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丝业现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时间:2022-05-28 07:30:28

广西蚕丝业现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摘 要: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重要产业。近年来,蚕丝业已经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到西部,这给广西蚕丝业发展带来较大的机遇。为此,本文在分析广西蚕丝业发展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广西蚕丝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实现广西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建议。

关键词:广西;蚕丝业;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蚕丝业为世界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都做出重要贡献。在我国,蚕丝业不仅需要密集型的技术,也需要密集型的劳动。蚕丝业不仅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一、广西蚕丝业发展的基础

(一)自然基础。广西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多山地、河流,具有山地气候与海洋气候的基本特征。这种自然条件适合养蚕业的积极发展,因为桑树的休眠期不仅比较短,桑叶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季节性长,而且,桑叶单产量高,养蚕的加温时间比较短、利用的成本也比较低。但由于广西受季风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大、气温变化大,常会出现洪涝灾害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从而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二)产业效益基础。广西山地资源比较多,能为种桑养蚕行业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蚕茧价格在不同时期的波动性比较大,实现经济效益比较明显。而且,广西养蚕时间比较长,有利于对桑园进行管理与维护,劳动力的需求条件也比较均衡。

(三)产业政策基础。广西政府将蚕丝绸产业当作广西经济发展的优势之一,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养蚕生产。优惠的产业政策,不仅能激发蚕农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了养蚕道路发展的主要思路以及主要目标,还能利用养蚕来发展纺织、蚕茧丝绸产业。

(四)产业人才基础。蚕业技术能不断推广、促进专业人才队伍的提升。广西已经建立蚕业技术推广以及良种繁育体系所需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培养,专业人员已经具备较大规模。较强的人才基础为广西养蚕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在新品种、适用性、新技术领域以及先进设备的有效利用做出重要的发展基础[1]。

(五)产业科技基础。优良的养蚕基础以及种蚕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广西养蚕业已经得到快速发展。虽然广西的气候环境适合养蚕,但由于气温高、湿度较大,病虫害消毒期间带来了较大困难,这对抗病、抗逆性也提出较高的要求。为此,广西养蚕指导中心培育出新品种,并快速在养蚕园中得到技术的有力推广,不仅使养蚕行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成效,也促进了大规模养蚕行业的进步。

(六)产业的外部环境。东部经济与工业化的进步,促进了产业外部环境的转移。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劳动力也在不断增加,养蚕行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很多的农村劳动力都开始转向城镇。而且,随着工业化的不断进步,也产生了一些环境因素,给养蚕业发展带来较大风险。尽管广西属于我国的欠发达地区,但劳动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条件也比较适宜,能够实现一年多次养蚕,使得养蚕行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当下,养蚕生产行业已经延伸到西部,因此,广西要把握这次发展机遇,促进养蚕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七)产业的外部动力。“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中西部蚕茧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并形成了产业的外部动力。在国家财政支持下,相关部门与蚕茧单位共同促进了地域转移的发展趋势,鼓励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广西不仅要以蚕茧业生产为主,还要实现深加工以及产业结构化升级,并推动蚕桑茧丝绸行业的不断崛起。这种发展机遇,不仅促进广西了养蚕行业的积极进步,还使广西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2]。

二、广西蚕丝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链问题。广西蚕丝产业链条比较短,经济效益的产生也比较低。蚕丝绸产业是以传统的外销形式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取决丝绸产品。该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存在较多风险、利益分配不均,从而给蚕农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受蚕茧价格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出现了亏损状况,主要是由于大量人工费、设备费用以及能源动力费引起的。

(二)生产设施陈旧。广西蚕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施都比较陈旧,导致蚕种在市场上存在无序竞争状态。长期以来,广西蚕种生产与经营执行计划经济模式,受资金状况的影响,有些地方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得到了一定的资金资助,设备条件也比较好,但有些地方在蚕种生产中使用的设施还比较陈旧,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广西蚕种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从广西蚕种的市场竞争上看,当蚕种供大于求期间,就要以低价成本出售,从而导致生产企业出现较大的经济亏损现象。

(三)病虫害问题。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助于广西蚕丝业的发展,但这种气候条件也容易引发一些病虫害现象。由于广西没有寒冷的冬天,蚕期生产比较紧密、病原的繁殖速度也比较快,如:一些地方发生的花叶病、青枯病,都会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蚕种在生产期间,形成的最大危害就是家蚕微粒子病,广西的杂交种带毒现象比较普遍,因此,病虫害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影响蚕种的正常生长,还会降低蚕种生产的安全性。

(四)收购问题。广西蚕茧收购质价的分离现象,影响了蚕丝的品质,蚕茧质量直接影响了蚕丝的品质。对蚕茧质量进行检测期间,不仅要浪费大量资金,还要使用更多设备。在蚕茧收购期间,并没有按照优质论价,实现优质优价选择。广西的蚕茧站数量比较多,收购的数量也比较多,但蚕茧站的规模比较小、设备少。这就导致很多蚕农在收购期间,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蚕茧质量,也影响了蚕丝的品质。

(五)技术人员。由于广西蚕丝生产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并制约了产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蚕丝生产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多。但一些农业学校,并没有根据蚕丝生产市场上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换言之,学校在蚕丝生产方面所培养人才的数量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实现跨越式规模发展背景下,广西严重缺乏蚕丝生产方面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西蚕丝业的科学进步与产业水平的提升。

上一篇:浅析如何提升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