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时间:2022-05-31 04:23:4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初中数学德育教育渗透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各学科都应渗透于教学之中。这在教育理论上称之为“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的规律”,“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数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更应该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利用教学内容的辩证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这就意味着数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例如,在讲授数轴、函数等概念时,对它们的本质进行透彻的理解并能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再如,从讨论整数运算产生了分数,而分数又包括全部整数作其特殊情况,以及运算、等式、方程、函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都是以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另一个概念,让学生从概念的进程中掌握概念,大大有利于学生辩证观点的形成。再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注重教师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辅导“后进生”有耐心,让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我还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好的同学,我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总之,不论是教师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通过数学的奇异美、和谐美、对称美来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数学从形式到内容、到具体知识结构,都具有一定的美感。数学学习与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看来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中往往蕴藏着内在的、深邃的、理性的美。1998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期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的主题是“数学教育与文化美”。会议认为,数学教育必须将数学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要受到美的熏陶。徐利治教授认为数学的美表现为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的奇异性。数学美可以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抑制不良行为,注意自身修养。数学教学中,优美的板书、精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示范,都可以使学生的行为受到良好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数学教学中的理智性,可以增进学生理性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理性思维,克服主观随意,说话有理有据。如雅典学院的大门上写着:“不学几何的人,请勿入内。”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数学的客观性、实践性、进取性和发展性,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循序渐进。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大定理虽经百年尚未获得解决,随着对此研究的深入,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史。数学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学教育的需要。通过注重数学发展史、世界观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完善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总之,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在德育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上一篇:什么样的数学吸引学生 下一篇:电子元器件手工焊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