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时间:2022-05-30 03:23:27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摘 要】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要立足学生实际,彻底转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地不断创新教学手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乐学语文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写作灵感,实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尤其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缺少丰富的阅历,如果教师不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语文习作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策略

一、引言

在新课改标准要求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学生为本的多元化新颖教学模式所取代。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不少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作文思维、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整体来看,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变得较以往更加生动、活跃。然而,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要结合学生具体学情,继续探讨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小学写作教学成效地不断提升。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首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提高,在习作教学时,教师将写作题材固定,使学生按照固有的写作题材进行写作,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对其不感兴趣的题材,不会主动搜集资料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因此固定的写作教学内容很难提高所有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习作教学课堂效率难以提升,同时局限性的写作题材,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教学水平有限

其次,小学语文习作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限,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习作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简单的讲解写作要素,之后为学生留出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写作,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加之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够,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散思维,搜集素材写出较好的文章,因此,出现学生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避免教师批评,进行快速写作现象,学生在写作中单纯的追求速度,习作中出现词句不搭,语序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学缺少实践活动

第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缺少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受限,写作经验与写作基础积累不足,使学生写作中遇到各种困难,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习作学习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三、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写作,教师就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笔者结合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促进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兴趣,调动情感

如果缺乏兴趣的引导,任何学习都将变成一种负担。在小学写作训练中,只有学生将写作当做快乐的事情,才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积极性,进而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写作水平也会自然得到提升。例如,笔者在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的专题《难忘的童年》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安排,学生们是先进行口语交际再进行写作的。由于贴近他们的童年生活,说起来特别有趣,从而再引导写《童年趣事》。在这一专题训练中,写作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写作课题训练,会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有了说得有趣的基础,习作时再突出《童年趣事》中的“趣”字就容易多了。其次,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进行不同文体写作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酌情减小初期的难度,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写作的难度,避免因写作难度大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习作是相对比较难的,不少学生反映,不知道如何较好地完成习作。为此,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或者进行情景的模拟,使学生触景生情,引发感想,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笔者在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针对课后的小练笔: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模仿秀、表演、绘画等方式,对课堂写作训练的题目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可以通过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的课堂活跃程度,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在文中更好地抒感。

(三)积极引导,科学评价

教师的积极引导,在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一定基本方法的指导,以便学生的习作更为规范化。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在对学生的作文点评上多下功夫。首先,要做到客观公正,既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过于严厉,必须要通过评价进行思路指引、拨乱归正,确保评价起到正向导引。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学生的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在学生进行习作学习过程中,由于语言的使用规范较为复杂,为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一定基本方法的指导,以便学生的写作更为规范化。另外,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习作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鼓励学生在文章中使用所学的习作技巧,经常变换不同的表达模式或者写作手法,以便各种写作方式都可以做到熟练掌握、手到擒来。

四、结论

综上所述,习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良好的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前提,鉴于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教学不断反思,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热爱习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不断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充满思考智慧的课堂学习情境,做到寓教于乐,将生活、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起来,以提高习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习作课堂变成一个文思泉涌的创作平台。

作者简介:冯楚琪(1976-),女,广东广州番禺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教育管理,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婷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透视及解决策略[J].亚太教育,2015,(10):28

[2]李泽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6):48.

上一篇:更具诱惑的奖励 下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