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美的判断标准和依据

时间:2022-05-30 02:11:13

尼采认为世界本没有美,只固有了人,人把世界“人化”。也就是说,美的感觉.就像幸福的感觉.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

一只小狗,有的人见了说:“瞧,毛茸茸的,多可爱啊。”也有人说:“到处拉尿拉屎的东西,丑死了。”

审美观点的不同,导致一些人眼里的美女,在另外一些人眼里也就是普通人儿。而一些姿色平庸的人,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具有非凡的魅力。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女作家夏洛蒂在她的小说《简・爱》中也曾说过:“美与不美,全在看的人的眼睛。”正因为人的这种主观性,才出现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眼里出英雄”的现象。

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伦敦有一名叫伊丽莎白-芭莉特的女诗人。她写的诗打动了很多人,因此很多人都来慕名求见她。

但是,芭莉特并不是美女,甚至连普通都谈不上。她身躯娇小,瘦得皮包骨头,而且还是个瘫痪病人,终年卧床不起。所以,她闭门不出,从不去见那些追求她的人,到了40岁,还是个老姑娘.

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白朗宁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他爱她的诗.爱她的灵魂。经过几个月的书信来往,他们终于见面了。见面的那一天,白朗宁由衷地说:“你真美,比我想象的美多了!”

为什么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反映呢?这是由于每个人受限于社会地位、思想修养、文化水平,或者受年龄、性别、教育方式等的影响,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会有差异。简单说,这种差异是主观性造成的。这种个人的主观性,在时代的变迁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比如,在唐代以“胖”为美,就像杨贵妃,《旧唐书》中记载她说:“太真姿质丰艳”,意思是杨贵妃比较丰胰。而现代,却流行骨感美,体重在标准线以上的女孩们,都一头扎入了减肥大潮。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态度。是美还是丑,很多时候取决于你的心境,而不是事物本身。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美景。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

你用灰暗的心去看待生活.生活给予你的就是一连串的失望。如果你浪漫地解释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并没有把你逼得走投无路,而且还在你身旁布满了惊喜。多点自我安慰,少点绝望,这才是我们面对生活可取的态度,这样我们才可以看到另外一番美丽的风景。

上一篇:企业网络新闻的发展趋势与策略探究 下一篇:兴趣与人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