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长带课的困境

时间:2022-05-31 12:28:34

关于校长带课问题,历来颇多争议。笔者曾分别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中做过一份“校长是否应该带课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是:校长队伍中,认为应该带课的比例只占42.5%,而一线教师认为校长应该带课的比例却占93%,可见,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他们是非常希望校长能上课的。他们认为:理想的校长应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校长与普通教师一样,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会使教师感到校长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是有资格有能力领导他们的,这种非权力因素的人格力量是任何行政手段无法替代的,能极大地激发教师奋发向上的工作潜能。如果校长脱离教学实践,那么面对教育科研以及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校长怎么找准切入点,引领教师走向成功呢?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心声也就代表着学校管理的呼声。笔者认为,校长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教师的领导者,更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校长在教学上的领导力和指挥力,更好地带领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管学校规模有多大,教师编制多宽裕,校长都不能完全离开课堂,校长应该坚持上课。

“要想成为一名好校长,首先得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教育者。”走上校长岗位多年,笔者一直坚守这样的信念,但校长带课并上好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担任校长那几年,由于一时割舍不下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和对任教学生的留恋,我依然兼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每天起早贪黑,与教师一样苦练内功,共同研究和改革教育教学,虽然家长和学生都很感动,但我内心非常清楚地知道,校长工作的千头万绪已无法让自己像以前一样潜心教学:批改作业的精致度打了“折扣”;“培优补差”工作逐渐“退出江湖”;常因外出开会、应付检查、接待参观考察团等事务而不能按时进班上课,学生翘首以盼,等到的却是另一副“面孔”;有时为了把落下的课补上,一天就连上好几节语文课,打“疲劳战”……校长上课的“不确定性”,给学生和搭班教师都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让笔者心生愧疚与不安。其间,笔者也曾尝试过利用带徒的方式,与徒弟一起共同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笔者的负担,解决了临时换课、作业批改不及时等问题,但仍不能从本质上解决种种困惑。

如何走出校长带课的困境?近几年,笔者与本区的部分校长一起探索与实践,找到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做法:

一是区域统筹协调。校长带课并上好课,关键是要有时间上课。笔者所在的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明文规定校长必须要带课。为此,区教育局对区域内校长上课的时间进行了统筹规划,保证校长在这一时间段专心教学,凡是与校长有关的会议、检查或其他活动,都安排在每周二进行,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校长上课的时间,为校长深入教学一线,努力提高教学领导力提供了保障。

二是学会适度放权。校长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宏观调控,从大方向上引领学校的发展,而不应该被所谓的日常事务所包围,也不是一定得兼很多的课。校长的管理工作应该是点、线、面的结合:点是对一线情况的了解,线是对职能部门的管理,面就是对全局的把握。校长们应对自己的角色有准确的定位,在工作中抓大放小,能给其他同志做的事就给其他人做,同时减少日常繁琐的、不必要的社会应酬,把自己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在校园里、留给课堂。据了解,我区许多校长将自己的课尽量排在每天的第一、二节,这样上完课后就可以安心处理其他事务,尽可能地减少了对教学秩序的影响,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做法。

三是带课时数适当。校长的工作是方方面面的,需要思想统帅、榜样引路、管理协调,不能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课堂教学中,带课的主要目的是亲近教学、了解教学、体察学生、教学实践。近几年,笔者舍弃了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兼任了学校低年段的绘本阅读课(每周4-6节),既保证了自己对课堂的坚守,又保持了自己语文学科的教学优势,还较好地发挥了率先垂范作用,带动其他行政领导参与教学。其次,教学一线的带课经历,使得本人了解和熟悉学校教学的真实情况,省却了许多调研的环节,制定的管理措施符合师生的实际情况,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少做了许多无用功。

四是专业追求精进。校长上课,传达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因此,校长应该根据学校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上自己的专业课,经常为老师们上一些示范课和研讨课,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一个优秀的校长,不应该脱离课堂这一土壤,既要听课,更应带课。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娃哈哈小学)

上一篇:唱响校本教育之“民族团结歌” 下一篇:绩效考核:共建学校的教育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