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的概率

时间:2022-05-31 01:05:12

上周我在硅谷参加了一场无人车技术研讨会,会上我问一个技术专家,百度无人车技术开源对业界的影响如何。他的回答基本就是,要不百度没有想明白,要不完全就是一次公关行为。我追着问他为什么Google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安卓的开源策略生效了,但百度会有问题,这个专家身边警惕的公关立刻将他拉走了。

我自己苦苦思索这个问题,还和朋友讨论。朋友一语点醒梦中人:你觉得陆奇力挽狂澜的可能性有多大。

百度空降明星高管的经历的确不那么顺利。之前挖来的在人工智能界大名鼎鼎的吴恩达在今年突然离开了。陆奇上任之前负责无人车的王劲也是明星技术高管,加入百度前他是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公允一点,无论中美,明星高管空降失败走人的例子都挺多。例如JCPenny将苹果的明星零售主管Ron Johnson挖过来想让他妙手回春,但17个月后就把他开了,因为Johnson在任期间股价跌了50%,董事们绝望得想跳楼;雅虎挖来了又美又有能力的Google明星高管玛丽莎・梅耶尔,但雅虎现在低价卖给了Verizon。

当然,对于这一点说得最刻薄是伊隆・马斯克,对,就是那个不善言辞的钢铁侠。苹果挖了很多特斯拉的人,马斯克说,苹果只能当特斯拉的墓地,意思是,那些跳槽到苹果去的特斯拉工程师就这么沉寂了。

事实上,这已成为商业世界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对此做研究和解释的教授真不少。

哈佛大学教授Boris Groysberg就对金融行业的1052个明星员工做了调查,发现其中有一半做得没以前好。但我觉得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是意味着概率是50%,和抛硬币一样嘛。

但他还发现,跳槽的女性员工的表现,普遍比男性员工要好。他说这大概是因为金融业是男性主导的工作场所,所以女性员工通常会遭遇更多逆境,因此也更愿意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因此有更大的抗压能力。听起来有点道理。

更让人信服的解释是诺贝尔心理学奖获奖者Daniel Kahneman说的,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太复杂,其中个人在公司的成功中占多大比例,实在很难说。而我们总是倾向于草率归因,甚至将随机出现的事件看作因果关系。他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写道,有一些研究探寻了CEO和公司成败的相关性,发现系数说,是0.3(0到1的区间),也就是CEO对公司的成功只发挥30%的作用。照这样推算,明星高管起的作用就更小了。

他还说,除此之外,即使是同一个人,所在公司的情r也可能让人对他产生一些偏见。“那些成功公司的高管更容易被视为灵活的、有方法和决断力的;想象一下,一年过去了,事情开始不妙,同一个高管会被视为想法混乱的、呆板和专断的。”Kahneman在这本书中说。

很不幸,那些在一段时间内闪耀得不得了的公司,总是要面临均值回归的。这个拗口表达的意思是,一个人或公司,总会有时候表现好有时候表现不好,如果表现得特别好时,接下来它就要开始向平均值发展了,这时候看起来就像是在衰落。这个时候,公司内部高管所得到的评价,恐怕就会非常不一样了。

因此,一个更大的概率是,既然董事会武断地认为一个明星高管能够于临危受难之际力挽狂澜,那它可能也不会有足够的耐心,而会武断地认为,是这个空降明星把公司弄得更糟。

斯坦福大学的组织行为学的教授Jeffrey Pfeffer给出的解释也非常合理。他说一个人的成功业绩并不仅仅和他自己的才能有关,而是和他所在的环境、团队和所做的项目密切相关,例如他是否得到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或者是否适应公司文化。

但,如果招聘明星高管无助于力挽狂澜,那公司应该如何做呢?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Dylan Minor说,最好看看公司内哪些员工是“有毒”的,然后把他们清除出去。他说这些员工不仅会让办公场所变得让人不悦,实际上还会让公司亏钱。据他估算,当一个一线明星高管提高效率、一年为公司节约5303美元时,一匹害群之马却可能带来1.2万美元的损失。

至于百度的无人车策略,good luck!

上一篇:一个天才、两项发明和75万条人命 下一篇:现实8小时,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