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惟愿天下无拐

时间:2022-05-31 01:46:14

“叮铃铃,叮铃铃――”

2014年的一天,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办公室,手机铃声此起彼伏。

樊劲松左手接听电话,右手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

电话渐歇时,外面天色已晚。

已过不惑之年的樊劲松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仅仅一个下午,他就接了200多个电话。

想到明天还要出差,樊劲松匆匆收拾了一下资料,走出办公室。

打拐

樊劲松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忘情地投入这份工作――打拐。

以前,樊劲松每天总是按点上下班,工作按部就班。

直到2001年夏天的一天――

“劲松,我的孩子不见了……下午四点就该放学的,现在都没有回家。怎么办,怎么办啊!”

表姐在电话里泣不成声。

“不要慌张,先冷静。”樊劲松极力安慰表姐。

放下电话,樊劲松赶紧出门寻找。

从火车站找到汽车站,从渝中区找到沙坪坝区……

眼见天色一点点暗下来,樊劲松的心也开始渐渐下沉。

虽然从事打拐工作已有一年多,但这一次,樊劲松实实在在地感到害怕。

“会不会摔到哪个沟里了?应该不会出车祸吧?都上小学二年级了,应该不会被拐卖的!”

樊劲松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些孩童遇险的画面,越是找不到孩子,越是控制不住地乱想。

“最后在家里找到的,小孩子因为贪玩回家晚了。”虽然最终是虚惊一场,可樊劲松仍然感到后怕。

一次,才满两岁的儿子在家玩耍,不小心跌了一跤,额头摔了一道小口,樊劲松回家看到,心痛不已。

“自己的娃儿摔了道小伤口都这么心痛,那些丢了孩子的人,该多么心痛!”

渐渐地,樊劲松对待工作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当天报的案子当天必须办,绝不拖到第二天。争取一分钟,孩子就少受一分伤害!”

从不喜欢加班的樊劲松,也开始主动加班了。

征途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找个人犹如大海捞针。

2005年6月,小凤(化名)的母亲到万盛区公安分局报案:失踪几年的女儿突然打来电话,告知她被拐卖到了新疆。

还未说出具体地址,电话就被匆匆挂断。

樊劲松踏上了漫漫解救路。

根据电话里的讯息,樊劲松来到第一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千亩果园。

但千亩果园里请的都是短工,曾在这里打工的小凤早已无影无踪。

看着千里戈壁,黄沙遍野,樊劲松很无奈,但却没有放弃。他采用最笨的办法,挨个询问与小凤打过交道的人。

经过樊劲松一夜不眠的工作,小凤的行踪指向了200公里外的万亩啤酒花基地。

一路奔波,樊劲松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该基地。

几经辗转,历时10多天,樊劲松最终把小凤带回了家。

“入了这一行,注定了要不停地奔波在路上。”樊劲松说。

仅2013年一年,樊劲松的实际工作日就达348天,辗转12个省市,行程7万余公里。

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樊劲松的颈椎和腰椎变了形。

“怎么是你哟?我还以为是个六十多岁老头的片子!”一次,医生拿着樊劲松照的X光片,显得很意外,并再三叮嘱樊劲松一定要注意休息。

樊劲松嘴上答应着,可刚刚走出医院,马上又投入工作之中。

创新

“提醒:别被电视剧误导了,孩子失踪可立刻报案。为了孩子,避免悲剧,扩散周知!”

仅仅一天时间,樊劲松的这条新浪微博就被网友转发了30多次。

2013年12月,樊劲松做了一个小小的创新――开通了名为“回家旅程”的微博。

“微博可以宣传防拐知识,防患于未然。”樊劲松道出了开通微博的初衷。

打拐15年,樊劲松接触过不少因大人疏忽导致小孩被拐卖的案子。

“小孩不足一岁,外出时应尽量使用婴儿专用背带,将孩子挂在胸前。”

“教会孩子遇事打110电话求助。”

…………

樊劲松时常在微博里防拐知识。

开通微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收集网上线索,发动群众一起参与打拐。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微博可以更快地传播信息。”樊劲松说。

樊劲松没想到的是,微博开通没两天,便起了作用。

2013年12月30日,有网友爆料:九龙坡区九岁女童吴某走失。

樊劲松看到信息,立即将线索转交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结果,吴某当天就被安全找回。

“小孩已经找到了,被父母接回家了!”樊劲松在微博上实时更新进展。

“感谢警方的认真核查。”

“太给力了,点个赞!”

网友们纷纷评论点赞。

开通微博4个月,樊劲松便收集到线索16条,并查结了其中的13条。

无畏

在打拐过程中,尤其是在解救被拐人员时,樊劲松常常要面对别人的谩骂、哭闹甚至攻击。

2004年秋天,樊劲松在河北省沙河县(现沙河市)解救一名被拐妇女时,惊动了妇女的“家人”。不一会儿,几十个凶神恶煞的村民,拿着扫把、铲子冲了上来,把樊劲松等人死死围住。

“这是我的媳妇,你凭什么带走,还有没有王法!”一个男子瞪着眼,扬了扬手中的铲子,说着就要往樊劲松头上砸去。

“这‘媳妇’是你买来的,根本不合法!”樊劲松也是脾气犟,迎头而上,理直气壮。

“合不合法我不管,要带走可以,把钱赔给我。”

“我今天一定要把她带走!”对方人多势众,樊劲松却毫不畏惧。

直到天黑了,樊劲松才把人成功地解救出来。

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有时,樊劲松要面对更危险的状况――

一次,在解救被拐人员时,樊劲松抱着孩子在前面跑,十多个村民骑着摩托车在后面追着。

还有一次,在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对方手里握着铁铲,而樊劲松却赤手空拳……

“难道你不怕吗?”有朋友问樊劲松。

“遇到点事就怕,以后还怎么混!”樊劲松向来无所畏惧。

无畏,是因为心中的那股正义,那份悲悯。

“我只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他们。”一米八的壮汉也有柔情的时候。

“我只愿天下再无拐卖,亲人永不失散。”每次看到失散的亲人团聚,樊劲松的心里都五味杂陈。

2015年3月,樊劲松被评选为2014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颁奖词这样写道:是盾,敢挡贪婪欲望;是剑,怒向邪恶出鞘。血肉亲情被拐卖,被残忍切割,孩子的哭音渐渐消弭,你的悲悯却深藏心底,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也要把亲人的温暖送达他乡。

上一篇:大学生的成才与成人问题浅析 下一篇:未来五年,多媒体协同服务将更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