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小儿平安过冬

时间:2022-05-29 03:03:23

天气逐渐变冷,常有年轻的父母来医院咨询:“我们的宝宝一到冬天就手足冰冷,畏寒,该怎么办?”

众所周知,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体内的温度常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冬天容易出现怕冷的现象,这就需要父母掌握一些科学的护理常识,助孩子平安过冬。

婴儿初生,肌肤娇嫩,宜用薄絮护其背腹。中医认为,小儿阴阳稚弱,气血未充,若冷暖不节,寒暑侵袭,易生疾病。所以小儿衣服,必须随气候变化而增减,不能用重裹多穿的消极方法防止小儿伤风感冒。隋代医学家巢元方认为:小儿初生,衣服不宜穿得太多,更不应总是放在密不透风的屋子里。否则,不见风日,肌肤脆软,就如同草木不见阳光一样不耐风寒。

《小儿病源方论》提出了养子十法,其中关于注意寒温的有以下几点:

1.背要暖:如背受风寒,伤于肺俞经,使婴儿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寒热、咳喘、呕吐等症。

2.腹要暖:腹部为脾胃所在,如腹部受冷则能影响消化,而发生肠鸣、腹痛、呕吐、泄泻等症。

3.足膝要暖:足膝受冷可以损伤下焦元阳,减弱防御功能,易生寒湿泄泻等症。俗话说:“寒从脚入。”鞋袜尤应厚实温暖,最好穿布底的棉鞋,既能保暖,又不潮湿,免致足底冷湿而受寒。

4.头部要凉:小儿为纯阳之体,头为诸阳之会,过热则阳气上亢生火,容易出汗及患头疮目疾等症。

另外,很多父母在冬天都把孩子关在房间里,生怕孩子受风着凉。其实,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经受寒冷的刺激,有利于预防伤风感冒。《诸病源候论》说:“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伤损。数见风日,则血盛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对幼儿发育不良如五软(头顶、口、手、足、肌肉衰弱痿软)和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等发育迟缓,以及龟背、鸡胸等,户外的阳光尤为重要。

当孩子怕冷比较厉害,同时伴有面色恍白,精神萎靡,大便稀溏,舌质淡胖等症状时,中医建议可用温养脾肾的方法来治疗,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炮附子3克、干姜3克、炒白术9克、炒党参9克、茯苓9克、甘草3克,每日一剂。(上述药材在普通中药店就可买到)也可用栗子仁与白糖适量,将栗子仁磨成粉,煮成稀糊,加白糖调匀喂服,每天1-2次,连服3-5天。在饮食方面可稍增加些肉食类菜肴,以增加脂肪和热量,羊肉和狗肉性热,食之能御寒,不妨给孩子多吃点。

上一篇:这笔住院治疗要该不该支付 下一篇:如何避免被狗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