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的区域性符号审美构建方式

时间:2022-05-31 04:40:55

民居的区域性符号审美构建方式

[摘要] 对传统民居的文脉性继承,就是运用符号学的观点,把传统形象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将传统建筑的显著形体特征或构件符号化,并将简化提炼后的符号作为母题恰当地运用于新建筑当中。

[关键词] 传统民居 文脉继承 区域符号审美

一、文脉性继承

如何提炼传统民居文化中那些具有现代价值的传统建筑的灵魂,把握好中国传统文脉?冯友兰先生提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抽象继承”的基本思想。这种“抽象”并不是不可捉摸的,而是传统文化和思想经过时间的过滤,保持下来的精神价值,是抽去了具体的特殊的历史内容与形式之后保持下来的某种精神特质:不是对传统建筑形式、风格、式样的简单模仿、照搬和剪贴,而应认知与体悟其内在的精神信仰、审美意境和对空间的特殊认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深刻把握传统建筑文化超越性的内涵。吴良镛先生也曾做过深刻阐述,他说:“所谓‘抽象继承’是指从建筑传统中将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设计哲学、原理等)加以发展,运用到现实创作中来。”

对传统民居的文脉性继承,就是运用符号学的观点,把传统形象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将传统建筑的显著形体特征或构件符号化,并将简化提炼后的符号作为母题恰当地运用于新建筑当中,试图与传统建筑在建筑语素上产生联想。然而,这不是进行符号的简单堆砌,误认为有中国传统的符号,就是继承文脉了,而应是中国精神的继承,运用的不是形式的元素,体现的却是传统的精神。

二、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文脉的精髓在于变,不变则废,变则通”,传统文化“抽象继承”,并非形式的抄袭或旧零件的排列组合,要用抽象的方法加以表现,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转化为足以支持与指导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资源,这其中既有创作原理的继承与发展,又有形象的借鉴与创造。

我们应该从社会伦理、社会文化、观念形态以及民风民俗上去把握传统民居的特征,去审视其内在气韵和空间意境,深入到文化,避免局限于其功能和技术层面。当代很多著名的建筑大师对于传统建筑文脉的现代应用都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体现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手法的结合,作为庭院式园林,苏州博物馆新馆大量运用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符号,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但在结构、布局和表现手法上,却又有让人拍案叫绝的构思。建筑构造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而且解决了传统建筑的很多实用型难题。崔恺的丰泽园饭店设计中再一次延续了中国建筑传统,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在传统建筑语汇的运用上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神。他偏重于民居的“小式”做法,如南门廊的半亭石座、廊下的梁格处理,群房的檐口,门窗的分格以及重复出现的菱形图案等都取材自北方的传统民居而加以提炼。建筑的外部选用棕红色面砖为基调,灰白色仿石砖勾边,更容易和周围杂色的建筑环境相协调,也创造出亲切宜人的温暖气氛,表现出丰泽园老字号的内在气质。

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筑波中心,包括西方从古典时代到米开朗基罗、列度等西方传统建筑师的很多建筑符号甚至现代建筑常用的各种符号,却唯独没有日本传统的建筑符号。但整个建筑的空间和形象却让我们感到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其实,筑波中心建筑虽然词汇几乎完全来自西方,但是运用的是日本民族的语言组织方法。这也恰恰说明了唯一产生强烈民族特点的是组织词汇的语法。这种建筑的语法根源于历史特点却永远随时代更新并期待着被重新定义。矶崎新的设计手法告诉我们,传统文脉不仅仅与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相结合,也应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把国外好的建筑词汇运用民族的精神,即传统文脉加以组合的重要性。

三、符号性审美

传统民居文化中我们抽象出的无形的东西,也就是传统文脉始终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我们运用符号学的观点,重新审视和强调符号审美在传统文脉继承上的重要性,以期达到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应用。

符号论美学盛行于20世纪40、50年代的西方美学界,它的奠基人是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卡西尔指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艺术作为人所创造出来的可以直观的符号形式,不是对现实的摹仿,而是对现实的发现和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也即是说,艺术是一种有生命的形式。这些形式又有着真正的普遍性。“符号”的基本功能就在于把感性的具体内容抽象为某种普遍形式,使之代表一定的意义。卡西尔的学生苏珊,朗格沿着他的思路,把符号论美学具体化、系统化,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苏珊・朗格所谓的“情感符号”,也即是艺术。她指出:“一件艺术作品往往就是一种自发的情感表达方式,即作家思想状态的时候,如果它们代表人的话,很可能就表达某种面部表情,以显示人所应具有的情感”。艺术“成为一种表达意味的符号,运用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现着情感经验”。在朗格看来,艺术创造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的抽象,是制造非现实的艺术“幻象”或“虚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与朗格之所谓“虚像”事实上在本质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正如“绘画空间是一种符号性的空间,它诉诸于视觉的组织结构是活生生的情感表现符号”,建筑文化,作为一种人工创造的事物,具有某种传达性,是社会文化载体,是一种文化符号形式,建筑也就构成符号的一般性特征,传统文化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性语言,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符号。不同地区的建筑又有着各自符号语言,形成了建筑文化地理特征,即区域性符号审美。“一个记号只能被理解为使我们去注意被它所规定了的事物或情况,而一个符号却能被理解为当一个观念呈现时,我们所能想象的一切东西”。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建立符号性审美的重要性所在。

上一篇:论决定音乐表演成功的三因素 下一篇:大美无言,大爱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