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要贴近儿童生活

时间:2022-05-31 03:29:28

小学作文教学要贴近儿童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作文如果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语言水平,习作要求统的过死,提出过高、过难、过急的要求,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让作文的过程成为真实的、快乐的、自由的生命之旅。

下面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真实作文,用生活实际说话

好的文章有若干标准,其中很主要的一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然而当前小学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人生,关爱世界。家庭中的件件细琐,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互相争执,街头巷尾的所见所闻,以及大自然的风花雪月皆能敏感地从事态表象中察觉实质。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心中想到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

1.写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情

作文是语言的文体表现,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情,才能让儿童说真话、表真情。儿童感悟世界总是与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让他们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说“诚实的自己的话”,用童心表述真实的生活,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

2.从自己的生活写起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可见好的作文题材来自生活的孕育。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原生态体验环境,引导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并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提供写作素材。

二、快乐作文,激发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一提起作文,有很多学生就头痛,作文时无话可说,往往敷衍了事。长此以往,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师批阅也觉得味同嚼蜡。要使写作成为一项快乐的活动,就得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体验。而学生的写作热情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有“如骨鲠喉,不吐不快”之感。

1.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不会为写作而苦恼了。教师要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展开一些生动活泼的,并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活动。如组织游戏,做实验,续写故事,为画配话,看图编故事等活动,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不但使学生有了写作内容和写作热情,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及时发现学生的写作亮点

教师对学生只言片语的肯定和鼓励胜过多次作文技法的辅导。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两句话或是一个片段,教师都要毫不吝啬地去赞赏,以此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儿童涉世不深,社会文化水平不高,可能会在表达中出现一些幼稚可笑的话语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蹲下来”,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身边的事物,思考问题,去评价学生的作文。

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之间开展“阳光评价”,学会欣赏同伴的好作文,学会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去鼓励同伴,让学生在互相赞赏中享受成功作文的惊喜与乐趣。

三、自由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能“情动而辞发”,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给学生营造自己表达的氛围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平等愉悦,充满人文气息的作文气氛,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作文的情绪。而学生习作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表达的潜能,创造力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

2.激发学生创意表达的勇气

小学生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作文条条框框的限制,将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不拘形式、不拘字数,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童情,反映童心,才显现智慧的闪光,创新的萌芽。”让我们为孩子们有创意的表达喝彩。久而久之,创新就能成为自觉行为,作文就成了学生纵横驰骋、放飞灵性的自由天地。

上一篇:学生写作训练初探 下一篇:对目前中药材价格上涨因素的一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