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网络16T16R覆盖方案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29 08:16:00

4G网络16T16R覆盖方案及效果分析

【摘 要】在4G网络覆盖中,由于农村和道路覆盖站间距较大,通过对共址站进行16T16R改造,可以增加单站的覆盖范围。该技术适用于农村站点覆盖、快速道路和高速公路等场景,可以减少新建站点数量,满足网络场景化覆盖需求。

【关键词】16T16R 4G网络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1 引言

中国移动大力提升4G网络覆盖范围,在2015年4G网络三期工程中,有近半数的基站将用于农村地区和高速公路的4G网络覆盖。这也标志着4G下乡成为了现实,移动宽带服务开始延伸到农村。但在中国移动农村和道路覆盖现网站点中,由于站间距较大,4G网络若全部采用8T8R共址建设,势必需新建相当数量的基站。因此,建议在4G网络农村和道路覆盖中采用16T16R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单站的覆盖范围,减少单位面积内新建站点数量,从而达到节省投资、快速提升网络覆盖范围的良好效果。

2 16T16R方案概述

16T16R技术是指单扇区采用2个8通道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及2副8通道天线提升单扇区接收和发射增益,从而达到增加网络覆盖半径的技术。下行同一个小区采用2个8通道RRU,其中一个RRU下行只发射4G信号,另一个RRU下行只发射3G信号,3G的剩余功率可以给4G使用。下行单制式可以最大化使用每个RRU的功率,4G可以实现下行16通道发射,以满足农村和道路广覆盖场景下行功率的需求。上行2个8通道RRU(3G/4G)采用最大比合并接收实现上行16通道接收,提升3G/4G上行覆盖能力。

传统4G基站建设是通过对同厂家3G 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室内基带处理单元)设备进行插板升级,共用RRU和天线,即可快速实现4G网络部署,这种建设方式对于城区站间距合适的场景非常适用。但是在农村和道路覆盖中,由于站间距较长,若全部采用8T8R方式升级,则会产生较多的弱覆盖。因此,可以通过共址建设16T16R基站的方式快速完成4G网络覆盖。

2.1 硬件配置

以华为4G设备为例,4G需配置UBBPd9板,3G需配置UBBPb板,RRU为RRU3168e。

UBBPd9板最大配置2个4G 16T16R小区,需要2块UBBPd9板支持3个16T16R小区。

若16T16R小区和8T8R小区共基站,则16T16R小区和8T8R小区应绑定到不同的基带板上。

3G配置UBBPb板,每块基带板支持S333 3G 16T16R小区,需要2块UBBPb板支持S666 3G 16T16R小区。

在BBU 2槽位可提供6个光口,连接6个RRU3168e,

01/23/45分别建立3个16T16R小区。

2个8T RRU,其中一个RRU下行只发射4G信号,另一个RRU下行只发射3G信号,上行采用16通道双模接收来同时提高3G/4G上行覆盖能力。16T16R方案硬件配置如图1所示:

图1 16T16R方案硬件配置

2.2 改造要求

在对共址站进行建设时,需重点进行以下改造:

(1)1个16T16R小区包含2副8T8R天线和2个8T8R的RRU,RRU型号需保持一致。

(2)2副天线型号要保持一致(与8T8R时一致),天线并排安装在同一平面内,保证同方向覆盖。

(3)2个RRU到2副天线之间的馈线长度尽量保持一致。

(4)2副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需保持一致。

(5)2副天线的水平间距最好大于10个波长(80cm)。

改造后的天馈线安装如图2所示:

图2 16T16R天馈方案

3 案例分析

3.1 整体覆盖对比

以北方某市城市快速路的一段为例来进行分析。对目标道路进行往返测试,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覆盖在16T16R方案改造前测试情况较差,对目标道路选择3个基站进行16T16R改造后再进行往返测试,测试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16T16R方案实施后,目标道路覆盖较之前有很大的提升,RSRP≥-110dBm占比提升约12%,RSRP≥-100dBm占比提升约7%,覆盖率提升约26%,目前覆盖已经满足要求。

3.2 单站覆盖对比

单站覆盖范围定义:小区RSRP≥-110dBm(定义边缘用户)的半径定位为小区的覆盖范围(注:用户在RSRP为-115dBm左右时仍可以适用网络接入上网,但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举例:16T16R方案实施前后,单站的覆盖范围情况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16T16R改造前后单站覆盖范围对比

小区名 改造前覆盖范围/km 改造后覆盖范围/km 覆盖范围增加比例/%

A基站2小区 1.1 1.5 36.36

B基站1小区 1.7 2 17.6

B基站2小区 1.7 2 17.6

C基站1小区 1.5 1.8 20

3.3 与MIMO技术的对比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通过采用MIMO技术,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空间流,信道容量能够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因此可以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在实际应用中,MIMO主要应用于室内覆盖,以提升室内信源的容量。

本文所述的16T16R技术主要通过宏站每小区采用2副天线和2个RRU来扩大小区的覆盖范围,而实际容量并没有提升,主要应用于道路覆盖和农村覆盖对容量不敏感的场景,与MIMO技术在应用场景上有所不同。

4 结论

针对目标道路进行改造和测试的结果表明,16T16R方案实施后,单站的覆盖范围平均增加22.89%;目标道路整体覆盖率(RSRP≥-110dBm & SINR≥-3dB的比例)提升25.78%。通过方案实施结果表明,16T16R技术可适用于农村、快速道路和高速公路等场景,减少新建站点数量,从而满足网络场景化覆盖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伟陵.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M].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0.

[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LTE场景化创新解决方案[Z]. 2014.

[3] 岳明. 移动或提速TD-LTE三期工程 农村覆盖成热点[EB/OL]. (2014-09-26)[2015-01-02]. .

[4] 罗崇光. 移动网络分布式基站建设方案研究[J]. 通信技术, 2012(2): 102-104.

[5] 林云,何丰. MIMO技术原理及应用[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密集型城中村TD―LTE网络深度覆盖方案探讨 下一篇:电影与电视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