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女子江觉迟

时间:2022-05-29 11:00:03

因为震撼停下了脚步

江觉迟出生于安徽安庆市,与很多普通的城市女孩一样,她酷爱旅行。第一次潇洒地走完美丽又艰险的川藏线后,她爱上了那里,多次深入那些游人尚未涉足的偏僻山区。

一次,在穿越川藏线的路上,她遭遇了泥石流塌方,带的食品也吃完了,附近的藏民热情地款待了她。他们把她带到寺院专门为过往僧人搭建的临时住所,遇到了活佛。

活佛带她上山去看了更原始的地方,她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因地理原因,洪水、泥石流和雪崩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意外,每次灾害过后,总有些孩子沦为孤儿。这里至今未能通电修路,居住在此的藏民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活佛希望她能留下来,教育当地的孤儿。她有些迟疑,没有作答。

回到家后,那种震撼的感觉始终挥之不去。她把进藏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当时,江觉迟的父亲身体非常不好,母亲强烈反对她去。父亲退休前是教师,“”后去过很贫穷的地方教书。遇到贫穷孩子交不起学费,父亲会拿自己的工资让他们去上学。记忆中,她11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领回来过一个孩子。刚开始她特别不理解,后来才觉得父亲是对的。最终,父亲理解了她,同意她去原始草原支教。

她回到了藏区,想用微薄的力量,让那些孩子的命运得到些许改变。

在那里,从身体到饮食到睡眠到卫生,她都不习惯,只待了两个多星期,江觉迟便动摇了,想回家。准备走的时候,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第二天一大早,她背着包从帐篷里出来,竟然发现帐篷外全是人。牧民们都站在那里,挽留的话一句也没有,只是有人开始面向她唱起歌来!江觉迟的脚步没迈出去,一停就是5年……

九死一生寻找孤儿

所谓学校,是一座废弃很久的碉楼。黏土与沙石混筑的三层房屋,经年风雨把墙体表层早已侵蚀过半,随处可见沙石剥落后形成的斑驳伤痕。墙体下方,遍地油麻藤密布如网。一些藤条沿着碉楼墙体爬上二楼,钻进破碎的窗框里……

建立孤儿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学生。茫茫草原,言语不通的江觉迟靠着村民提供的线索和寺庙小扎巴的向导,开始了大浪淘沙般的寻找之旅。

有一次,江觉迟要进入原始森林,到雪山的另一头去寻找孤儿,在路上遭遇了种种困难,起初是天天暴雨,身上一直是湿的。

后来遭遇了泥石流。刹那间天地震颤,山谷雷鸣,沙土从山体生生剥离,形成巨大泥流,大石块伴着整堆泥沙沉闷地轰塌下来,沉坠的泥雨扑盖上她的脸。塌方后,路没有了,她要挖掘出一条路来。

这就是江觉迟寻找孤儿的路线,刚刚学会骑马的汉族女子,一头就扎进了这样的环境。

除了气候恶劣,说服孩子和监护人来到学校是更加艰难的事。虽然有过委屈和迷惘,但如今,她已找到27个孩子,他们中有孤儿有私生子也有失学儿童。5年里,江觉迟能找到的孩子数量远超27个,但并非每个孩子都能被顺利地带到孤儿学校――说服监护人让孩子来学校并不容易,在这片草原上,没多少人能看清上学识字到底有多少前途。

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天堂

江觉迟找到的孤儿中,有一个叫苏拉的小女孩,来到孤儿学校后,一直闷闷不乐,每天都在念经。后来才知道,苏拉在雪崩中,与她的姐姐阿芷失散了。苏拉想念姐姐,她听喇嘛说,如果念上三万八千遍经,就能与姐姐相遇,苏拉因此时时刻刻都在念经。

江觉迟多方打听,知道阿芷流落到离草原最近的一个县城里,在一个茶楼工作,实际上就是陪人喝茶的。江觉迟想去把阿芷找回来,遭到了周围人的坚决反对,不洁的“妖女”,在圣洁的草原上是罪孽深重的人。但她还是去了。

阿芷听说妹妹还活着,激动得哭了,她答应江觉迟第二天跟她一起回草原。可第二天一早,阿芷搭上了一辆不知去向的长途汽车,不辞而别。

江觉迟带着苏拉,踏遍好几个草场,也没能找到阿芷。在苏拉外婆家那片草原的玛尼神墙,苏拉虔诚地转着神墙。

5年,江觉迟完成了从身体到灵魂的蜕变,她不再是以前那个怀着旅行热情游走四方的女子,旅行于高原的辛劳和真正生活在这片高原是两回事。到了冬天,生活变得尤其严峻。雪一尺一尺地下,连几岁的小孩子都得投入到清雪战斗中,否则学校会被雪掩埋,食物、衣物几近断绝。与孩子们的沟通和教育也很复杂,草原上的孩子生性自由散漫,甚至没有按点上课、完成作业等基本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觉迟带去的几万块钱慢慢花光了,学校陷入了僵局。在极度无助的情况下,活佛给予了学校帮助,寺庙的信徒给学校提供资金和物资,但需要她自己下山带回。为了尽量让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孩子和学校上,她舍不得住饭店,一路上只找那种十五块钱一晚的小旅馆住,八个人挤一个大通铺。当再回高原时,她带回了学校急需的资金、孩子们急需的物品,她快乐地笑了。

让江觉迟坚持下来的是孩子们,她把他们千辛万苦找来,就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更准确地说,是他们推着我走,而不是我在坚持。”她说。

5年的藏区支教生活,使江觉迟从江南都市女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藏民”,在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原始深山藏区草原,她给草原孤儿既当老师又当妈妈,过着艰苦而充实的生活。恶劣的生存环境将江觉迟的身体折磨得伤痕累累。贫血、咳嗽,疼痛越来越严重。她知道自己需要下山休养,可是她放不下这些孩子。

一次上课,江觉迟发现三个学生不见了,心急如焚地发动牧民,带着孩子们找了一天却没有一点线索。夜里很晚时,三个孩子才灰头土脸地回来,在担心和紧张中度过整整一天的江觉迟已没力气去责备他们。孩子们拎着一包东西,主动告诉江老师他们的去向。

原来,这些孩子听说有一种树根可能治得好她的贫血,便偷偷溜进深山寻找树根,并最终挖了回来。望着孩子们微笑的脸庞,江觉迟觉得特别难过,她一边哭,一边责骂这三个孩子:“你们跑那么远万一迷路怎么办?碰到了野兽怎么办?就算能治好我,那要是你们都没了,我治好了又能做什么?”骂着骂着,她将孩子们紧紧搂在一起。

后来才知道,孩子们拼命带回来的树根并不是药物,但江觉迟还是把那些没用的树根晒干带回了内地,她说这份情谊她永远都记在心中。

寻找“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

然而,精神的力量再强大,终究敌不过身体状况的恶化。2008年底,再也支撑不住的江觉迟回内地治病。她去了好多家医院,都查不出原因,最后医生只能把这些症状归结为“高原病”。医生严肃地“警告”她:“千万不能再上高原了!”可她还是放心不下地回去了。

身体不允许她留得太久,这让江觉迟甚为着急。她希望有人可以接下她的“接力棒”,成为下一个点亮孩子心灯的“点灯人”。于是,她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寻找“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

在帐篷里,在酥油灯熏眼的光线下,5年里江觉迟写下了60万字的日记。2010年下山治病休养期间,她把日记改写成了一部小说《酥油》。8月,这部小说公开出版。“这个人不能感情用事,是要在看完我的5年经历后,依然有勇气愿意帮助那些藏区孤儿和失学儿童的人。”她觉得这个人“身心缺一不可”。

面对伴随着《酥油》而来的潮水般的爱心捐助,江觉迟说:“爱,要慢慢来。”“别让爱在一个地方过剩,在多个地方荒凉。”江觉迟的博客里,草原上孩子的照片全被她遮掉了眼睛,她说这是为了保护他们。她希望有人和她一起帮扶草原上这些孩子,但不希望媒体过多地打扰孩子们的生活,也不愿大家过多地只给孩子们物质上的东西。在她眼里,能成为孩子们心灵引导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身体能坚持住,江觉迟就会再进藏区,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因为那里,才是她的人生。“没有好的教育的成长,会像草原的野草一样,虽然很旺盛,但是随波逐流。”江觉迟在为这些草原上的孩子把握人生航向的同时,也更加清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因为“爱是一所大学,它会帮助被爱的人成长,更能让爱的人成长”。

上一篇:做孩子的平行线 下一篇:龚琳娜:《忐忑》歌唱,安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