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并非一概是坏事

时间:2022-05-30 03:05:44

生病并非一概是坏事

生病,在人们的观念里,总是件不好的事情。因为生病让病人产生不适的痛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要破费钱和时间。所以一旦发现体温升高、腹泻或鼻出血等病症时,就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很有些惶恐不安。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疾病认识的加深,人们开始发现有些生病现象,并非一概是坏事,甚至对健康有着另一方面的价值。故而又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念:”以病养病”。

(1)发烧是人体免疫细胞与外来细菌进行抗衡的过程。人体患了类似感冒等感染性疾病,体温便会升高。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系统,当外来的病菌入侵机体时,它就发挥自身的防御机制对入侵者加以顽强的抗争,大约有90%的疾病能够不靠外部手段的干预而治愈。这就是“人体自有大药在,机体具有能量场”的机理。人体体温升高就是防御系统对付入侵病菌的一种表现。例如感冒,往往发发烧、出出汗,不用药,休息两天就能自愈康复,便是此原理。对癌症研究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更怕高温。发烧时,肿瘤体内的温度往往高出正常组织的5℃~10℃,这足以置癌细胞于死地。因此,发烧时体温升高,为人体提供了杀死癌细胞的可能,同时也把存在于人体内的、不为人发现的肿瘤细胞遏制在了萌芽状态。此外,人体是通过发烧来促进新陈代谢协调机体功能的。许多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惊奇发现:当婴幼儿经历了一次发烧之后,仿佛突然长大了许多,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是因为发烧加快了人脑细胞的代谢和新生的结果。

(2)腹泻有时是自我防御的表现。人体具有一种潜在的自动康复的机制。如眼睛里飘入了灰尘会自动流泪,气管里呛了异物会不停地咳嗽,嗅了刺激性气味会喷嚏不断等等。而人体如果食入了不洁的食物就容易出现呕吐和腹泻。如果没有造成脱水、休克等严重后果,应该视其是机体在试图通过呕吐或腹泻的办法将造成感染的病原体清除掉,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在发挥作用,所以当排泄物有异臭时,暂不要急于止泻,因为过早地使用止泻药物干预,实际上就是干扰了机体的自我平衡。

(3)鼻出血是机体自我减压的一种手段。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天气炎热或暴食暴饮之后,就会出现“上火”现象,如嘴角溃疡,口腔中有异味,大便干燥,心绪变得焦躁不安。可是没有吃什么药,只是出现了一次鼻血,这些不适症状就逃遁了。再打听一下,发现爱流鼻血的人,往往有心脏病或心脑血管病。这类人鼻出血往往是因为血压过高、血管硬化的结果,通过鼻出血的“手段”,为血管减了压。很可能通过这种“减压”手段避免了一场由于高血压引发的颅内出血,消除了发生中风的可能。当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让鼻出血来“减压”,我们这里只是说明人体有自卫能力的机理,而不是说治病的方法。所以有病还要及时就医和抓紧治疗,以免延误治疗的时机。

综上所述,机体健康,并非定要处在无菌、无恙的状态。关键在于人体与外来入侵的病菌是否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生病,恰恰表现了躯体的自我防御、寻求平衡的一种积极态势。从这个角度说,生些小毛小病并非一无是处,它能使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活跃起来,使人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而且也能促使大病早早发现、早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人的机体防御机制不是万能的。小病只是病症的一种信号,当大量的病菌严重入侵时,躯体防御机制难以抵御病菌入侵时,小病就会演变成大病。因此,无论是亚健康状态还是生些“小病”,都不可疏忽大意,应及时到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通过药物等的干预帮助机体尽快战胜病菌,从而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

上一篇:夏天不能做的十件事情 下一篇:中华养生文化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