范围的有契约特点的合意也作为契约来研究。但是经济学中契约的内涵可以从古契约法中寻找思想根源。古典契约理论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契约的自由,认为契约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交易当事人自主选择的结果,不受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现代契约理论研究的内容强调了对契约内容、契约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不完全契约就是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现代契约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广泛性,是以古典契约理论的基本特点为前提的,即契约的缔约的自由,缔约双方对契约具有完全控制。

二、不完全契约

契约是一组承诺的集合,这些承诺是签约方在签约时作出的,并且预期在未来(契约到期日)能够被兑现。完全契约是指这些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当缔约方对契约条款产生争议时,第三方劝说法院能够强制其执行。例如在经典的双边贸易模型中,若买方和卖方签订契约,完全规定了卖方应向买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特征,以及买方应向卖方支付的数额及形式和双方违约时的惩罚措施等,则此契约就是完全的。

然而,在实际的交易中,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契约当事人或契约仲裁者无法证实或观察一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契约的制定和执行却往往都是不完全的。契约的不完全性是指一个契约不能准确地描述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每种状态下契约各方的权力和责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契约的不完全性呢?

一是有限理性。因为在完全契约中,契约当事人不仅完全了解对方的选择范围,而且对将来的可能性选择也清楚知道,并根据其选择了解所选择的结果或至少知道这种结果的概率分布。因此个人理性假设是完全的。然而由于人在神经生理和语言方面能力的局限性和外在世界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愿望上是追求理性,实际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使得人类的理性总是有限的。人们既不能在事前把与契约相关的全部信息写入契约的条款中,也无法预测到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偶然事件,并针对它们做出详细的行动计划和分配方案。因此,人的有限理性是导致契约不完全性的重要原因。

二是交易成本的存在。交易成本包括以下几层意义(哈特,1995):(1)缔约各方在保持契约关系的有效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测事件所要付出的费用;(2)进行决策、达成有关协议、处理各为不测事件所要付出的费用;(3)用清楚明晰的语言签订各种契约条款,使其能够很好履行的费用;(4)履行契约条款所要付出的法定费用。由于短期契约所涉及事件的简单性与对将来要发生事件的可预测性,在短期契约中,第一种和第三种交易成本都可能大大减少,但这些成本在契约的运作中并不会消失。在长期契约中,由于它的涉及事件是较复杂的、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契约成本会大大地增加,但长期契约的交易成本也不是无限大的。也就是说,任何契约运作都是要花费成本的。由于契约运作的交易成本的存在,人们所签订的契约在许多方面将是不完全的。缔约各方将会理性地漏掉许多意外事件,认为等一等、看一看,要比把许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考虑进去要好得多。另外,各方将会漏掉一些他们不能简单地预测到的其他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各方宁可不签订长期契约,而只是签订有一定期限的契约,以准备在契约期满时,对这些契约进行重新谈判。还有在当事人对契约条款发生争议需要第三者来裁决时,其契约履行的成本更高。当当事人签订控制可能出现某些争议问题的条款的成本超了解决这些争议的收益时,契约的不完全性就出现了。因此,正如克莱因(B.Klein,1980)所说,契约的不完全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不确定性意味着存在大量可能的偶然性因素,且要预先了解和明确针对所有这些可能性的反应,费用是非常高的。二是考核具体的契约绩效,例如一个雇员从事一项复杂工作的能力水平,可能也是费用非常高的。因此,对于第三方执行者,如法院要完满地证实违约往往是很困难。虽然不完全契约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修正或重新谈判。但是,重新协商过程会产生多种成本,这些成本包括重新谈判的过程本身所产生的事后成本;和对重新谈判的预期所产生的事前成本。

以上的分析表明,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在各有其主的企业间签订契约的成本可能很高,如何降低签约成本呢?哈特认为,关键在于控制权如何配置。

三、不完全契约与控制权

如果一个契约不能准确地描述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每种状态下契约各方的权力和责任,这个契约就是不完备契约。简单地说,不完备契约就是一个留有“漏洞”的契约。① 由于有“漏洞”,不完备契约常常不具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意味着,当不同类型的财产所有者作为参与人组成企业时,每个参与人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得到什么,并没有完全明确说明。比如说,劳动合同规定了工人上下班的时间,每月的工资,但并没有说明工人每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具体的工作;劳动法规定工人加班时企业应该支付加班工资,但并没有规定什么时候可以加班,什么时候不能加班,如此等等。为什么劳动合同不能完备?因为企业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企业要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就得随机应变,一个完备的合同无异于否定企业的存在。

如果契约是完备的,就不存在所谓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从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企业所有权”问题。这是因为,一个完备的契约意味着所有的“收益权”和“控制权”都合同化了,没有“剩余”存在。比如说,假定只有一种可能的状态出现,一个完备的合同将规定每种状态下每个参与人选择什么行动,得到什么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人对企业拥有所有权,因为每个人的行动和收入都是合同规定好的。产权配置的重要性来自契约的不完全性,当契约不完全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合同中未预料到的情况出现时,谁说了算?谁有权对契约中未规定的情况做出决策,这就是所谓的“剩余控制权”或所有权问题。

正因为企业的契约是不完备的,才出现了“控制权”问题。进一步,契约的不完备性不仅意味着“所有权”问题的存在,而且意味着谁拥有所有权是重要的。② 企业控制权安排是所有参与人之间讨价还价(显性或隐性)的结果;进一步,如同财产所有权一样,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只决定每个企业参与人事后讨价还价的既得利益状态,而并不消除事后讨价还价本身。这一点是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的一个重要贡献,对理解企业控制权安排非常重要。在他们的理论中,控制权的重要性正是来自它对事后讨价还价的既得利益状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重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9.

[2] 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M].王铁生,葛立成,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 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中译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 詹森,麦克林.专门知识、一般知识与组织结构.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 钱颖一.企业理论[G]//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1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6] 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7] 伯利,米恩斯.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 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9] Grossman,Sanford J.,and Hart,Oliver D..Takeover Bids,the Free-rider Problem,and the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Bell Journal ofEconomics,Spring 1980,(11):42-64.

上一篇: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探析 下一篇:企业家的“转型”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