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中人物形象赏析

时间:2022-05-30 05:30:01

《范进中举》中人物形象赏析

摘要:《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描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了各种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进而挖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

关键词:儒林外史 世态炎凉 人物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54-02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第三回“范进中举”是小说中脍炙人口的精彩章节。吴敬梓用一种夸张而又艺术的笔调,将他所批判的人物的种种可笑、可鄙、可憎或可悲的言行真实地揭示出来,从而使读者不仅认识到科举制度的罪恶,而且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漠。

主人公范进五十四岁乡试中举,当他拿到喜报的时候,突然发了疯。小说围绕着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可以说是众生百相。下面说一说选段中的人物。

1 主人公范进

范进穷是书生一个,他家生活穷困,住的是茅草棚,他既不会躬耕劳怍,又不会买卖经营。一贫如洗的悲苦生活,也形成了他怯懦的性格。因此,他把改变现状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应举上。但是每一次赴试都充满希望和幻想,而每一次又都总是失望而归。几十年来屡考屡败,他已差不多完全陷于绝望的境地,但是他仍旧热切地希望考中,却又不相信会真的考中。五十四岁那年参加乡试。乡试回来,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连早饭米都没有,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起母亲那只生蛋的老母鸡到集市上去卖,准备买几升米来煮粥吃。捷报传来时,他正在集上卖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邻居找来向他贺喜,“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那身姿、神情,逼真地传达出那种因长期失望而产生的羞愧和怕人奚落嘲笑的微妙的精神状态,因此,当他面对着那张实实在在并非幻觉的捷报,证实了那梦寐以求却又以为不可能到来的东西真的到来时,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让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老弱的心灵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于是,“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日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家里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便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他就这样发了疯。联想到他卖鸡时那张凄惶悲戚的面孔,这交织着痛苦与欢乐的从灵魂深处迸发而出的“噫!好了!我中了!”六个字,真是具有一种令人颤栗的力量。范进真是可怜又可悲。

2 众邻居

在范进中举前,母亲快要饿死的时候,街坊邻居中没有一个人送一口救命粮,没有一个人露面。范进的门庭冷落到了极点。然而中举的喜报一到,这群街坊邻居便一齐蜂拥而出,走向前台来看热闹、贺喜、劝慰伤心哭泣的老太太,还主动拿出鸡、蛋、酒、米来款待报子,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找回来替他穿上。抢救发疯的举人老爷,那“众乡邻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这谄媚奉承,殷勤之态令人作呕。这时连那个派头十足的阔乡绅张静斋也主动登门“攀谈”来了,又是送银子,又是送房屋,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了。这时范进的门庭真是热闹到了极点。在科举考试制度的背景下,吴敬梓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世俗。

3 范进的丈人胡屠户

在众多的人物中,写得最生动活脱的莫过于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这是作者着力鞭挞的一个人物。作品将他自己前后截然相反的言谈举止加以对比,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恶俗不堪、令人作呕的势利小人的形象。当范进刚进学时,丈人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去贺喜,他口口声声骂范进是“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并教导范进今后要立起个“体统”来。过后,范进向他借乡试盘费,又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之后便“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那高傲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范进中举后则一跃龙门,身价倍高。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慷慨送来几斤肉,几千钱当作贺礼,并当众称赞范进“才学高”、“品貌好”、“是天上的星宿”。甚至还一路上低头替女婿把皱了的衣裳后襟扯了几十回,说尽了奉承讨好的甜言蜜语,在得了六两雪白的赏银之后,便“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那心满意足和卑躬谄媚的表情,如在眼前。真是判若两人。最精彩的莫过于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当时的胡屠户见钱暗喜,却假装客气推让,又害怕弄巧成拙,担心范进当真收回银子,让到手的鸭子飞了。所以他在推让过程中极不自然,极不干脆,是“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他那口是心非的嘴脸在这细处惟妙惟肖地体现出来。当从范进口中再次证实银子的确是赏与自己后,他便收起客气,“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一动作之快,与之前全然不同。再次活画了他那贪图钱财的小人相。

同是屠户身分,同是贺喜,但那礼品的规格和送礼时人物的身姿意态,却因秀才举人之别而迥然不同。前后对比,照出了市侩的嘴脸,作者的刻画,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入木三分了。

4 张乡绅

张乡绅是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从出场到退场作者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他只是一个小配角。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配角,却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深思。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没有接到任何邀请,主动来到范进的家里,主动与范进攀谈。先是以“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这样的话来表示自己的歉意。接着便使出浑身解数与范进套近乎、拉关系,什么“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什么“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二人不是同年考中举人的,硬要说成同年考中。不仅如此,张乡绅还恬不知耻地称范进为“世先生”、“世兄弟”,称范进的破草房为“华居”,称范进的贫困潦倒为“清贫”。接着张乡绅对范进是恩惠有加,先是以五十两纹银作贺礼赠于范进,然

后是献上“三进三间”的宽敞房屋。范进与张乡绅同出身于举人,且范进又是新贵,今后的政治地位一定不会低于张乡绅,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下了注。他相信初涉宦海的范进对自己今后的政治生涯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从张乡绅的表现看,范进中举前,他“一向有失亲近”。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他当天就来拉拢,开口“世先生”,闭口“亲弟兄”,将八竿子打不着的范进称为“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目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张乡绅的所作所为,可谓用心良苦。作者轻轻的几笔勾勒,张乡绅丑陋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便可见一斑。

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各色人物对他的冷与热的态度对比,生动地把人物丑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讽刺意味甚浓。可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儒林外史》以其独特的构思与情节设置,为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增加了一颗闪耀的明珠,吴敬梓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贫富差异、地位高低的悬殊、个人的荣辱得失、人情冷暖的变化、悲喜交加的哀乐之感,从而使读者深入地了解到人世间的冷漠。吴敬梓不仅将他笔下人物的音容神态跃然纸上,而且将内心世界毫不讳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成就了一篇经典的作品。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技巧 下一篇:“酷贝拉”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