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护理安全管理

时间:2022-05-28 02:44:10

探讨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护理安全管理

[关键词] 母婴同室病房; 新生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35.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96-01

自1992年我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母婴同室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同时能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促进母亲产后康复。但由于母婴同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存在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因此如何做好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安全管理,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四年来,我科通过总结近年来院内、外母婴同室所发生的婴儿不安全事件,分析相关因素,识别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风险管理对策,制定了防范措施,控制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是2006年我们医院新增设的母婴同室病房。现有护理人员1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4人。共有产妇床位44张。其中有5张床位是作为惠民病房,专门收住贫困产妇,相对文化层次较低,管理上有一定难度。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共收住产妇7250人,新生儿6850人,其中男婴3540人,女婴3310人,胎龄 34-43 周 ,体重1800-4650g,Apgar 评分8-10分,早产儿入母婴同室时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

2 护理风险分析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1)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当造成呛水或呛奶;母婴同床同被,母亲的身体或过厚的被子压住新生儿,其无力反抗;夜间母亲躺着喂奶睡着时堵住新生儿口鼻;新生儿卧位不当,导致呕吐物返吸进入气管等。(2)新生儿烫伤、摔伤:烫伤多数与洗浴时水温过高或不稳定有关,我院曾发生一例因为热水器水温调控不当而造成婴儿手臂皮肤一度烫伤的事件,由于处理及时,未对婴儿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摔伤多与母婴同床未拉好床栏有关。(3)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母婴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人流复杂,这给安全管理上带来一定难度,个别护士责任心欠强,告知责任和签字制度执行不到位;接送及护理新生儿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均是导致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的风险因素。(4)婴儿猝死:婴儿猝死除与新生儿生命力脆弱、本身存在病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外,不当(下颌紧贴胸部)、口鼻被衣被等遮盖、保暖过度也是导致猝死的直接或间接因素[1]。(5)其他安全隐患:如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婴儿用药错误,消毒隔离不严引起感染,护理记录错误、未实行告知义务引起投诉等都与护士工作责任心欠强有关。

3 讨论及管理对策

3.1 不断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 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2]。有的护士在工作中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其原因主要是护士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我院领导始终对此非常重视,每季都会邀请擅长调解医疗纠纷的律师或管理一流的专家来医院讲课,分析一些典型医疗事故,借鉴别人的教训、经验,逐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及护理风险意识。由于护士风险意识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规范了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3.2 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 增强护士的风险预见性 分娩后,产妇及新生儿被送回母婴同室时,我们要求病房接班护士立即进行床头交班检查,内容包括再次新生儿Apgar评分,胎龄评估,新生儿全身健康及脐部情况,新生儿腕带及胸牌信息有无错误,字迹是否清晰。新生儿转科转床,及时更改有关信息,并注意保持新生儿腕带与婴儿胸卡及床头卡等信息相符。为新生儿洗澡和更衣时,重点查对婴儿的床号、母亲姓名及新生儿性别等。与产妇交接时,必须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后交给产妇,并与产妇及家属签署新生儿安全告知书。执行药物医嘱要严格三查七对,保证婴儿用药安全。

3.3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 对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分析 从管理上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教育,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我们于每月15日组织一次护理安全警示会,针对科内出现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及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如针对婴儿手腕带易脱落现象,通过分析,手腕带便于查对,而脚腕带比手腕带不易脱落,我们及时改用手腕带、脚腕带同用,脱落后及时核对补上,同时要求腕带跟手腕、脚腕之间松紧合适,结要打实,使用这一方法后效果良好,这样基本杜绝腕带脱落现象。

3.4 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进行婴儿护理技能培训 我科每周组织一次对新产妇及家属的集体健康教育,由高年资护士讲课,内容包括婴儿安全护理知识:(1)要求新生儿独自睡婴儿床,衣被不能裹得太紧太厚,教会产妇正确喂哺姿势,新生儿喂饱后应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内的空气,再将新生儿侧卧位,人工喂养奶嘴孔不宜过大,防止呛咳而致的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做任何检查或治疗需要母婴分离时,都应由家属一起陪同,家属晚上睡觉时保持觉醒,看护好宝宝,如有陌生人进入房内要询问或报告,防止婴儿被偷事件发生。(3)不要随意取下新生儿腕带和胸牌,发现遗失及时告知护士补上,防止新生儿调错。

3.5 加强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新生儿由于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 ,本身对病原体普遍易感,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3]。因此治疗护理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消毒隔离。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后均需洗手,以减少手表面的细菌,从而减少传播机会。新生儿沐浴用品均须高压消毒,做到一人一巾一被,沐浴室每日进行常规消毒,新生儿脐部常规消毒每日二次,以杜绝新生儿感染,为预防交叉感染,隔离产妇的新生儿须在专用沐浴池内沐浴,所有使用过的衣服、包被等均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加强对卫生员的交叉感染知识教育,保证环境清洁、整齐,注意病房通风。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护士的手及咽喉部、消毒液和无菌物品等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6 规范病区和医院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新生儿被盗事件 根据母婴同室的特点,建立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婴儿安全制度、婴儿父母与医护人员共同管理制度等,并将制度张贴于母婴同室,做到人人知晓。针对媒体曾报道的婴儿被盗事件,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医院设24h监控录像,对监管人员在岗情况相互监督。加强陪护人员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夜班护士加强巡视,22:00关闭病区大门,安装门警系统。单人病房告知关门要求,临时出院开出门证,婴儿外出检查要有特殊标识。病区特殊情况立即与医院保安联系。

总之,护理安全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4]。而母婴同室病房是个高风险领域。作为一名母婴同室护士,更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风险敏锐性,并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5]。四年来,通过一系列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实施,3540例新生儿均平安健康出院。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及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产妇满意率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7-209.

[2]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209.

[3] 任南,文细毛,易云霞,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儿科和产科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监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2):121

[4]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209.

[5] 李加宁,宋雁窦.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 下一篇:慎独修养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