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课异构”中攫取真金

时间:2022-05-30 05:54:09

在同一篇课文中攫取最大的收获,非“同课异构”莫属,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同课异构是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不同,思路不同,措施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诠释也不同,于是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课堂,让我们在殊途同归中感叹方法的奇妙。同课异构最终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构成教师群体的合作学习。

一、同课异构,精彩纷呈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的同课异构课,精彩纷呈,那些在课堂上让人叹服的镜头犹如闪烁的明珠,值得我们去回味。在此,我将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总结的经验进行分层逐步的分析。

1.犹如玉兰香飘四野

《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六年级的老师们,在讲本课时,各有所长,其中魏老师的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以清新的语调,柔美的语气,似广玉兰一样将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尽情地描述,让学生沉醉其中。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那就需要老师深钻教材,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引领学生走进教材。

魏老师带着自己的学生畅游在广玉兰里,细心地进行观察,细心地进行品味,一边对作品进行赞誉,一边对作品进行回想,让这株魅力的广玉兰花以最美的姿态绽放在学生的心里面。对于该年级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品味到了老师真真切切的心灵熏陶,又对品读语文的知识掌握良好,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2.好似勇士排山倒海

《大江保卫战》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五年级的老师们各有奇招,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人民的威武勇猛。而甘老师在讲《大江保卫战》时,更是让人叫好。

她在描述人民子弟兵保卫大堤时的英勇无畏时妙语连珠,一个个成语就像战士发射出去的炮弹一样排山倒海,她好似大江上的勇士,正在和战士们一道并肩作战;“大堤、大堤,保卫大堤”,她又以反复的手法让学生重复着这句话,将冲锋的号角在教室里吹响,使学生个个精神振奋,斗志高昂,而她就是大江边指挥作战的将军……

3.仿佛云雀欢呼雀跃

《云雀的心愿》是用童话的形式,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告诉人们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四年级的教师们在授课时,各尽所能,张扬个性,以异曲同工之势告诉学生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这里,张老师的《云雀的心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紧张、她的忧虑、她的热情、她的责任感,将学生引入了保护环境,让沙漠变成绿洲的情境中,而她,俨然像课文中的云雀妈妈……

二、同课异构,感悟深思

在同课异构中,有了鲜明的对比。教学中存在的良好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地去学习,其中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因此,同课异构的特殊性,让我们更加会比较容易发现其优点,进而找到不足的地方,将缺点总结出来,不断地思考改正直到进一步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1.教材需要钻研

“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我想这句话谁都听过,大家也都赞同,其实要想真正做到这八个字,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要想上好课,这又是绕不过去的坎,必须去做。做得好,课堂的成功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做得不好,教学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一个教师丢掉了教材,丢掉了文本,难免会迷失自我。

2.教案需要打磨

有了对教材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在接下的工作中便是如何设计合理的教案,一篇既合理又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案,一定会凝聚着执教者的心血与智慧。因为这便正好印证了这句话:“文章不厌百回改。”其实教案也是不厌百回改的,一篇好的教案都是反复修改、反复打磨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对教材本身深入研究,还要再一次次地打磨探索,才能够使一篇合理的教学设计逐步走向成熟,因为只有这样,一篇合格的好的教案才能够作为好的教学活动的前提。

3.学生需要激励

人人希望出人头地,对学生来讲也是如此。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想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炫耀自己的本领,那么,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学生不愿发言,或者发言的积极性不高呢?我想这就在于:学生如果认为自己是在露脸,就一定会积极向前;学生如果认为自己有可能丢脸,则自然退缩不前了。

虽然有些老师也会对学生说“胆子大一些,不要怕,错了没有关系,没有人会笑话你的”等类似的话,事实上效果并不好。老师的这些话固然不错,但我想学生的自信还是应该来自于老师的不断激励。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通过老师的激励,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发言是一种自我展示,得到自我满足,这时候,学生发言自然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也必然高涨。

4.风格需要积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人的作风、气度、行为特点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一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也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这需要我们每天的探研,每天的积累。一名教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这名教师的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在同课异构中,我们更能够学习风格,弥补风格,在积淀中走向风格。

睁大眼睛,开动智慧,让我们在“同课异构”中攫取真金。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铁路第四小学)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