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人才培育革新路径

时间:2022-05-30 08:26:05

冶金人才培育革新路径

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关系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我国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基础发展和经济积累后,必然进入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合型创新人才”[1]。冶金专业是典型的工程特色专业,既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又要特别重视工程应用型创新创业复合人才的培养。当前,江苏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由侧重工程研究型人才培养(重点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正向冶金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转变。研究型工程人才包括重点本科(本一)和研究生培养,而侧重工程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冶金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并正在筹建江苏大学连云港学院和江苏大学连云港工程研究院,侧重工程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在这样一个专业发展趋势背景及社会需求下,冶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教学内容和模式都急需进行针对性、适应性的调整,以满足培养多元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江苏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为适应社会对培养多元化创新人才的需求,该专业在侧重工程应用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改革,这涉及到为加强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在基础理论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配置以及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应该采取的必要性调整和创新探索实践,为冶金工程专业及相近似的工科特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础理论创新教学改革

基础理论是工程创新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创新思想,才能在工程应用方面实现工程创新,因此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断引入基础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从而实现创新性的基础理论教学,这是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基础。在大专业教育背景下,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既要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不断拓宽基础理论的范畴,又要根据学科发展方向,不断更新基础理论,特别是容易衍生创新方向的交叉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因此,基础理论教学改革的中心是拓宽基础、注重创新。此外,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属行业发展需要及时代的特点,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所以说,基础理论创新教学建设和改革是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拓延发展的动态过程[2]。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实现专业基础理论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一支引领或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并能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方法、新方向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专业教师不能仅拘泥于传统教材的教学内容,而是要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学生们只有了解了专业发展的新方向,才能居于学科前沿,利用所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实现创新。江苏大学将《冶金物理化学》等课程定为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成立这些课程的教学研究团队,课程组全部老师不仅全面掌握课程的理论体系,而且对该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方向都有很好的洞察和建树,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不断穿插融合到教学内容当中,使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紧随该专业科学发展的前沿,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中设置创新研究新成果知识模块,系统地传授在某一领域或方向上最新的科研成果[3]。

二、技能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改革

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按专业理论模块,开设了技能训练性、理论综合性、理论创新性和开放性四个不同层次的实验。

1.技能训练性实验。开展技能训练性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重要物理量的测试方法,如高温仪器的使用、热电偶测温及校正等,为开展高层次的实验打下基础。

2.理论综合性实验。将专业基础理论经并行交叉渗透或纵向贯穿连接融合成综合性理论,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实验时应融合多方面的冶金理论,组成严密、科学的实验项目,综合实验子项目的细节又要各有侧重,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和创新能力。目前,江苏大学冶金专业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包括冶金渣性能、冶金动力学、火法还原冶金、湿法冶金、金属熔体性能研究等5项综合性实验。

3.理论创新性实验。理论创新性实验主要利用专业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及大学生科研立项、实践创新训练等项目,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个实际科研项目的研究,最终研究成果以撰写可以公开或申请专利等为预期目标,这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存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也使学生掌握了数据分析、规律总结及文献撰写方面的能力。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技能训练性、理论综合性、理论创新性和开放性创新研究的多元、多层次、逐层深入的实验教学不仅夯实并拓宽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研究的思路与能力。

三、专业实习、工程实践训练方面的教学改革

冶金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教学主要包括由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到对口的工矿企业开展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开放式的就业实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行业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实践的动力。对于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都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培训人员带队,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必须不断拓展实习基地,尽量安排学生到一流的企业去学习;同时,也必须培养和锻炼一支创新能力强、知识丰富且工作认真负责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打好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基础。对于毕业实习和开放式的就业实习,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力,结合国家、省以及校级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有针对性的利用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及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开展工程实践训练。对于工程实践训练,要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为契机,不断开拓新的、技术水平一流的产学研基地并加深与基地的全方位合作,给学生提供开展工程实践训练及创新研究的空间。目前,江苏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已经有沙钢、宝钢、武钢、南钢、张铜高新、等产学研基地十余所,这些基地都是冶金行业一流的企业,涵盖了冶金学科的主要方向,学生在这些基地开展实习和工程实践训练,将基础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锻炼了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目前,江苏大学冶金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相关企业的高度认可,连续五年保持100%的就业率。

四、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学分新举措

自2009届入学的学生起,新制订的专业培养计划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获得2个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学分后才能顺利毕业,这是重视和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一项新措施和硬性指标,受到学校专业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专业教师通过研讨和论证,制订了学生获得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学分的途径和管理认定办法。学生获得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学分的途径包括:(1)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比如挑战杯、星光杯、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计划等;(2)学生参加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申请大学生科研立项等项目,需要参加实验并完成项目研究报告等环节,其成果以或申请专利发明为主要验收指标;(3)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学生通过到工矿企业进行为期15天以上的工程实践,提交工程实践创新报告并通过答辩,具有创新思想的成果可以认定为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学分的指导教师落实则通过师生双选结合,给每一位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完成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学分过程中的指导工作。目前已经落实了09和10两届学生,学生的科研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热情明显改善,学生在撰写科研项目申请报告、实验研究及报告等过程中,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实施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学分是促使学生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新举措。

为适应社会发展,高等教育要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本文以江苏大学冶金专业为例,阐述了重点工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进行的教学理念、方法调整和新的举措。特别是在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教学及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学分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构成并在不断完善。

上一篇:冶金自动化地位与走向预测 下一篇:冷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