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

时间:2022-05-28 11:17:11

试论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具有“工序复杂、施工工期紧、任务重、影响因素多以及点多面广、质量要求高、受自然因素和施工环境影响大”等特点,以上因素均在直接、间接中影响最终工程造价,从而直接影响工程成本预算控制。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算中存在影响因素,分析如何有效地控制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算,从而减少我国固定资产领域的损失,同时也对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产生重大的利益,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市政道路;成本预算;影响因素;经济和社会效益

引言:

近几年,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关于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算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因市政道路工程具有“工序复杂、施工工期紧、任务重、影响因素多以及点多面广、质量要求高、受自然因素和施工环境影响大”等特点,以上因素均在直接、间接中影响最终工程造价,从而直接影响工程成本预算控制,以上因素均在直接、间接中影响最终工程造价,从而直接影响工程成本预算控制。并且市政道路工程中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分析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算控制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具有深远意义。

一、市政道路工程为什么要进行成本预算

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就像是人的骨架、脉络和器官,在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以及公共利益的提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城市的全面快速发展,城区建设和老城改造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城市向更好、更优、更方便快捷、更美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正在步入科学发展、有序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算也出现了频频超支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参政议政以及节约意识的增强,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算超值易招致民众不满,引起人大代表质疑,不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要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一是不现实,二是给人不科学、不严谨的印象,因此加大资金投入不如控制好预算。

二、影响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的因素

影响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比如,管理体制方面,就对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项目审批程序非常复杂,一个正常的工程从立项到正式开工,手续办完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由于程序审批的时间过长,经常会出现项目建设过程中材料价格上涨,材料价格上涨很容易导致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成本预算超标。除此之外,缺乏有效机制审查预算、预算审查编制不准、过程审批不严格、工程造价把关不严、水分太多、控制不严等都是导致工程预算超支的原因。有些因素是企业无法克服的,而有些却是可控的,下面就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施工质量对施工预算成本的影响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市政道路施工产品的质量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没有达到严格的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伤费用的总和。

(2)施工方案对工程预算成本的影响

优秀的施工方案能够加快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进度,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施工成本。选择较为合理的施工机械,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施工机械的最佳使用效率,降低施工机械的使用费用;形成较为适当的劳动组织,能够提高市政道路施工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的减少用工的数量,合理的施工作业组织与工程的恰当施工顺序能够很好的组织立体交叉作业,将施工工作的面、空间以及时间进行较为充分地利用,从而缩短工期。

(3)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对预算成本的影响。

科学的指挥、高效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市政道路施工预算成本中的人工费及机械使用费等。例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的临时通讯、临时房屋以及临时用电用水的设置,应与道路永久性的设施很好地结合起来,以节约施工的预算成本,降低整体的施工成本。

(4)道路施工的工期对预算成本的影响

缩短工期会直接引起市政道路施工中减少间接成本。相反,延长施工工期会造成增加施工工程的间接成本的现象,因此,市政道路的施工工期对施工工程的预算成本控制有着很大的影响,必须严格、合理地控制施工工程的工期。

(5)自然条件对施工预算成本的影响

气温、晴雨天气情况及海拔高度等不良的自然条件会降低人工、机械的施工效率,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市政道路施工预算成本。

三、怎样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算控制

1、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个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器、工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器、工具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业主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互相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计划之中。

2.合理安排现场施工管理。

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临时设施费及现场材料保管、场内运输费用等。临时设施应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布置,不能占用过多资源,占用过多资源本身就是极大的浪费。另外,合理安排材料进出场是一件特别重要的工作,如何减少材料的保管时间,减少场内运输所耗费的人工、机械,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应根据技术组织措施合理定制,材料尽量选择离建筑物近处合理堆放,以减少运输距离,同时,制定材料进场计划,使材料进场合理有序。.合理地安排现场施工管理,就会实现节约增效。

3.加强材料的管理与控制。

一是把好采购关,以降低采购成本。项目部要根据以往的合作经验和合作伙伴的推荐,建立材料供应商名册,坚持“货比三家,择优选用”的原则,工作要透明,防止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大宗材料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锁定价格,明确材料品质标准、供货时间、送货方式和交货地点。项目部对于主要材料要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严禁自行购置,对于地材等零星用料,坚持用多少购多少的原则,以免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

二是把好材料收发关,明确工程合理的材料消耗量,节约用料,防止浪费。另外,建立健全材料台账,加强材料的动态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收发料制度;同时,材料进场时要认真点验,保质保量。发料时要严格按分部分项工程材料的理论用量发放,特别是钢材、水泥等重要材料要实行限额发料。

三是加强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如要加强对隧道衬砌台车、钢模板等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这些周转性材料不但购置价格比较高,而且在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使用频率较高,如果管理不善不仅较容易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影响工程的工期与进度。

四是实行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市政道路工程预算的管理需要施工单位力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以利于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在工程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工作人员须全方位实时观察量与价的变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施行工程预算的动态管理,不仅要求全程观察,还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有着综合全面的素质,要懂技术、懂政策法规、懂管理以及懂工程预算。

总之,控制工程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技术、经济等多个方面,疏忽哪一方面,都会给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带来不良的后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以合同为依据,围绕控制成本为目标,挖掘增收节支的最大潜力,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市政道路工程成本估算及影响因素探析 陈明坤 2008,20(3):166-167.

[2]影响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算控制的几个因素 尹仿佳2008(7):45-46

[3]市政道路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谭晓芸 2009(11):202.

上一篇: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索与研究 下一篇:刍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