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莲叶伏龟金盘鉴赏

时间:2022-05-31 11:02:55

金银器作为独立的器皿,此类工艺美术品在唐以前是比较少的,到了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开始兴盛起来,其制作精美且品种纹饰繁多,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它代表了我国历史上金银器制作水平的最高端。

从唐代金银器的器物种类来说,主要分为食器、饮器、容器、药具、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金铤银铤等。食器类的金银器中,唐代最为流行的是盘和碟,它们的形制比较接近,仅以大小来作区分。

图中唐代莲叶伏龟金盘,高4.2厘米,宽14.8厘米,重276克,金光璀璨,色泽纯正,为足金打造,成色当在八成左右。盘作莲花口,浅腹,圈足,呈变形的六曲莲叶式。自盘底圈足边沿盘壁向上放射出来的六条莲叶状脉络纹将盘壁均匀地分成六个等分,盘底中心是一朵珍珠状弧形花边十二等分组成的圆形花卉,体现了异国的情怀,于圆形花卉之上用模冲捶技法作一凸起的乌龟静静地伏于盘底的中心,龟身精心的錾制,栩栩如生,龟颈前伸,四足分开,龟甲上十三纹板清晰可辨,显得安然自得。图案装饰对称统一,静中寓动,生机盈然;工艺制作精巧和谐,美观怡人,又别具新意。盘底与圈足用金属焊接法连接,接缝细密牢固,虽经历了1000多年,仍无断裂脱落的现象,金盘璀璨,典雅绝伦,可谓人间瑰宝。

金银是贵重的稀有金属,尤其是金器自古以来被视作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唐代通过对外贸易交流,大量带有西域风情的金银器流入中国,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中,金银器成了既富丽豪华又充满异域艺术风格的手工艺术品,在当时各类手工艺术品中独领。

在唐代众多金银器中,受当时萨珊、栗特文化风格的影响最大,如该盘中莲叶纹脉和圆形花卉中的纹脉分别将盘壁和盘心中的圆形花卉均匀地分割成了六等分和十二等分。这些便是受栗特文化中八棱带把银杯造型的直接影响,然后融入了中国元素莲花和龟,加以变化而来。

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中有“花开见佛心”之说,这里的花指的即是莲花,从此处我们也能感悟出莲花所表达的智慧与境界,人有了莲花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许多运用在佛教中的器物都带有莲花的形象,相传释伽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美丽的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便是池中突然长出了大如车轮的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舌根上放射出了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夜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喻佛是因为莲的品格和特征与佛教的教义相吻合。佛教是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难中摆脱出来。从人生苦海的此岸经过学佛修行的济渡到达极乐净土的彼岸。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而能开出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的鲜美花朵一样。

龟是长寿之物,汉代有吉祥四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为玄武,是上天主宰北方的帝君。龟不是一种阴物,它抱甲负文,功成而退,这是一个尽忠尽职的臣子须具备的德性。东汉以后,龟的装饰使用范围渐宽,一般朝中的官员,皇亲国戚,甚至庶民妇女都可以运用。如妇女们所称的“金龟婿”,指的便是理想中的夫婿了。

综上两点所述,可见此金盘寓有善意瑞祥之意,实属难得。

唐代的金银器制作部门分“行作”和“官作”两类,以“官作”为主。“行作”即民间金银工匠制作,质量较官营手工业差。“官作”即指少府监中尚署所管辖的金银作坊院。中晚唐时又设文思院,掌造宫廷所需的金银犀玉工巧之物。1988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量金银器皿中就有不少有“文思院”的铭文。上述的莲叶伏龟金盘从其选材、工艺、品相、图案等方面考证和推断,当应属唐代“官作”的器物,但时间上已近晚唐。

金银具有极强的延展性,可以加工成很薄的器皿。该莲叶伏龟金盘的成型除了沿用传统的铸造法外,较多地采用了从萨珊、栗特地区传入的捶法和模冲法。所谓的捶法是利用金银质地较软、延展性强的特点,采用反复锤击的方法使器物成型。捶法可以使金银器做得非常轻薄,大大地节省了珍贵的金银原料,同时轻薄使金银器皿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模冲法是事先做好金属硬木的两个同样模式的模具,一阴一阳。阳模略小,能使阴模套于其上。然后捶好的金片隔于其间,经冲压锤击后即成型。该盘中的龟及六条莲叶之脉纹,圆形花卉纹等均用此法制作。同时该盘的器壁装饰上的六条叶脉纹凹棱将较大面积的盘壁分隔成了几个小块,这样既丰富了盘的造型变化,又大大地增强了盘的抗变形能力,也弥补了金银器在材质上刚性不足的弊端。

唐代的金银器特别是皇家作坊制造的,是当时最精美和昂贵的工艺美术品。但由于金银器所用的原料成本高,除了皇家和少数贵族阶层外,绝大多数只能望而却步。同时,其影响之大追随者之多是各类工艺美术品无法可比的。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模仿金银器皿的料器、瓷器等应运而生,其中瓷器仿金银器最为突出。唐宋间比较重要的有,南方的越窑、长沙窑,北方的邢窑、定窑等等,都曾经大量地生产仿金银器造型的瓷器产品。

精美绝伦的唐代金银器及其高昂的市场价格,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市场追捧,所以赝品、仿品接踵而来,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那么如何来区分金银器的真伪呢?

金银器的真伪鉴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金银的材质鉴别,二是对其制造年代的鉴别。

对金银材质的鉴别比较简单:1.因为金的密度大,一般来说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品,金制品器皿要感觉重得多,凡太轻太硬的必是伪品。2.金的硬度低、质地软、延展性强,若用小刀在金银制品上轻轻地划试(不易观察到的地方),一般留下凹痕的是真品,留下划痕的是赝品。3.金银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氧化和抗腐蚀的特性,特别是金这种特性更佳,既不会锈蚀,又不易失去光泽。而仿金银的制品则不然,均易氧化生锈。将金放到酸性的液体里,如醋酸、稀硝酸、盐酸等,金颜色不变,而仿制品只要碰到硝酸便立即失去光泽。如是镀金,表层的镀金易脱落,并生锈。

对于金银器的年代鉴定难度相对较大,现代科技手段对器物质地的鉴定已经达到了精确的程度,然后对于其年代的鉴别尚还显得苍白和无能为力。现在这方面的鉴定方法还是依靠传统的经验和积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讲金银器物的造型、纹饰、制造工艺、加工技术等都有时代性,即离不开加工的时代特征,哪怕某个时代仿前朝的金银器,只要细心地观察都会在许多的细节部分显露出它所造时代的本性来。这种鉴定在某种程度上说和书画的鉴定很相似。同时一件金银器的造型、纹饰、造型工艺、加工技法等,它们之间必须是和谐统一的,与它们所属的那个时代的文化科技水平相适应。相比之下金银器上的铭文是最直接、最有效和确切的依据。但铭文在唐以前非常少见,而且铭文也可以后加,这就须仔细鉴定铭文的字体、刀法和表面的包浆,以及铭文与金银器的整体上的和谐统一等等。最后还得要充分运用自己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各个感官对可鉴的金银器进行鉴定,摸摸它的表皮、内部,掂掂它的份量轻重,听听它的声音脆亮程度,甚至用舌尖舔一下它的味道(在卫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并把科学研究已知的成果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加以确定和系统总结。

图中的晚唐莲叶伏龟金盘为近年来海外回流的文物,从中也可看出金盘主人高深的鉴赏能力,文化修养以及他的爱国情怀。(责编:石晓)

上一篇:构图巧妙 立意清新 下一篇:王铁成书画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