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草书代表作品《醉时歌》“复古”表现初探

时间:2022-05-28 06:24:03

鲜于枢草书代表作品《醉时歌》“复古”表现初探

元代是书法“复古”的时代。“复古”的主要内容是复兴“晋”、“唐”古法。鲜于枢是元初重要书家。他的“复古”书法思想直接影响了元初“复古”书风的形成。鲜于枢草书的书法成就最高,最得赵孟\的推崇。赵孟\自称“仆与伯几同学草书,伯几过余远甚。仆及力追之而不能及”1。后人对这一点也有论述,“鲜于伯几字,于谨逸中有萧澹浑穆子敬,其高处或非松雪所及。”2

《醉时歌》是鲜于枢草书中的精品之作。鲜于枢传世作品中既有尽显“唐法”的作品,如《麻九畴透光古镜歌》。还有刻意而为的“拟古”作品如《论草书帖》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他的“复古”书法思想。但在这些书法作品中草书《醉时歌》无疑是他坚持“复古”书法思想“以古为新”的代表作品。

鲜于枢草书《醉时歌》的创新是基于对“古法”熟练掌握与应用基础上的。这幅作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在作品中做到挥洒自如而不失法度;借“复古”而创新。鲜于枢倡导“复古”,取法晋唐。《醉时歌》就是力追“二王”的典型代表。对于这幅作品“复古”的表现我们分别从笔法,结体和章法三方面来分析。

一、笔法

笔法对于书法家的书写水平是个决定性的因素。笔法,也就是书写用笔的方法。对照《醉时歌》和王羲之《丧乱帖》中的例字中的起笔和收笔可以看到,其笔法是力追“二王”的。例字中的起笔非常斩截,好似刀劈青竹的感觉,干脆,利落。将例字中的起笔放大进行对照,就会更清楚地看到这种笔法的特点:都是切锋、单刀直入的笔法。这正是魏晋时期王字的笔法特点。

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组例字进行分析。如鲜于枢草书中的“不”字的起笔,好似一把断刀头,断口齐刷刷的出现在纸面。王羲之的《丧乱帖》中的“顿”字的起笔也好像是一把砍刀一样锋利。其他几个字的起笔也是如此,干净、斩截,“二王”的笔法尽显无疑。

收笔。鲜于枢的收笔较之王羲之的收笔力量稍弱。但是,每一笔都在竭力追求着王字的用笔方法。如“文”字的收笔,从左至右,入笔,转笔,行笔到收笔,嘎然而止,毫无做作之感。虽不如《丧乱帖》中的“哀”字收笔的力量之大,力感之丰富。但在行笔的过程和用笔的方法上是一致的。关于点的收笔,王字的“慕”字的点更多注重的是一种左右点的呼应,从而形成一种左右的张力。而鲜于枢的点在笔法上与王字相同,不同的是“宋”字的最后一点,很有弹性和重力,给人一种掷地有声的感觉。这个点在整个字中也起到了平衡重心的作用。

二、结体

从整体上,《醉时歌》中的结体是不断变化的。随着书写进程的深入,笔法不断变化,字的形态也随之不断变化。由开篇的字字端正规矩,到篇中稍加变化,或倚或侧、或开或合,最后到结尾在草法允许的范围内挥洒奔放、任情恣性。我们从下面的三组图片中可窥一斑。

《醉时歌》的开篇给人的第一印象当是形态端庄,结体稳重,字字独立。虽是草书作品但给人的感觉仍是中规中矩,即使若有牵丝也是无意为之。行至篇中,作品展现出结体倚、侧多姿的面貌,如“何有”两字的向右的夸张,而“此更”两字则向左倾斜,达到左右均衡。还有结字的开合有度,如:“人”字的大开与“间”字的大合相呼应。笔至结尾则笔墨形态到了“自由”挥洒,任情恣性的境界,达到创作高峰。

此外,这幅作品的单字结体也是源于王羲之的。我们可以看到鲜于枢在单字的结字上对王羲之《十七帖》是有所继承的。

三、章法

在谋篇布局的章法上,我们也能看到鲜于枢对“二王”章法的学习和融古出新的变换。其表现在字组组合、节奏变化及对王献之学习几个方面。

1.字组组合的应用

章法中的字组运用在王羲之的书法草书作品中较为常见。我们可以在传世王羲之行草书的唐摹本中看到这些字组的应用。草书作品中字组的运用是草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用好它可以调节章法的整体格局,增加作品的空间变化。鲜于枢《醉时歌》中就很好的运用了一些字组的组合。

2.节奏的变化

草书中行笔的节奏变化在王字作品中体现的十分明显,选取王羲之的《十七帖》中一列例字“知足下行至吴”一段,就是较为典型的代表。从起笔的“知”到中间的“足下行”最后到结尾的“至吴”短短六个字,字与字,字与字组间蕴含着巨大的张力,线条劲挺而富有弹性。这些字与字组组成了一串优美的艺术符号。“就如同一个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在空中翻腾,再到入水这一套舒展而完整的运动过程。”3给人一种力与美完美结合的视觉享受。《醉时歌》中也不乏此种表现,《醉时歌》中从第一个“那”字到最后的“无事”两字,这种行笔的跳跃,节奏的变化感与左边《十七帖》给人的感觉可谓异曲同工。

3.对王献之“一笔书”的学习

《醉时歌》中的“山僧独向山中老”一行字与左边的《中秋帖》中字字连绵的感觉是一致的。从中可窥王献之“一笔书”的韵味,可见鲜于枢对王献之也是有所学习的。

综上,通过对鲜于枢草书作品《醉时歌》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复古”书风在鲜于枢书法作品中的充分体现。尤其是在复兴“二王”书风方面在鲜于枢的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鲜于枢不愧为有元一代倡导“复古”书风的中坚人物。也正是基于这一点鲜于枢成为元初的重要书法家,登上了他书法生涯的最高峰。

注释

1.朱存理《珊瑚木难》.卷四,《赵孟\题伯几临鹅群帖》第13页,(《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2.叶恭绰.《知园余墨》,《元鲜于枢草书自作五言诗卷跋》,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5页.

3.张传旭.《从临摹到创作•十七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上一篇:农村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 下一篇:我们去“小私奔”吧,就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