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儿童十大游戏

时间:2022-05-30 01:55:29

70年代儿童十大游戏

风云如雾烟,

举国上下受熬煎。

儿童不识愁滋味,

依然游戏闹翻天。

这是七十年代的真实写照。七十年代我正处在儿童时代,所以,对那时的游戏,至今记忆犹新。下面我就介绍那个时代的十种游戏,与大家共享。

一、拔箍。这个游戏是两个人的游戏。两个年龄相仿的儿童或成年人,同时弯腰箍住对方的腰部,然后奋力向上拔起。谁被拔起来,就算输了。反之,则是胜者。这个游戏常常引来无数爱好者观战,往往观者如堵,蜂涌云集。

二、跳马。秋后,庄稼入仓,耢犁入库,儿童也开始欢乐地在场院里追逐。这时最有意思的游戏开始了。几个人依墙弯腰首尾相接成木马状,另外一部分人则跑离数步,然后快步向马上跳去。一个个齐整地在马上摆好,作骑马状。往往搞得人仰马翻,欢乐的场面由此开启。

三、捉迷藏。两个或多个儿童都可以玩。一个人先在一定的范围内藏好,约定好数几个数后,另外几个人便开始寻找。找到后,游戏即告结束。然后再找一个人藏起来,另外几个人寻找,如此循环往复。

四、打尜尜。尜尜是一种两头尖中间粗的东西。游戏需要有一个尜尜和一段长约二尺的木棍。人们将尜尜放在原点,然后用木棍击打尜尜的一头,趁尜尜击起的时候,迅速用木棍击打尜尜,力量大的人可以一次击出几十米远。以击出的远近计算胜负,击打远者为胜者。

五、老鹰捉小鸡。一人当老鹰,另外的两个(最少两个)或数个人依次排队,后面的捉住前面的衣服后襟。队伍前面的是老母鸡,做护小鸡状,尽最大努力,不要让老鹰捉住自己的小鸡。老鹰动则鸡队全动,往往笑声不断,特别热闹。

六、丢手绢。小朋友围成一圈,席地而坐。一个小朋友在人后面,一边跳着一边唱着:“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请你不要告诉他,不要告诉他。”他可以将手绢丢到自己选中的小朋友身后。这个被选中的小朋友,将表演一个节目。于是,这个表演节目的小朋友又有了前面丢手绢的小朋友一样的权力,可以将手绢丢到自己选中的小朋友身后。依次循环,直到老师叫停为止。

七、瞎子抓人。先在地上划一个圈,所有参与游戏者不得出圈,出圈者为输。这个游戏参与者至少两个,多者不限。首先剪子、包袱、锤选出输者,输者被一块布蒙住眼睛。开始后,被蒙住眼睛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抓人。人多时好抓,毕竟圈子有限,想跑开的人往往被同伴挡住路线。人少时,就很难抓到,因为被抓者的活动空间较大。抓到一个人后,被抓住的人也要蒙上眼睛,游戏重新开始。

八、抽陀螺。这个游戏一般冬天玩得多。找来一段木头,将一头削尖,尖端放上一粒钢粒,起作用。然后将陀螺中间挖一个竖二三寸长,宽五六毫米的方洞。找一段木棍,头上拴上一段绳子,将绳子缠在陀螺中间,然后在冰上一甩木棍,陀螺就开始旋转起来。这时可以用绳子抽打陀螺,使其快速旋转。等旋转到一定速度后,陀螺身上的方洞便会嗡嗡响起来,特别好听。如果是两个人或更多的人比赛,则要同时抽打陀螺,同时停止抽打,看谁的陀螺旋转的时间长,旋转时间长者为胜者。

九、踢沙布袋。用六块一样大小的小方形布,缝制一个沙布袋,里面装上玉米或沙子。然后像踢毽子一样,向上踢去,谁踢得多,算谁赢。

十、做泥娃娃。每个人堆一堆同样大小的泥,做一个像窝头一样的东西,然后翻过来,用力向下摔去。一边摔还一边念念有词:“娃娃好大声,西北巷子放炮仗。”由于泥娃娃中间是空的,急速的摔打,会使泥娃娃爆出一个大洞。每个人摔完后,洞大的为胜者。输者要用自己的泥去补上赢者的大洞。最后谁的泥输没了,游戏便结束了。

(摘自《文峰居士周绍胜的博客》)

上一篇:莱茵行云:规矩是这样炼成的 下一篇:80后童年十大游戏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