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在分析仪检测中结果与质量控制的分析

时间:2022-05-30 06:47:05

尿液在分析仪检测中结果与质量控制的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解决尿液在分析仪检测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方法:总结尿液分析仪检验中的工作经验。结果:总结尿液分析仪在检测中对结果影响的若干因素及解决对策。结论:使用尿液分析仪时各个环节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都很重要。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39

在日常实际使用时,因尿检工作的各个环节、仪器性能,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尿液分析仪测量的准确性。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尿液分析前、中、后的全程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合格的申请单:申请单的规范填写是实验实的第一信息来源。在申请单填写时字迹要求清晰,易于辨认,无涂改、繁体及简写、缩写,应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临床诊验、检验物及目的)详实填写并填写申请医生以便登记和临床联系。

患者准备:为了正确收集尿标本,应以口头式书面形式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收集尿标本,如:清洁尿道口,明确标记,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粪便清洁剂等各种物质污染。此外,还应注意避免烟灰、糖纸等异物混入,婴幼儿尿液标本收集时可用黏附剂将收集袋黏附于婴幼儿的皮肤。

尿液的采集和送检:①采集容器的准备。容器应符合以下条件:材料由不与尿成份发生反应的惰性一次性环保型材料制成;一般应能容纳50ml以上尿容器,具有直径大于>4.0cm的图形开口,具有较宽的底部,容器须干燥、清洁、无污染物、无渗漏、无化学物质且不可重复使用。②尿液标本的送检容器应贴上标记(病人的姓名、科别、采集时间)及标本种类(晨尿、随机尿、餐后尿及特殊实验尿等),留尿后应及时避强光送检,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胆红素及尿胆原氧化。③尿液的保存:尿液采集后一般应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30分钟内完成检测。冷藏时间最好不超过6小时,保存温度2~8℃或保存于冰溶中,低温可抑制微生物迅速生长,可保持尿中存在的有形成份形态基本不变。尽量不使用防腐剂,如有特殊需要则在收集2h之内无法进行尿液分析或尿液中所要分析的成份不稳定时标本可加入特定的化学防腐剂,并在报告中注明防腐剂的类型,并分析结果与防腐剂的相关干扰。

尿液分析仪测量结果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原因分析

酸碱度:分析仪采用酸碱指示剂法。留尿后放置时间过长,使尿中的细菌繁殖,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呈碱性或尿中CO2自然扩散造成丢失,使PH值呈现假阳性结果。或操作时未严格按说明操作使试纸浸渍时间过长有使PH减低的趋势出现假阴性结果。

比密: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需注意:①尿液必须新鲜且不含强酸强碱等物质,其比密PH变化范围为pH6.2~7.0,当pH>7.0时而出现结果偏低,应在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增加0.005,作为由于碱性尿损失的补偿。②当测定值的表达变化范围在1.000~1.030,间隔值较大(0.005),不能反应较小的比密变化,对于比密范围在1.000~1.004的新生儿尿不宜使用此法。③尿液中蛋白或糖的浓度增加,将使比密结果增加,尿素大于10g/L或pH

尿糖:是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酶促反应,只与葡萄糖反应,特异性强。①尿分析仪测定阴性结果,如用班氏法则可能呈现阳性结果。同时尿分析仪测定比班氏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为2~5mmoL/L。当葡萄糖含量为1.67~2.78mmol/L时,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将出现弱阳性,而班氏法在8.33mmol/L时才会出现弱阳性。②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14mmol/L)时,VitC会干扰,使结果产生假阴性,而使班氏法产生假阳性。③尿液中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高浓度的链霉素、青霉素等非糖还原物可使糖呈假阳性结果;尿液中含有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氟化钠、VitC超过500mg/L,尿酮体超过0.4g/L,尿比密过高或染菌陈旧尿,则尿糖呈现假阴性结果。

蛋白质: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影响因素有:①pH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患者服用奎宁、奎宁丁、嘧啶等药物或尿中含有聚乙烯、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剂等时引起尿液强碱性(pH≥9.0)超过测试纸的缓冲能力,使结果出现假阳性,高浓度的尿酸、尿酸盐,氯化铵、含碘X线造影剂,左旋糖苷、阿拉伯胶等也可使结果出现假阳性。当pH≤3.0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电解质含量过少也可导致假阴性。②灵敏度:主要对清蛋白敏感(70~100mg/L),而对球蛋白、黏蛋白,本周氏蛋白不敏感,对球蛋白的敏感度为清蛋白1/100~1/50。因此,对于肾病患者,特别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需系统观察尿蛋白的含量的病例,最好使用对清、球蛋白灵敏度一致的磺柳酸法。③药物干扰:青霉素族药物存在可使测定产生假阴性。④其他尿中含有生殖系统分泌物或较多细胞成份,可引起假阳性。

酮体: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①本法对酮体各组成成分的灵敏度不一;乙酰乙酸为50~100mg/L,丙酮为400~700mg/L,于β-羟丁酸不发生反应。另外,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酮体成分不一,同事患者不同病程,酮体成份也会发生变化。②尿中含有过量的肌酐、肌酸、胱氨酰、安替比林、酚类或柳酸盐类药物、醛糖阻断剂、头孢类抗生素、左旋多巴可使结果呈假阳性。③尿中含有异烟肼、酚磺肽可使结果出现假阴性。④尿酮体中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测定时应使用新鲜尿液标本。

胆红素与水胆原:采用偶氮反应法及醛反应或重氮反应法。测定时:①为避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氧化为胆绿素、尿胆原氧化为尿胆素、检测时应使用新鲜尿并避强光。②患者接受大剂量的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高浓度的VitC(>500mg/L),亚硝酸盐、洗必泰或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时,可使胆红素检测呈假阴性,尿中含有酚噻嗪类或酚噻类药物,服用牛黄、熊胆粉等中药时可使胆红素呈假阳性。③尿中一些内原性物质,如尿胆素原,吲哚、胆红素等和一些药物如酚噻嗪类,VitK、磺胺药因颜色干扰,尿胆原则是假阳性。而亚硝酸盐、重氮药物、对氨基水杨酸、甲醛等可使尿胆原呈假阴性。④正常人尿胆原排出量以下午2:00~4:00达最高峰,为提高阳性检出率,可预先服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隐定:尿液中含有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氧化剂或细菌、甲醛、碘化物、普鲁卡因可使测定呈假阳性;尿中大量VitC(>100mg/L)存在或还原性的谷胱甘肽,硫代硫酸钠可竞争性的抑制反应而产生假阴性。

亚硝酸盐:采用硝酸盐还原法,是细菌感染的指标.阳性结果产生取决于3个条件:①尿中的致病菌须含有硝酸还原酶;②体内有适量的硝酸盐存在;③尿在膀胱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4小时)且排除药物等干扰因素,亚硝酸盐诊断泌尿系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阳性符合率为80%,但考虑到样本放置时间过久,尿液被亚硝酸盐或偶氮试剂污染,可呈假阳性结果,因此,对阳性结果的解释应慎重,同时尿液中尿胆原、VitC、尿pH>6,尿量过多都可造成假阴性,同时不能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细菌生长也可使结果产生假阴性。

白细胞:采用白细胞醋酶法。①本法只对米立细胞敏感;②尿中污染甲醛、高浓度胆红素尿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等时尿分析仪测定结果产生假阳性。当尿中含有VitC,大剂量先锋霉素Ⅰ或Ⅳ,庆大霉素或尿中葡萄糖大于30mg/L、蛋白>5g/L时,则结果产生假阴性。

生理因素的影响:尿液pH值易受食物的影响,进食高蛋白食物过多或饥饿状态下pH会减低,而进食疏菜、水果等碱性食物过多时尿pH值增高。剧烈的运动,出汗、应激状态,夜间入睡后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均可使尿PH减低,尿内含有大量脓、血或细菌污染分解尿素可使尿碱化。尿蛋白易受剧烈运动、高热寒冷、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可引起尿内暂时性蛋白尿,异常(如直立过久)也可导致暂时性的蛋白尿。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仪器与试剂:尿液分析仪应安装在干燥、无尘、平稳、远离热源及阳光直射的地方。使用时应熟练操作规程,及时维护、保养和校正。使用中应选用与仪器相配套的试剂,避免过期及不同厂家的试纸。严禁同一单位科室内使用两种品牌的仪器和试纸,严禁触摸试带上的检测模块。

室内质控:定期质控,用质控物进行质控时,如超出质控范围,应检查质控物是否有效,正确储藏,是否污染及使用中恢复室温,仍不在控应更换新的质控物,测后在控,说明原质控物存在以上问题。如仍不在控,此时更换同一批号新的试纸条测定,在控说明试纸存在问题。此时不在控,应更换另一批号新试纸重新测定,再重复一次仍超出范围,应对仪器进行检修或重新校正,必要时联系仪器厂商。

检验人员:使用仪器前检验人员须加强学习,掌握分析仪的测试原理及操作规程,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使其不但能正确操作,并能分析测定结果及干扰因素。培养镜下过硬的水平,严禁使用分析仪后不再作尿镜检的错误倾向。中华医学会经过多次专家研讨,制定了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筛检标准,即当试纸质量合格尿液分析仪运转正常情况下,测试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及亚硝酸盐全部为阴性时,可免去对红、白、细胞的镜下检查,如果其中有一项阳性,必须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查。这个筛选条件的基本原则是能筛出健康人标本,但不遗漏异常标本,避免出现假阴性,对假阳性通过镜检进一步排除。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结果审核:要求由高年资的医(技)师人员审核并签发报告。正确分析测定结果,避免漏项及矛盾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并重复测定做以对照,对特殊结果应急时与临床联系。

报告的发达:科室应由专人负责报告的送达及相互签字制度,避免与科室及门诊患者产生化验单丢失的纠纷,保证快速、及时、准确。

建立结果登记:结果应进行登记以利查找或再次检查结果时对比。

分析仪测定结果与镜检结果的差异:①白细胞:分析仪阳性而镜检阴性,可能存在原因为尿在膀胱内贮存时间过长或其它原因导致尿中白细胞破坏,中性粒细胞酯酶释放到尿中所致。分析仪阴性而镜检阳性,可能原因是尿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为主(肾移植发生排异反应),而出现此结果。②红细胞:分析仪阳性而镜检阴性:可能是尿中红细胞破坏而释放出Hb(多发生肾病患者)所致或某些患者尿中含有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引起的假阳性。分析仪阴性而镜检阳性;这种情况一般少见,当试纸失效,使用不同厂家纸条或镜下辨认技能低下或尿中VitC(>100mg/L)时。

结果

尿液分析仪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应从分析前、中、后的各个环节进行。只有执行正确的准备,严格采样,良好的仪器性能,规范操作,合理使用质控物,正确判断结果及审核,才能使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真实可靠而不流于表面工作,对异常结果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动态观察,合理解析实验结果,寻找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干扰。

讨论

任何实验更要想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都必须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尿液在分析仪的检测中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高度的质控意识,自觉的质控行动,专业的质控知识,综合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使尿液分析仪在使用中的质量控制而不流于形式,才能发挥尿液分析仪的灵敏度,提高科室整体水平,发出的报告单才更加可靠、准确。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2安艳,赵平.临床检验.第2版.

3段金霞,冯涛聚,苏文凡.尿液干化学试带法检验的质量控制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1(23):117-118.

4凌迎春.尿液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分析.江西医学检验,2003,20(2):109-110.

上一篇:两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瘦素\β2-微球... 下一篇:中药结合药用碳片在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