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上话国粹

时间:2022-05-30 07:34:55

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游览唐人街。如此急不可待,是因为即使将自己很好地融入了当地主流社会,“月是故乡明”,对自己“老祖宗”的特殊情感也永远不会淡化。因此,每到一地自然而然地要关心与家乡有关的风土人情。早就闻名,蒙特利尔有一条著名的唐人街。临去之。前的晚上躺在床上,心中充满憧憬:能在大洋彼岸饱览国粹,全身心欣赏乡梓文化,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

然而,当我徜徉在唐人街的时候,眼中的一切却使我有失所望。不算宽阔的街道尽管建筑林立,店铺毗邻,几乎清一色与饮食有关。我有些茫然了:难道唐人只晓得吃?难道这些就能够代表唐人?我心目中的唐人街绝不只是这些,从这端走到那端,我只见到一家小店铺经营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固然饮食也是文化,但在唐人街能成为文化的饮食我并没有看到。比如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正阳春”烤鸭,还有北京“六必居”酱菜、“稻香村”糕点,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麻花、“大福来”锅巴菜等,这些具有代表性、文化性的饮食却鲜见。转念一想,我又明白了许多。原来,这里的许多店铺,只是中国内地移民海外谋生开立的,虽在唐人街,只是为了创业糊口,并没想也不可能代表唐人。因此,虽饮食品种繁多,略尝几家,实不敢恭维。令人奇怪的是,在中国内地许多大城市都有各种形式的专业“一条街”,如“食品街”、“文化街”等,百年老店、名馔佳肴纷纷闪亮登场,用以彰显城市特色和拉动内需。为什么这些商家不能走出国门,亮相海外,拉动“外需”呢?

唐人街上首当能推岽国粹的应算是“中华文化宫”了。顾名思义,“中华文化宫”应当是推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地方。这样一处宝地,却由于多种因素制约,难以名副其实。据媒体报道,新上任的负责人临危受命,踌躇满志,力挺中兴。“目前所有收益仅勉强维持大楼日常维护,水电开支,各种税费,以及负担沉重的贷款利息支付,基本没有日常项目推广的市场营销费用。行政机构所有工作人员目前为止均为义工。”这位负责人的年薪仅为“象征性的一元”。不求回报,不求名利,能够给予工作人员的仅是志趣发展的平台和展示才华的空间。用如此理念弘扬国粹,依笔者臆断,难收事半功倍的效果。2013年8月份,中华文化宫负责人曾与笔者通过电话,就国粹振兴问题做过简短交流,并相约8月底或9月初邀笔者去文化宫相助工作,11月中旬,此事如泥牛入海,再无消息。近日有友人相告,见到文化宫许多地方门锁甚严,不知何故。

看来,蒙特利尔的唐人街要真正成为展示和推广华人民俗风情、传统故旧的集聚地,还需要有关方面扶持。中国与加拿大是友好国家,蒙特利尔与国内有关城市已结成友好姊妹城。笔者相信,随着双方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随着双边经济协作的进一步扩展,未来的唐人街,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中华国粹也会在这里开花、结果、生根。

上一篇:大声斥责孩子有用吗? 下一篇:广辟蹊径,让语文“开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