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5-30 11:08:49

关于提升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语言表达不够精简,提问随意,缺乏导向;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引导,使数学课堂缺乏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更为细致地从提问语言、评价语言等这类教学语言中研究探讨出新的策略,更加完善数学课堂教学。

二、研究内容与主要措施

(一)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低效的成因分析

1.问题琐碎,缺乏主体问题的有效引领

我们的老师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呀?同意吗?”,问题毫无含金量,这样的数学提问语言带动不了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课堂语言表达上缺少实质性的主体问题,有时面对学生答非所问时,也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

【案例】

当初新授二年级“锐角、直角、钝角”时,出示有这些角的游乐场情境图,老师问道: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在玩滑滑梯,有的说设施都是铁做的,我无奈地笑了笑。最后直接问:有没有发现游乐设施上都有我们学过的角呢?终于回到老师的预设中来。

2.评价随意性,缺乏针对性的启发

【案例】

老师在课堂上抽学生:“请一位同学念一下题目。”同学们都很积极地举起了手,老师非常高兴:“你读!”随后一位女生大声清晰地读起来,老师当场点头示意读得很棒,坐下。接着一句“你来说说你的答案。”老师随即又点了身旁一位男生,男生的回答也让老师很满意:“做得真好!”接着老师统计做对的学生,环视一周说:“大家做得不错,有些同学还有错,还需努力”。在我们的课堂中,大多数老师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这样的评价:“对的,很好,请坐!”“对吗?同学们,你们觉得对吗?”这样的评价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分辨对错,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而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学生没有讲清楚的,教师在评价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圆起来,还要从个体的评价中启发群体的深思。

(二)打破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低效的解决策略

1.探索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精心预设过问题的课堂,会把教学中琐碎的问题整合在一起,带着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来提问,不但精简了教师的课堂语言,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有效的提问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主动思考之间搭起了桥梁,它将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

【案例】

本学年一开学,我们组内也对孙老师的“小数加减法”进行了细致的评课记录,重点一项是统计老师一节课的提问次数,发现“是不是?对吗?”这样的口头禅问题共计25次,而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有16个,并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根据此次典型教学案例分析,我们老师从中也有不少的收获:提问的语言要简练,应在备课时研究好每个问题的实际价值,精心预设好。

2.探索课堂有效评价的策略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在表达上也参差不齐,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到位、准确地对学生的表述加以评价。有效的评价能使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这里,我们教研组暂且对“激励性评价语”进行了粗浅的研究,用激励性评价语促进学生表达。

【案例】

蔡老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学生认知对称图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圆形)的对称轴,蔡老师在课堂上是这样落实评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数学知识,在这五个图形中,同学们想研究些什么,知道些什么?这个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蔡老师的疑问勾起了学生的思维:这张梯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所有的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再研究三角形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随着学生学习的逐渐深入,蔡老师接着追问“那么,同样是轴对称图形,还有不同之处吗?”

细细品味蔡老师的评价语,凸显了启发性,成为学生的可攀之梯。两次不同的评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在肯定与疑问中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给了学生思考的平台,又为他们指出了思维方向,把学生的思考逐渐引向深入。

3.探索课堂语言规范表达,提高数学素养的策略

数学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符合科学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数学概念,注重课堂语言规范表达,提高数学素养,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语言的表现力。我们教研组在课题实践期间,把一册数学书中容易犯讲解错误的概念、规律进行了罗列,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探讨,避免课堂内出现人为的知识性错误。

【案例】“圆的认识”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执教的龚老师让学生先画一个圆,再在这个圆中自由画出尽量多的半径。反馈交流时,大部分学生能脱口而出:“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都相等”。这时,龚老师适时引导他们把话表达完整,又要符合数学逻辑规律,“同一个圆内可以画无数条半径,而且每条半径都相等。”这样的顺势引导,给了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而老师的数学语言表达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研究成效分析

(一)教师在研究中锤炼了自己的语言,提高了课堂实效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教研组老师加强了对课堂语言的关注意识,语言表达比之前精简了,在课堂内我们严格控制教师的话语权,分析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多”与“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实践、验证。孙老师的“垂直”,施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堂语言具有感染性,问题富有启发性,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老师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语言,追寻更具内涵的教学语言。通过自我评价和教研组老师的相互点拨,正确处理好了教师语言的“精”与“简”,提高了课堂实效。

(二)教师在研修中更新了教学理念,实现了从“语言”到整体实效的追求

一学年的研究过程中,组内老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在不断更新,科研意识逐步增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能很好地体现出严密的数学思维,语言的连贯体现出师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而语言的多样化更体现出了数学思维的丰富。因此我们青年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多下工夫,也有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发展了学生的言语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组内老师的努力下,我们提高了自身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同时提高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比较准确、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优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成为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四、研究展望与思考

通过研究,让老师们关注自己的课堂语言,锤炼语言,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各种策略和途径,解决了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低效的问题,提高了个人的数学专业素养,实现了从语言到整体实效的提高。

当然,一学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同时从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去研究探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语言既需要整体的追求,又需要细化的锤炼。如导入语、过渡语的类型等可以更进一步地精细研究,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技巧,提高运用课堂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东英.教师的语言应简洁再简洁[J].教学月刊,2007(5).

[2]朱峰.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例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8).

[3]赵宝荣.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语言教与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方案的... 下一篇:自然拼读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