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时间:2022-05-30 08:59:26

爱沙尼亚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中国和爱沙尼亚自1991年建交以来,两国政府先后签订了《经济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中爱双方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开拓对方市场,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工程承包、交通领域合作的成果较为显著。

爱沙尼亚的投资贸易环境

爱沙尼亚位于东欧与西欧、欧洲大陆与北欧诸国交界的十字路口位置,濒临波罗的海,在地区贸易和国际货物运输中占有比较重要地理位置。

爱沙尼亚拥有101个港口和10个大小机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并正在不断地更新与建设中。

爱沙尼亚工业基础较好,如机械加工制造业、能源生产、化工等比较发达;劳动力素质比较高,平均工资水平远低于欧盟发达国家水平。

爱沙尼亚金融、保险业较为发达,商业银行中规模较大的SEB、NORDEA、SWEDBANK等银行从规模到服务等各方面在波罗地海地区都名列前茅。其他如商业咨询服务、海陆运输服务、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近几年也快速发展,并在东欧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爱沙尼亚政府奉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对外开放金融、保险、电信市场和服务,外汇自由兑换,出入境无管制,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注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使得爱沙尼亚在吸引外资方面卓有成效。

爱沙尼亚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爱沙尼亚虽然国土面积小,但由于海岸线长达3794公里,又拥有大小1500多个岛屿,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风力发电的良好条件。

加入欧盟后,爱沙尼亚政府进一步确定了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以图用清洁能源部分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减少油页岩发电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风力发电已成为爱排在太阳能、泥煤、水力、生物质发电之前的优先发展方向。目前,爱沙尼亚有风电企业近30家,并拥有自己的行业协会――爱沙尼亚风电协会。

截至2013年上半年,爱沙尼亚已建成大型风电场5个。

阿乌列帕风电场。位于爱西北部地区,为目前爱最大风电场,年发电量在1亿度以上。

纳尔瓦风电场。位于爱东北部地区,为目前爱第二大风电场,年发电量9000万度以上。纳尔瓦风电场的建成被认为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该风电场占地330公顷,全部为波海热电站的废炉渣填埋场。

阿谢利亚鲁风电场。位于爱东北部的纳尔瓦地区,年发电量6500万度以上。

帕尔迪斯基风电场。位于塔林以西约50公里处的帕尔迪斯基港附近,共建有2个风电场,均于2012年春天投产。

帕克利风电场。位于帕尔迪斯基的帕克利角,年发电量约5000万度左右。

除了已建成的风电场以外,爱沙尼亚风电企业还拟建更大规模的陆上及海上风电场。同时,爱沙尼亚政府还鼓励能源企业发展风力发电。并制定措施给予风电生产以补贴和给予农场主的小风电建设以补贴。

中爱两国合作发展风能

爱沙尼亚风电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2年底,波罗的海三国中,爱沙尼亚风电装机容量位居第一(269兆瓦),立陶宛排名第二(225兆瓦),拉脱维亚殿后(68兆瓦)。2012年10月4日,爱政府通过了《开发海洋空间规划》,拟在帕尔努和希乌马之间的海域上建设两个海上风电场,要求两个地区的地方政府编制相应规划和进行环境战略评估,并在2016年底前提交报告。按照爱经济部制定的《2018年前爱电力行业发展规划》, 2013~2025年间应达到400兆瓦;海上风电工程到2016年时达到200兆瓦,2018~2025年间达到500兆瓦。为此,爱政府2013~2018年间拟投资10亿欧元。

与爱沙尼亚相比,中国的风电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据全球风电理事会的《2012年全球风电报告》,2012年,中国新增风电产能1.32万兆瓦,占到当年全球新增产能的30%,超过整个欧洲的新增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生产国。中国的风电发展正在实现从“风能大国”向“风能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

由于爱沙尼亚国土面积较小,风机市场规模有限,中爱在风能领域的合作应更多着眼于合作研发和投资生产。利用爱沙尼亚较好的区位优势、科研力量、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将其作为一个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利用其欧盟成员国身份,主攻我国企业“走出去”时所面临的欧盟标准认证这一主要障碍和困境。一方面带动产品出口,另一方面汲取更为科学严谨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目前,已有爱沙尼亚企业进口了中国的风电设备,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寻求中国的风电合作伙伴。

爱沙尼亚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

爱沙尼亚重视经济立法工作,《外国投资法》中规定,外国投资者与爱本国公民和法人享受同样权利,承担同样义务。即实行完全的国民待遇。外国投资者在爱创办企业时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对投资方式、投资期限,利益分配等只要不违反当地法律,政府不加干预。目前,爱沙尼亚的金融、保险、证券、航空、有线和无线通讯、商业、运输、旅游、餐饮、贸易等领域都有外国资本参与。

为吸引外资,爱沙尼亚还设立了3个自由经济区,对区内的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一律实行“国民待遇”。区内的加工生产企业可以在区内自由地存储、加工和买卖产品(但不允许零售),不必交纳增值税。对于加工后复出口的进口原料也免征增值税。区内设有保税仓库,中转过境的货物可以入库存放而不必办理任何海关手续。同时,外国投资者还可以申请项目支持。

项目启动支持。政府为启动某一项目提供资金和计划分析支持。支持金额不超过启动该项目所需费用的75%。

职工培训财政支持。政府为提高职工素质;为拓展公司业务而进行的新雇员专业培训;为使生产现代化而进行的新技能、专项培训提供资金支持。支持比例一般不超过培训总支出的80%。

项目咨询支持。政府可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使其得到切实可行的项目咨询服务。

研发项目支持。项目应用研究方面75%的费用、产品开发可行性研究方面50%的费用(最高金额20万克朗)可得到政府的资助。

另外,爱沙尼亚在鼓励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等产业方面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对跨国公司在爱沙尼亚设立运营机构也没有特殊要求。

上一篇:《花样爷爷》家有四老如有四宝 下一篇:浅论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