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高职新星

时间:2022-05-31 03:20:29

苏南高职新星

长江下游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江阴,犹如滚滚“玉带”旁的一顶“皇冠”,熠熠生辉,令人瞩目。在这座美丽富足的江南名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及产业集群的需求,孕育了江阴第一所公办普通高校――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学院一校三区,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纺织工程系、计算机系、管理系、艺术设计系、汽车工程系、外语系、基础部、体育部等8系2部,另有成人教育学院。共开设50多个高职专业。专任教师27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以上。全日制高职学生近7000人,各类成教学生4000余人。

战略定位:找准发展学院的“魂”

学院从江阴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江阴的企业群培养具有合格‘班组长’潜质的初、中级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崭新的高职人才培养框架。

2003年10月,学院院长张曾乾同志以全国唯一受邀请的高职院校院长身份,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并发表了题为《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框架 ――“班组长”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的专题演讲,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经济界专家的一致认可。

实施路径: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

围绕战略目标,学院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产学研结合之路。

一方面,校企双方“双向参与、联合互动”。企业为校方提供“三个基地”――学生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和老师的研习基地。校方则成为企业的“三个中心”――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中心、中小企业的研发中心和大中企业的培训中心。另一方面,合作体现为“定向招生、双向培养”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我院多个专业个班级和江苏双良集团、江阴兴澄钢铁有限公司、申达科技工业园、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多家上市企业联合办班,为企业及时培养与输送适销对路的毕业生。

合作模式在“新”中也寻求到了“实”的突破。自“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富仁研发中心”成立,富仁公司袁仁伟董事长向学院捐赠了10万元资金,扶持课题研究;江阴蝶美集团也拨款8万元给学院化纺系,建成了“纺织品小样设计中心”;2004年11月,江苏双良集团出资近百万,将我院化纺系高分子专业双良班的21名学生送到北京燕山石化集团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学院背枕江阴实力雄厚的产业集聚群,还与江阴经济开发区、华西集团、三房巷集团、双良集团等40余家大中型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多样化的合作关系。

战略意义:将“班组长”推向社会

产学研结合不是最终目的,培养出大量受企业欢迎的“班组长”才是最终的落脚点。由此,学院提出了“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训练,一手抓学生的人品和开拓技能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学人品,学责任感,学吃苦精神,在校园管理中学会处人处事,协调关系,解决矛盾,提升开拓技能。

我院管理系的学生模拟股份制形式,成立了一家大学生超市和锐捷营销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院类似这样的“学生超市”、“模拟公司”渐渐有了7、8家,这些学生在关心学院、策划活动,在协调关系、处理矛盾中一点一点成长了起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走上社会后不久就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慢慢站稳了脚跟。更多的学生则成为江阴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一股强大的生力军,他们信心百倍地称:“我们可以在3-5年的时间内支撑起江阴制造业的大厦!”

上一篇:首届泛珠三角农副产品交易会召开 下一篇:试论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