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圆片,大用处

时间:2022-05-30 03:22:21

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因之一是难以把握符号语言中的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难以真正理解数学,成因之二是没有真正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低年级学生最常见的学具是小棒,其实另一种学具小圆片,也是不错的,它的形象更具体。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圆片的应用。

一、关注操作,动说结合

【片段一】

低年级最先接触的是一步计算问题,如求总数或部分数、比多比少、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等。如果总用小棒代替题中出现的人和物未免有点枯燥、勉强,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要他们自己画图又能力有限,我想用小圆片代替正好,就像断案一样,把题里的情景重现一遍,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1.化隐性为显性

比如,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90页第1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但学生的出错率很高。画面上是小朋友爬山的情景,已经有9人在山顶集合,同时还有几人正跑过来,但有些人被遮住了。题目通过一个小朋友的话,说明“又来了7人”。学生用小圆片摆的时候就会知道,“又来”的小朋友并没有全部画全,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数画面上有的小朋友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来了7人”这个信息。让学生拿小圆片把题中的情景重现一遍,把掩藏的信息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轻松地突破了读题中的难点。

2.化抽象为直观

有些解决问题的题目以纯文字的形式出现,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比如,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79页的排队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用小圆片代表一个人,一个一个地摆下去,学生就会明白其实每个数字代表一个人,问小丽和小宇中间有几人,就是问第10和第15的中间有多少个数。再现问题中的情景,让学生明白问题中隐藏的信息,化抽象为直观、呈现数量关系,化无序为有序、梳理问题规律。

【片段二】

“摆一摆,想一想”是学生在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之后的研究内容。在此之前学习数的组成中,学生已经有了有序思考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

课前分好组每小组4人,每组发10个纸质小圆片。在介绍了数后,师:喜欢它们吗?今天就请它们来帮忙。

师:列好数位顺序表之后,小圆片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

师: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小圆片,摸一摸。(有些在上面画出了各种不同表情)你有什么感受?

师:先拿出一个小圆片,可以组成哪些数?

生:我把小圆片放在了十位,表示10。

生:……

师:你们真能干。我们发现一个小圆片可以变出2个数。请大家拿出2个小圆片摆一摆。

(生操作,说结果)

师:3个、4个小圆片会摆吗?

(生摆。很多学生是靠猜来摆的,没有顺序,所以在汇报和学习时漏了几个)

师:大家有更好的方法吗?

生:我是4个全放在个位,再一个一个搬到十位。

师:太棒了,大家给她鼓掌。

在教学“圆片组成的数”中,数量少的圆片学生很容易说出组成的数,数量多了之后就会出现漏数。在教学中,选择学生喜欢的讲故事方式,边讲故事边搬圆片,在搬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序思考。

二、注重过程,突破难点

低年级学生很难理解严密的数学算理,算理过程的建立需要学习者对其进行思维加工和能动建构,脱离了这些过程,数学学习就得不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就可以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亲身感受数位的不同,学具的选择很重要。

【片段三】

课前每位学生准备好小圆片的数位顺序表。

师:24+3和24+30,你能用小圆片来计算吗,试一试……

(请学生到现场操作,说过程)

生:原来小圆片代表24,后来又来了3个小圆片,它的家在 个位。个位上变成了7个,所以变成了27。

师:真棒。24+30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

【片段四】

“满十进一”和“退一做十”是一年级计算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甚至到了高年级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满十进一。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帮助学生理解。

师:今天我们要来挑战一个高难度的问题,“25+9”,你会用小圆片算吗?赶紧试一试。

生:老师,个位太挤了,小圆片快摆不下了。

生:老师,我也摆不下了,太多了。怎么办?

多么好的机会啊!

师:看来大家都碰到了小圆片太多的问题,帮小圆片想想办法。

生:要么摆到十位去。

师:那你说去几个到十位合适呢?小圆片摆在十位和个位代表的意义可不同哦!

生:10个小圆片搬到十位,原来10个小圆片在个位表示十,它们到了十位就只要一个小圆片来代替了。

……

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有了满十进一的思想,但是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节课通过学生摆小圆片,发现个位太挤,从而产生摆到十位上去的需求。那么究竟去几个到十位呢?根据数位的意义,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10个去十位最方便。

教育中的学具更容易被学生心理接受和认可,其学习相比于枯燥的算理要有趣一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也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这些场景也有利于学生记住。低年级利用学具是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数缺形时少直观”,教师需要用慧眼去挖掘一些学具,理性地选择学具辅助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范春娜.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2).

上一篇:家中的视觉旅行记 下一篇: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