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浅探

时间:2022-05-29 01:59:40

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浅探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趣味教学;兴趣;实践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成绩、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文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而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趣味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语文本身内含的诱发兴趣的因素很多,诵读一段优美的文字,仅其蕴含的审美力量便可打动人心。教师读语文要有发现的眼光,要能品味出语言的趣味来。如教师不先被文章感动,进入情境,就无法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感人之处。例如教杜甫的诗《望岳》,除了能读出语气、节奏外,还要以表情、动作达意。如读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教师可示意学生用什么表情动作最能恰当表现诗人的心情。如前一句目光可随着手势的上升而直至有仰望山顶状。后一句则似屹立山顶,以手环绕,俯视下面的小山状。这样把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诗人的气魄,朗读兴趣大增,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提供一些有趣的背景知识,扩充学生见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更多作家、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讲到陆游时,给学生介绍陆游和唐宛间的爱情故事,讲到陶渊明,给学生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典故、成语、民俗或者神话传说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式,增强趣味教学

新颖的事物,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新奇,因而对其探索的积极性就显得特别的有味。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得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化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乐学,从而激起课堂的趣味。如教学《黄河象》时,前两段较好教学,唯独第三段不好过渡连接。如果以“科学家的假想有依据吗”来过渡的话,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显得没有趣味,因此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了当导游来介绍和讲故事的方式。学完第一段、第二段的时候,我立刻这样引入道:“你们讲的故事可真好听,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讲一个故事了,你们想听吗?”于是便无科学根据地瞎编了一段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经过。还没等我讲完故事,学生们便立刻反驳了我这种情况的不可信,并纷纷用课文中的事实依据论证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我的引导下更显得趣味盎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第三段内容。

三、创设情境,激发趣味教学

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氛围,能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语。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猜一个谜语,或提一个问题……所设计的导语,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狼和小羊》一文中,讲到狼最后向羊扑去……那么究竟结局会是怎么样呢?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假想故事结局,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会有很多答案:“羊被狼吃掉”“羊被狼咬伤”“羊被比狼更大的动物救出”“这时猎人正好出现,举起了他手中的猎枪”……学生通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有的“声像同步”“生动形象”等优势,设计一些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课件。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趣味教学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让学生在童话世界、科幻世界、历史天地、地理领域、政治空间……中尽情遨游,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能帮助他们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在语文写作中,起到储备材料、借鉴技法的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办黑板报、手抄报、墙报;组织学生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成立绘画、书法、英语、写作兴趣小组等。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收获积累。

五、注重课外阅读,体验学习乐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我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上一篇:网络行为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下一篇: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理念的校友管理信息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