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文化建设与实施文化育人

时间:2022-05-29 08:59:58

幼教文化建设与实施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品牌,是反映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是学校实施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因此幼儿园文化建设关系到幼教质量、幼教成败和幼教的持续发展动力。和平县阳明实验幼儿园属县直单位,在师资、设施、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幼教质量也保持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地处山区,该幼儿园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阶段之后,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却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在这个关键时刻,县教育局提出了文化育人理念并在全县中小学深入实践。实践文化育人理念一年之后,该幼儿园各项工作有了较大改观,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幼教水平提高了,幼教管理更轻松了,幼教质量明显提升。

一、幼教文化建设现状

1. 认识比较落后

老师们普遍认为,中小学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传授知识文化,因此文化育人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幼儿教育则不需要太多知识,只需要教幼儿生活常识、养成习惯、健康成长即可,因而不适合进行文化育人。同时,老师们也经常将知识与文化等同或互换,造成认识上的误区。由此,超过8成的幼儿教师们思想上不重视文化育人理念。

2. 行动不够积极

老师们既然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和加以重视,在行动上也就相对迟缓,不够积极。老师们对于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显得漫不经心,或疲于应付,或形式主义,不愿意订阅幼教类业务期刊,不主动学习幼教知识;班级文化建设也随波逐流,或互相抄袭,造成班班相似或雷同;开展文化活动组织不够严厉,活动次数少,育人成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等等。

3. 氛围不够浓厚

在传统理念支配下,幼教文化氛围显得比较单薄,迁移默化难以发挥出来。如治班理念仍然以严管、灌输为主,缺乏柔性,缺乏人文性,小孩会产生逆反心理;文化宣传较少,文化元素较少,小孩只是感性认识一些活动图片,对心灵触动和习惯养成收效不够明显;实际教育中仍然以守旧低效理念指引,或是新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等等。

4. 建设不够系统

由于对文化育人理念理解和认识不够到位,老师们往往从自己对文化育人的理解出发进行实践和建设,注重形式忽略内容,显得热闹非凡,却缺乏实质性内容或缺乏明确指向,造成幼教文化建设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5. 成效不够显著

纵观一年来的文化育人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和好评,但是跟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如老师们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工作自觉性没有根本性改善,幼教管理仍然需花较大精力,幼儿的习惯养成、常识习得仍显得较为被动。

二、幼教文化建设对策

1. 加强教育,有效提高认识

实施文化育人的关键是教师文化建设。为此,要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教师对文化育人的理解和认识,主动提高文化素养并付之于幼教实践。如组织幼儿教师订阅幼教期刊,定期进行集中学习交流;组织幼儿教师座谈会,专题研讨文化育人理念;组织文化育人理念正文比赛,促进教师的自身学习和进步;邀请专家教授到园开讲专题讲座,让幼儿教师感受知识与智慧震撼;定期组织老师们到开展文化育人成效显著的学校参观学习,切身体会文化育人的好处并转化为实践动力。

2. 加强考核,促进主动参与

在推进实施文化育人之初,建立一套科学的长效落实机制十分必要。为此,根据本园实际并充分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和平县阳明实验幼儿园实施文化育人工作考核细则》,对落实文化育人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充分调动教师的实践积极性。

3.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实施文化育人的催化剂。为此,要将开展文化活动的信息及时上送县教育局网站报道,通过报道促使其它班级争先恐后开展文化活动;定期编印工作简报,交流老师们文化育人工作的经验,提升效率和质量;邀请媒体记者进行专题报道,形成全园实践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推动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

4. 加强规划,形成有机系统

为避免文化育人零散杂乱的局面,有必要集思广益进行统一规划。本园多次研讨、几经修改,终于制定《和平县阳明实验幼儿园实施文化育人中长期规划》,使全园实施文化育人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实施途径、育人载体和保障措施,使得实施工作可以顺利推进。

5. 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提高文化育人成效

文化活动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因此实施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开展文化活动。为此,本园要求每个班级每个学期至少开展8项文化活动,如开展讲故事比赛、画画比赛、跳舞比赛、歌唱比赛等。幼儿参与率要达100%,要让每个幼儿充分感受文化活动的乐趣并主动参加,要让每个幼儿的身心得到陶冶并健康成长。对于全园大型文化活动,每个学期至少开展5项,幼儿参与率要达90%以上,力求让每个幼儿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在各项文化活动中进步提高。

上一篇:浅谈小学阶段写字课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文化引领 特色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