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后现代建筑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

时间:2022-05-30 07:20:49

探讨后现代建筑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

摘要:任何建筑理论的产生、发生和消亡都是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后现代建筑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思想下产生,是源于人们会现代建筑的一些不满和期待。现代建筑蓬勃发展,走的是一条技术至上的道路,建筑风格是浓郁的工业色彩,给人一种冷漠、缺少人文关怀、遗忘文化传统的感觉,后现代建筑正是在这一思潮中产生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与大家分享对后现代建筑的理解。从建筑语言和审美特征入手,探寻后现代建筑在中国社会环境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中国建筑。

关键词:后现代建筑;建筑理论;风格;发展方向;

后现代是一场发生于欧美20世纪60年代,在七八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基于以上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后现代建筑最起码要在两个层面上表达自己。一是后现代建筑是应该是面对一些建筑师以及极少数的对特定的建筑语言关心的人;二是后现代建筑最终要面对的是广大的公众和当地的居民。后代建筑中注重的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人文的关怀、建筑呈现出来的是可以换成一定量的语言和感性认知的设计,是可以为参观者所理解的,而且不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精神和艺术的追求。

一、后现代建筑的发展模式

后现代建筑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从80年代以后,似有在中国扎根的势头。在中国也掀起一股后现代风,各地也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优秀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并不成熟的后现代建筑,可以说后现代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是有一些畸形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中国出现的后现代建筑可以说是“伪后现代”的。我们在建筑市场上更多看到的是受后现代主义影响是曾风行一时并且至今仍然流行的“新西洋建筑”和“大屋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一些建筑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柱式、山花、檐口和线脚之类的民族特色,甚至在建筑的屋顶上安上小亭子的也有不少,其实这是我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误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因为如果去掉了这些形式、片段的东西,则是完全的一副现代主义建筑的面貌。这些流于形式的“后现代”在一些地方已经完全影响了当地的整体风格。中国的建筑师在引进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时,绝大多数只是对建筑手法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实际上领会到实质、吸收了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只是一小部分。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在当今中国走的是“高技派”的路子。新一代的“高技派”摒弃了早期的“高技派”中的以功能和技术为主导的思想,而是更倾向于真正的功能主义,关注的重点是建筑的灵活性、城市文脉和生态环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在这种发展的模式中,工艺技术只是建筑师的手段,本质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是使现代的高科技服务于建筑思想的实现,在保证居住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做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出人文主义关怀。我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融入民族特色也是值得推崇的,因为每一个建筑师都有他自己的民族,那么他所表现的民族性是一种天生的气质,是可以打动欣赏它的每一个人的。中国的后现代建筑在融合了高科技和建筑师的民族特色,以及真正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后,将是大有可为的,也是一种值得推崇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二、后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后现代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是有未来、有前途的。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包容性,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后现代主义建筑在我国发展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后现代”也有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后现代主义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切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和流派的总称。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家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各方面的发展也是相当不错的。国民收入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觉得生活在当今的中国是一件幸事,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消费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追去的同时,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愈加强烈,后现代主义正是迎合这一思想而出现的。

在2003年,对整个中国的建筑界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完成之后,又一个包含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出现在世人眼前,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巢。鸟巢建筑手法使国家体育场在功能技术的本质上与一般的传统体育场有区别。无论是大跨度的结构、半透明的材质还是通透的围护结构设计都是体育场的设计史上的里程碑。

这些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满意的。这些国际水准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另一方面激起了本土设计师的一些不满,他们认为这种建筑不能结合中国文脉、反映中国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内涵,在中国的土地上显得格格不入。其实,不论是西式风格还是中式风格的后现代主义建筑,都应该深入的了解其历史、文化、美学的内涵和内在活力,在结合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上提炼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们都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而且也是需要建筑师付出真诚的创造性和宽容的接受胸怀的。

中国的后现代建筑正在不断的蓬勃发展之中,在借鉴国外的先进事例之后,融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特色,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后现代建筑道路,将是中国后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三、总结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取得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开放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建筑当然也是需要开放和交流的。我们需要的是借鉴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建筑师需要的是学习的能力,但并不是不能辨别是非曲直的学习,要有所取舍的学习。对中国的后现代建筑来说,需要的是建筑师的大胆创新,在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情况下,设计出属于本民族的又符合后现代建筑理念的建筑。在全球化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建筑需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具体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后现代主义建筑道路。

上一篇: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的小议 下一篇:家具造型的思维方法与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