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秆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5-29 11:11:43

水稻秆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摘要:水稻秆腐病也叫菌核秆腐病。2009年在大安市有零星发生,到2010年个别乡(镇),如月亮泡镇的叉古敖村、叉干乡的东泡子村、新艾里乡的富发村发生严重且有扩展蔓延的趋势,如果不认真对待及时防治,将成为抑制大安市水稻夺取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农业科技人员要加大力度,抓好防病宣传工作,积极搞好对广大农户特别是对农民技术员的培训以及对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首先要在品种引进和水肥管理上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指导,然后在预防和防治措施上加以宣传,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文章将大安市水稻秆腐病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感病原因和防治对策作了介绍。

关键词:水稻秆腐病;发病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05-1

1 秆腐病的形态特征

秆腐病主要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菌核和小黑菌核,固菌核呈球形、黑色,直径在0.15-0.25mm之间,菌核有内外两层,外层黑色内层褐色。叶鞘病斑和菌核表面还可以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月形,3-4个分隔,中间2个细胞为褐色,两端的细胞无颜色,有的顶端细胞细长如卷须,病菌的发育适合温度是25-30℃,强光照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病菌除了危害水稻以外还可以侵害一些杂草。

2 秆腐病的发病症状

水稻秆腐病主要是稻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两种病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混合发生。以后扩展成为黑色纵向坏死线和黑色的大斑块,斑块上生有稀薄的浅灰色霉层,病鞘内有菌丝块,小黑菌核病不形成菌丝块,黑线也不明显,病斑继续扩展导致水稻茎基部成段变黑而且腐烂软化,病部呈灰白色或褐色而腐朽。水稻秆腐病主要侵害稻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掰开叶鞘,开始时发现有黑色斑块,一层一层扒开,看见有黑色线条和黑色大的斑块,后病菌从叶鞘直接侵入茎秆,掰开茎秆发现有许多黑色颗粒状的小粒,在茎秆上也形成了黑色条形病斑,严重时急剧扩展,致使水稻茎基部变黑变烂。在分蘖期发生易造成整株死亡;在孕穗期发生则出现白穗现象造成减产,极大的影响水稻产量。

3 秆腐病的发病条件

病菌可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1℃,最适温度在25-30℃,雨天多光照少时有利于病菌的发生;灌水深、排水不畅通的地块发病较重;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间过度晒田或者后期断水过早以及田内过于干旱容易引起杆腐病。

4 秆腐病的发生特点

4.1 严格检查越冬场所,及时灭茬

杆腐病的病菌是以菌核的形式在稻茬以及得病后的稻秆或者是在松散的土壤里越冬。在泡田耙地时遇到适宜温度(17℃以上时)菌核随之漂浮在水面,等到插完秧以后病菌就附在稻株基部萌发菌丝,然后从叶鞘直接侵入或从带有伤口的叶鞘侵入,进而侵害茎秆,在茎秆内大量繁殖。此病的发生跟气温、水肥管理、引进品种的抗病能力以及稻飞虱的发生数量有紧密的关系,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长期淹水或灌排不畅,特别是那些只能灌不能排的地块尤为严重,低温早霜也会加重病情,因此要让广大种稻户做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4.2 加强对害虫的防治

预防和防治水稻秆腐病要“以治虫来防病”的原则,稻飞虱的繁殖数量及速度非常快,因此不可能一次性消灭,而且病菌从侵入到水稻发病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所以要想达到控制水稻秆腐病发生危害的目的,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的技术措施来解决。因此做好宣传和防御工作是必要的,使广大稻农真正认识到水稻秆腐病的危害程度,确保农民朋友了解预防和防治水稻秆腐病的各项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大安市水稻在不受任何病虫危害的情况下夺取更高的产量。

5 防治方法

5.1 消灭越冬场所

在收割完水稻至上冻前及时清除稻茬,同时把有病的稻秆找出烧掉或高温沤制;适时进行秋翻,当水稻成熟收割完成以后,冬闲时,除了常年积水、烂泥深、不易秋翻的地块以外,都应早秋深翻,把土壤里的病菌翻到上面,经过一冬的冻融把病菌冻死。

5.2 加强水肥管理

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往往因施氮肥过量或过晚容易造成严重发病。控制好水层,不要长时间淹水,要保证灌排畅通。在水稻分蘖期间一定要牢牢掌握浅水勤灌、适当晒田的原则。因为施用氮肥过多和灌水过深,一方面是影响水稻正常分蘖,更主要的是由于水稻茎叶生长过旺,经不起大风的抽打而引起茎叶创伤,病菌极易从伤口侵入造成各种病害的发生,水稻秆腐病是其中的一种。

5.3 加强品种的抗性

引进抗病品种,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应注意引进的渠道,看是否是通过国家许可的繁育稻种的国营或集体单位。低温和早霜也能使秆腐病加重,所以品种的抗性十分重要。

5.4 加大防虫治虫力度

要结合防治虫害来防治水稻秆腐病,要及时预防稻飞虱的发生。在分蘖盛期到拔节之前用一次药是预防杆腐病的最好办法。

5.5 加强对苗期的管理

秧田期是稻飞虱以及其他害虫如潜叶蝇传播危害的主要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具有地点方便面积小、虫量集中的特点,是预防和防治水稻秆腐病的最好最关键时期。此时期应当跟踪检查进行全程控制,在插秧前的2-3d要喷施一次药,做到带药下地。常用的药物是5%的锐劲特每公顷750g或每公顷40%的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对水450kg喷雾。

5.6 加强药剂防治

防治稻飞虱的药很多,常用的是每亩用80%的锐劲特分散剂4g对水50kg喷雾;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ml对水60-70kg喷雾。

作者简介:李红艳(1961-),女,大专,大安市水田开发办公室高级农艺师,从事水稻栽培技术工作。

上一篇:农作物药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番茄病毒病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