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时间:2022-05-28 03:51:51

长短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摘要:通过ABAQUS数值模拟分析与室内模型试验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竖向荷载作用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及荷载传递机制。模型试验通过改变长、短桩刚度,分析其对复合地基的沉降、桩顶刺入变形、荷载分担比、桩身轴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桩承担了上部大部分荷载,长桩刚度是影响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量的主要因素,且边长桩荷载分担比大于中长桩荷载分担比。因此可以通过刚性长桩来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柔性短桩控制地基沉降量,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地基处理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ABAQUS;复合地基;桩土相对刚度;桩土应力比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复合地基理论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对其设计计算方法以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和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虽然岩土界学者和工程师对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一系列的理论、有限元分析、试验等研究[1-4],取得一些可观的成果,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至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研究对比,对四组不同工况的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研究与分析,特别是荷载分担比的探讨。

2有限元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

2.1计算模型

本次计算模型尺寸长*宽*高=1500mm*700mm*1000mm,桩底土厚350mm,垫层厚150mm,长桩长500mm,短桩桩长为250mm,直径均为60mm,桩间距为200mm,共7根桩呈等边三角形布置(见图1),垫层中距桩顶30mm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约束土体底部及四周边界的位移自由度,碎石垫层上部为自由边界。网格划分及桩的布置如图2。

图1布桩平面示意图

计算模型中的材料参数见表1,其中土工格栅抗拉刚度为E=15kN/m,泊松比μ=0.2,厚度0.002m。

表1 模型计算参数

2.2计算方案

桩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不同工况见表2。模型加载方式采用八级等量加载:20kPa、40kPa、60kPa、80kPa、100kPa、120kPa、140kPa、160kPa。表2为本文数值模型试验的不同工况。

表2 不同工况

3结果及分析

3.1复合地基沉降量分析

图2为不同工况下,荷载与地基沉降关系曲线图。A、B、C、D四种工况下,地基沉降量分别为26.83mm、31.08mm、33.10mm、25.41mm。A、C工况相比,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长桩弹性模量不同,A工况的长桩弹性体模量为10GPa,而C工况为65MPa;C工况的地基沉降比A工况增大了15.92%。A与D工况相比,地基沉降量只增加了5.59%。由此说明,在长短桩复合地基中,长桩刚度是影响复合地基沉降量和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图2 荷载-地基沉降关系曲线图

3.2复合地基荷载分担比分析

图3为A组长、短桩及桩间土三者荷载分担比随荷载等级变化的关系曲线图。从图中可知,长桩(刚性桩)的荷载分担比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大,短桩(柔性桩)的荷载分担比随着荷载的增加有所减小,而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在加载初期减小较快,之后基本处于稳定值。从整体来看,在加载初期,上部荷载主要由长、短桩承担;但加载后期,随着长桩荷载分担比的增加,长桩承担了58%(数值计算结果)的上部荷载。

图3 A组荷载分担比关系曲线图

3.3复合地基桩身轴力及中性点分析

图4是160kPa荷载作用下,中长桩桩体轴力随桩身深度的变化曲线图:除A组工况,其它三组均位于距桩顶下0.25m处;且不论短桩是刚性桩还是柔性桩,相同刚度下的中长桩桩体轴力相近。A、D组长桩均为刚性桩,但A组短桩为柔性桩,而D组短桩为刚性桩,A组中长桩桩体轴力比D组只大4.11%;B、C两组长桩均为柔性桩,但B组短桩为刚性桩,而C组为短桩柔性桩,此时,C组中长桩桩体比B组大11.14%。而不同刚度的长桩,轴力相差甚大。

图4 不同工况下的中长桩轴力

5结论

(1)在长短桩加筋土复合地基中,通过刚性长桩来提高地基承载力,柔性短桩来控制复合地基沉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

(2) 在复合地基中,边桩承担的上部荷载比中桩大,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边桩与中桩的刚度,来调节荷载分担情况,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地基沉降量。

参考文献:

[1] 龚晓南. 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2002.

[2] 葛忻声, 龚晓南, 张先明.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的探讨[ J] . 建筑结构学报, 2002( 7) : 3-5.

[3] 谢新宇, 杨相如, 施尚伟, 等. 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性状分析[J]. 岩土力学,2007, 28(5):877-882.

[4] 娄炎, 何宁, 娄斌. 长短桩复合地基中的土拱效应及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1,33(1):77-80.

[5] 马骥, 张东刚, 张震, 等.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J]. 岩土工程技术, 2001(2): 86-91.

[6] 刘海涛, 谢新宇, 程功, 等.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 2005, 26(2): 303-306.

[7] 王伟, 杨敏, 杨桦. 长短桩桩基础与其它类型基础的比较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2006,27(1):124-129.

上一篇: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相关技术探讨 下一篇:以服务为主导职能的区域发展平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