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生存 第2期

时间:2022-05-30 07:02:03

几个月之前,美国和欧洲舆论界普遍担心一些大型私募股权公司会对企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今这些公司的生存已经受到严重质疑。它们是否会改变经营模式以维持生存?

曾经的辉煌

私募股权公司最近几年创下破纪录的资金流。2006年,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的全球资产达到7000亿美元,从2000年到200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4%。而西欧私募股权公司的资金流入从1997年的200亿欧元增加到2006年的1120亿欧元以上。

在很多国家,相对上市公司而言,较低的监管要求、有利的融资环境和税收优惠政策通常是私募股权公司快速发展的几大原因。很大程度上,私募股权公司的交易模式有赖于杠杆收购(LBOs)。对于较难获取银行贷款的公司,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而言,私募股权公司提供的融资机会确实大有助益。然而,由于私募股权公司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杠杆率,它们也可能会影响金融稳定。

直到去年夏天次贷风波发生前,私募股权公司的杠杆率还在不断提高,放贷标准也在不断放松。由于机构对贷款和债券的需求强烈,收购基金利用杠杆作用增长迅猛。18个月前,平均杠杆比率仅仅是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4~5倍,而之前夏季破产案中为7倍多,在有些大宗交易中杠杆率甚至达到两位数。

杠杆收购在美国愈演愈烈,同期美国的企业并购额也创下了半年期历史纪录。

祸起萧墙

在美国,私募股权公司的运营方式都是买控股的。私募股权公司只出20%到25%,最多不超过30%的资金。长久以来,这些私募股权公司主要是依靠杠杆贷款和债券市场融资而非银行借贷。次贷风波发生后,新的LBO资金流实际上已经停止。信用市场缺乏流动性也使得银行无法再分销它们早些时候发放的杠杆贷款。要拿出相对便宜的资金,在短期之内已经不可能了。

私募股权市场的巨头们进行大宗交易时就因收购基金筹集问题面临很大压力,如私人投资公司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L.P.)在2007年10月以290亿美元并购电子支付处理器厂商First Data。

中端市场的公司Blue Equity主席兼常务董事Jonathan Blue指出,当信贷危机加剧后,杠杆贷款市场和公共债券市场迅速衰退。私有投资公司的大部分贷款基本毫无价值。标普表示2007年10月份在欧洲市场约760亿欧元贷款尚未分配。

不出意外,投资银行对提供新贷款兴趣缺乏,以此为基础的大宗交易量也随之减少。世界最大私人股权资产管理公司Capital Dynamics研究所主任兼常务董事Katharina Lichtner指出,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发生大宗交易的。

开拓新市场

公共债务市场几乎关闭,并且大宗交易在短期内停顿,巨额收购基金是否会就此消失呢?Lichtner持否定态度。她指出,基金经理们管理着100多亿美元资产。如果大宗交易非唯一选择,这些公司很快就会转移焦点,金额在10~50亿美元间的交易依然时时发生。Lichtner强调,这类规模的交易即使对于超大型投资公司也是有意义的。大宗交易往往是凭借辛迪加财团完成,单个公司投资一般不会超过20亿。对于高达50亿美元的非辛迪加型交易,如果一家大型投资公司投资四、五家企业,那么大约一年需要200~250亿美元债务。这里已经包含因杠杆比率下降而无法通过债券或杠杆贷款筹措的资金。

Blue赞同资本可能会流向中低端市场。同时,他补充道,这些顶级投资公司一般习惯部署大额资本,而甚少涉及中低端市场。对其而言,这无疑是一项重大挑战。

这种转变可能会减少潜在的回报,因为中低端市场杠杆率低于大宗交易的杠杆率。这也意味着在投资期方面会存在变数。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收购基金持有期通常为3年左右。如果运气较好,债务成本低廉,那么只需18个月就能通过杠杆收购获得高回报。不管怎样,转战中低端市场无疑可以帮助投资公司们度过这次危机。

中端市场竞争加剧

如果收购基金开始大规模涌入中端市场,那么客户和资金方面的竞争不可避免地将加剧。活跃在中低端市场的私募股权公司,无论是专门培育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公司,还是那些投资额可达50亿美元的公司,他们能否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呢?

当然,相信这些公司是有足够的能力奋勇战斗的。RJD合伙公司主要投资英国企业,总投资额达500万英镑(合1.55亿美元),其执行总裁David MacLellan指出,这种情况下,投资公司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如需要花费更长时间获得信贷审批、定价紧缩等等。RJD过往所投资企业,均可获得6~8倍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而杠杆比率达4倍左右。而现在实现这种业绩则存在一定压力。

MacLellan表示,最关键的一点是,中端市场的投资公司一般更倾向于依靠银行借贷而非公共债券市场,到目前为止,也依然采取这种策略。此外,Blue指出,商业银行可能尚未察觉到未来激烈的竞争,因此非常乐意向这类私募股权公司提供贷款。这让专注中低端市场的私募股权公司,相对那些从高端收购市场转移过来的新进入者,拥有潜在的优势,这也可以看作是与投资银行竞争资产。

同时,Lichtner指出,从市场份额角度来看,无论是收购型投资公司,还是中端市场上的传统投资公司,其潜在目标企业十分充足。在美国和欧洲上市,且市值在10~50亿美元间的公司,其总价值是130000万亿。美国S&P1500指数和欧洲S&P500指数中,约1500家公司属于上述规模,这尚未包括一些大型私人控股公司和大集团企业分拆。

此外,信贷危机已经大面积波及美国和欧洲,由此很可能会引发人们对并购市场的关注,这无形中又增加不少潜在的目标公司。全球顶级风险投资公司General Atlantic 管理着150亿美元资产,其高级副总裁Patricia Hedley表示,公司已经开始在印度、中国、拉丁美洲等地积极行动,这些地区的客户群在不断地增加。

上一篇:厘清环境税 下一篇:全球矿业并购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