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求实效 抓住机遇促发展

时间:2022-05-29 10:50:42

精心组织求实效 抓住机遇促发展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以下简称“东方红小学”)位于岳阳市中心城区,2009年学校整体搬迁至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新校区,迎来了学校新的发展期。目前学校有教学班72个,学生4252名,在职教师192人。学校经过52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顾明远老先生的题词“给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孩子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健康第一,品德至上,能力关键”的办学思想,按照“师生为本,文化为先,发展为要”的办学思路,朝着“基础牢固,发展和谐,特色鲜明,工作一流”的办学目标探索前行,始终如一坚持办学,不仅形成了爱生、严谨、务实、创新的优秀团队文化,也取得了较良好的办学业绩与办学声誉:2010年学校成为“岳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13年成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曾先后获得全国红领巾大队、湖南省五星级少先队大队、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优秀单位、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优秀实验学校荣誉,被定为“全国校本教研实验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示范校”,2015年跻身湖南省首批认定的29所“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

作为省、市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以基地校建设为契机,一方面,加强建设投入,为培训创设良好的条件,同时积极申报承担了一系列的培训任务:2013~2015年,连续承担湘南学院“影子老师”实践任务;2014年承担了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骨干校长的实践培训任务;自2013年起,连续四年申报承担“国培计划”湖南省农村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连续多年承担岳阳市义务教育阶段教研组(备课组)长培训与岳阳市数学学科骨干老师培训等培训任务,很好地履行了基地校的职责,充分地发挥了基地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基地校建设与系列培训活动的承办,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锻炼展示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如何以基地校建设为契机,变培训任务承担的压力为动力,在提供有品质的专业培训的同时,促进基地校教师与学校办学品位的全面提升?东方红小学进行了以下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一、修炼内功,让基地实至名归

学校能审批成为湖南省的教师培训基地,这无疑是对学校办学成绩的肯定,是学校的一种荣誉。东方红小学从以下方面入手,修炼内功,不断丰富基地内涵,加快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以学科团队建设为抓手,修炼队伍内功。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先前已开展了基于研训共同体的规范化的集体备课研究,构建了自修反思、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模式等实践探索。成为基地校后,学校以学科团队建设为抓手,修炼队伍内功,助推队伍建设。2013年,岳阳市教育科研名师吴波工作室在学校挂牌,学校为此开辟了专门的研训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基地推动全校的小课题研究工作。2014年,湖南省资源建设数学程五霞名师工作室在学校挂牌,工作室牵头完成了湖南省数学学科慕课建设任务,并指导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校有两位教师是岳阳市岳阳楼区教研室骨干研训团队的成员,每次面向全区开展送教与培训指导活动,都会先在校内进行多轮的教学研讨,要求学科组教师一起参与,带动学科教师的共同成长。为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学校完善了学科团队章程,给学科团队专项经费支持,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学科团队的课堂观察、教学指导活动等,有效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实现了团队的共同成长。

以合作学习课堂构建为着力点,焕发课堂活力。课改以来,学校一直引导教师努力探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数学教研组构建了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组开展了基于教师合作研讨的“有效教学框架”建构。在此基础上,学校邀请市、区教研部门的专家来校进行课堂视导,共同梳理、提炼了小组合作学习构建的课堂 “六要素”,即目标、预习、反馈、质疑、探究、延伸。学校对“六要素”进行界定,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指导不同学科教师在不同课型中按“六要素”设计课堂,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各学科的“有效课堂”。学校以合作学习课堂构建为主题,面向市、区开展了为期九天的“相约课堂感受成长”开放活动,启动了全区课改实验学校的开放活动。

以少年宫为阵地,开发陶艺等特色课程。2009年新校建成后,学校在青少年活动专业楼,投入资金数10万元,建设了专门的陶艺教室,送美术教师到广东省佛山市学习陶艺制作工艺,开设陶艺课程。学校每年用于陶艺教学的陶泥的添置、陶艺作品的烧制的投入近8万元,陶艺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陶艺室成为孩子们的乐园。陶艺课作为美术模块教学的内容已进入课表并开发了“洞庭陶艺”校本课程,陶艺模块教学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立项课题。陶艺课的实践推动了模块教学研究,美术按年级形成了儿童简笔画、平面手工、水粉画、书法、陶艺等12个模块。体育形成了软式排球、篮球、花样跳绳等模块教学,开发了“陶洞风情”“为礼点燃一盏灯”“浸染书香”“趣味数学”等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形成了生活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以家校中心为平台,构建家校教育大联盟。学校将校园临街的极具商业效益的二层小楼建成湖南省独有的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有专门人员在家校中心服务,每天来校等候接送学生的家长可在家校中心看书看报,可借助家校中心的电脑、电视进入校园网进行专题学习;每周有行政人员进行接访,家校中心聘请的家长义工定期在这进行专题讲座培训;以该中心为平台,自2013年起学校每学期举行家校联盟沟通会,由学校行政与家长代表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话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这样的沟通形式有效地化解了由于家校沟通不畅所带来的矛盾,协调了家校教育,形成了教育合力,产生了较好反响。

二、用心组织,让培训有品质更专业

自2013年成为湖南省教师培训基地校以来,东方红小学连续四年承担了“国培计划”湖南省小学乡村班主任培训项目,有三年承担了湘南学院“影子老师”实践与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骨干校长实践。基层小学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承担项目的人员都有自己分线管理的工作,都承担了各自的教学任务,面对“国培”这样高规格的培训,从项目申请到前期准备到培训施,再到培训总结与考评,压力与挑战贯穿培训全程。课程设计、聘任专家、参训学员联系、食宿安排、培训课程的组织实施,每一项工作都很具体、细致并烦琐,得付出智慧与艰辛的劳动。从以下几个小场景,我们能感受作为基地校东方红小学在承担组织相关培训项目与任务的用心与用情:

1.“国培室”大变脸

作为基地校,承担“国培班主任”项目后,学校虽有电教室可以用于培训与活动,但考虑到分组学习的培训需要,也为了提供更优良的培训条件,2013年,学校对语言室进行了改造,添置了媒体设备与桌椅,设立了专门的“国培室”,为首批“国培班主任”来校创造了优良的培训条件。2014年,学校对“国培室”进行了改造,扩大了面积,添置了先进的同步录播系统,建成总控室,每次培训的课程能及时进行录制,装饰一新的录播室为培训创造了更优良的条件。“国培室”两次大变脸,为“国培班主任”与“影子老师”来校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成为教师日常的研训室,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2.不辞辛苦,准备家校沟通会

2014年,“国培班主任”班开班,学校原校长徐光华要去重庆市参加为期二十多天的“国培”高端项目校长班培训。按先前设计的课程安排,徐校长得组织与主持“国培”课程之一――家校联盟沟通会。因时间冲突,与“国培办”黄佑生主任联系是否安排其他的家校沟通课程,黄主任考虑此课程是班主任培训的特色课程要求进行保留。于是权衡再三,徐校长还是决定在2014年11月7日参加完国培开班仪式后去重庆市参加学习,于12日赶回,13日下午参加家校沟通会。考虑到回程转车费时,他与项目组的老师们开玩笑说:“这回也享受一回专家待遇哟。得坐飞机回了。”12日,徐校长赶回学校,顾不上旅途的劳顿,就进行活动准备,使家校沟通会活动按时举行,得到了有效开展。在承担“国培班主任”培训与“影子老师”实践项目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做好服务,做好培训,团队成员身上都有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都能看出项目成员对培训的用情与投入。

3.培训课程数易其稿

如何在“国培”课程标准的框架下,科学进行培训课程模块内容与培训方式设计,从而使培训更贴近一线骨干班主任的需要,更有实效性?这对具体从事实践工作的基层学校来说,最有挑战性。几年来的培训实施,学校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每一年的项目申报,学校都不是采取“拿来主义”,而是更加周密地设计针对学员的网络问卷,组织本区域的班主任进行调查,了解学员需求。在统计上年度学员课程满意度的问卷的基础上,保留精品课程,对相关课程进行调整。学校邀请湖南省“国培办”黄佑生主任对课程进行指导,特聘湖南理工学院培训与课程专家进行课程设计指导,数易其稿,使课程建构更加科学与完善。

对培训专家的聘请也是经过反复斟酌的,柳袁照、高金英、郑立平、孙民、贾高见等一批既有理论修养也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培训班授课,为学员都掀起一次次的“头脑风暴”。对区域内聘请的一线名师,从课程内容的确立,到培训方式选择,再到讲稿的审定与试讲,学校丝毫不敢马虎,多轮研讨,严格把关,使每一位区域内名师的每一堂实践操作培训的课程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每次“影子老师”实践除了开展如影随形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均在有限的时间给“影子老师”安排示范课,开出培训讲座,同时也让“影子老师”进行教学展示,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4.暖心周到的培训服务

为了让老师们学习时更安心、更舒适、更有家的感觉,在承担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努力为学员提供较好的后勤保障。每次“国培班主任”培训,学校都将参训的教师安排在附近条件较好的住宿,学校教工食堂就餐,饭菜可口安全。培训之余,学校组织学员到附近公园观菊展,登岳阳楼,观洞庭湖,也到君山岛进行团队拓展。班级交流群不仅是学员培训期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学员参训后谈工作聊生活的交流平台。每年的“国培班主任”培训结束至今,班级的交流群仍十分活跃,交流十分频繁。

作为基地校,在承担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将项目实施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将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将校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均作为培训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用心用情为参训教师提供尽可能优质的培训与服务,让培训有实效、有品质。

三、抓住机遇,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

在使学校成为基地校、使基地校实至名归的建设过程中,东方红小学抓学科团队建设、抓课堂教学改革、建陶艺室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以家校服务中心为平台,构建家校教育大联盟。在承担培训过程中,努力改造条件,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用心用情做有实效有品质的“国培”项目……以基地校建设为契机,促进并实现了学校全方位快速的发展与提升。

这种发展与提升,不只是学校获得的奖牌和荣誉,更多是师生与学校所发生的变化:第一,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承担培训项目,虽然不断有资金投入,但这种投入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培训所产生的辐射影响也是一种看得见的效益。“国培班主任”培训,学校均聘请了国内知名的专家来校讲座培训,为发挥更大的培训效能,前两次岳阳市岳阳楼区教育局都租用大型会场,使专家讲座面向全区教师,培训的良好效果,促使教育局下决心要建设大规模培训的培训会场。东方红小学演艺大厅由于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没进行装配,借“国培”之势,2014年岳阳市岳阳楼区教育局投入400万装备演艺大厅,能同时容纳近700人,为学校师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第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六要素”课堂构建,并以此为主题开展的课堂教学开放,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力。学科团队建设使一批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市级吴波教育科研工作室与省级程五霞数学资源建设工作室的挂牌;刘霞飞、张进、杨翔三位教师成为岳阳楼区教研室骨干研训团队成员;2013年,学校刘霞飞老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第五届七彩语文杯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2014年、2016年岳阳市金鹗杯教学竞赛获数学、英语、品德学科分获一等奖;担任“国培”课程培训的高老师受邀到市、区进行讲座;学校语文组被评为2014年全省优秀教研组。学科团队多次到区域内学校进行课堂观察活动并做交流。

第三,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工作。东方红小学建设了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依托该中心开展的构建家校联盟等一系列具有超前性活动与举措,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湖南省“国培办”黄佑生主任把学校家校联盟沟通会的活动作为“国培”的优秀课程案例进行介绍;2014年11月25日,来岳阳市参加阳光服务平台建设会议的湖南省教育厅与湖南省各高校的领导,参观了东方红小学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四,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影响。作为基地校在连续四年承担“国培”项目的同时,先后承办了“第十八届华夏园丁大联欢――湖湘文化之旅”“湖南省小学数学团体会员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2013年承担岳阳市课题培训,岳阳市教研组长培训,2014年11月27日,湖南省第二届教研组(备课组)会议在岳阳市召开,东方红小学作为观摩现场,提供了教研组活动、学科教学展示活动与随堂听课活动。每一次活动的承办,对学校都是一次检阅,对老师均是一次锻炼提升,在活动展示中也发挥了作为基地学校的辐射作用。

面对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面对越来越高的培要求,在基地校建设过程中,东方红小学没有停止建设探索的脚步,将不断借鉴各基地校建设与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提供更专业、更有品质的培训,以此带动与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与全方位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

上一篇:传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转化 下一篇:兴趣与毅力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