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促早方式对鲜食春大豆浙农6号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时间:2022-05-30 05:09:09

不同促早方式对鲜食春大豆浙农6号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摘 要:比较了不同促早方式对鲜食春大豆浙农6号产量、产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促早方式中,以双膜直播的效益最高,比常规直播增值97.2%,以小棚育苗后移栽地膜覆盖的产量最高,比常规直播增产10.3%。

关键词:鲜食春大豆;浙农6号;促早栽培;产量;产值

中图分类号:S6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12-0058-02

鲜食大豆是浙江丽水市莲都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态安全,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其栽培方式已由传统的露地栽培转为促早设施栽培,产品上市越早,售价越高,经济效益越高。鲜食春大豆浙农6号荚大、丰产、品质佳、商品性好,是鲜食菜用大豆新品种[1]。为了明确鲜食春大豆浙农6号的促早方式,分析其在3种不同促早方式条件下的鲜荚、鲜粒产量和经济效益,为鲜食大豆浙农6号的促早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鲜食春大豆浙农6号,种子从当地种子公司购得。地膜和小拱棚膜均采用临淄辛店集彩塑料制品厂生产的高保温高透光无滴膜,地膜宽1.4 m、厚0.014 mm,小拱棚膜宽2.0 m、厚0.015 mm,透光率均为95%。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5年在丽水市莲都区金色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农田中进行,土壤为壤质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设4个处理:①小拱棚加地膜覆盖直播栽培(以下称双膜直播);②直播后地膜覆盖栽培

(以下称地膜直播);③小拱棚育苗后移栽地膜覆盖栽培(以下称地膜移栽);④常规直播栽培作对照。双膜、地膜直播处理2月26日直播;小棚育苗于2月26日播种,3月18日移栽;常规栽培于3月18日直播。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24 m2,长20 m,宽1.2 m,每畦种4行,行株距30 cm×25 cm,每穴定苗2株,四周设保护行,栽培管理按当地习惯进行。采收期采用5 点取样法,每点取2株,每小区取样10株进行考种,测定株高、单株鲜荚质量、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百荚鲜质量、百粒鲜质量和每荚粒数,实测全小区鲜荚产量和产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促早方式对鲜食春大豆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1),地膜移栽的单株鲜荚最大,为54.75 g,其次为常规直播的,再次为双膜覆盖的,地膜直播的最小;单株有效荚数常规直播的最多,有20.2个,双膜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接近,地膜直播最少;百荚鲜质量和百粒鲜质量地膜移栽最大,地膜直播最小;平均每荚粒数各处理间差异不大,为2.1~2.2个;各处理的株高相差也不大, 常规直播的稍高,为38.3 cm,地膜移栽的较矮,为34.4 cm。

2.2 不同促早方式对鲜食春大豆鲜荚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3种不同促早方式的鲜荚产量以地膜移栽的最高,折合产量为10.621 t/hm2,比对照常规直播的折合产量9.632 t/hm2增产10.3%,双膜直播和地膜直播处理的鲜荚产量分别比对照低5.0%和13.4%。3种促早方式均能使浙农6号的采收期提前,根据鲜食大豆采摘时的市场价格,设施促早栽培处理的产值和纯收入均高于常规直播,以双膜直播的最高,折合产量分别为54 906、

45 156 元/hm2,比常规直播(对照)处理的折合产量28 896、22 896 元/hm2分别增值90.0%和97.2%;其次是地膜移栽处理的,折合产量分别为53 105、

44 855 元/hm2,分别比常规直播(对照)处理的增值83.8%和95.9%;地膜直播处理产值和纯收入分别为41 710、34 210 元/hm2,比常规直播(对照)处理增值44.3%和49.4%。由此可见, 各促早设施栽培比常规直播栽培的鲜荚产量各有高低,但采用双膜、地膜覆盖和小棚育苗等促早设施栽培方式,虽成本增加,但采摘期可提早12~17 d,市场售价高,产值和纯收益显著高于常规直播。

3 小结

鲜食春大豆越早上市,其经济效益越高,在大田生产中利用设施栽培增温,可实现早播早栽,提早收获上市, 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浙农6号作为春大豆栽培,在当地的气象环境条件下,利用保温、增温措施,实行设施促早栽培,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本试验结果表明,浙农6号的3种不同促早方式中,以双膜直播的效益最高,比常规直播增值97.2%;以小棚育苗后移栽地膜覆盖的产量最高,比常规直播增产10.3%。

参考文献

[1] 龚亚明,胡其赞,茅国夫,等.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6号[J].中国蔬菜,2010(3):32.

上一篇: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 下一篇:早春大棚中小果型西瓜裂果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