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培养模式下高师生物系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5-28 02:41:00

“3+1”培养模式下高师生物系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

摘要 针对“3+1”配养模式下生物系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与实施展开探讨,对生物专业教育实习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以期对我国当前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 生物系 实习基地 师范生 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保证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教育实习模式是否科学、制度是否规范、方法是否得当及评价是否客观准确等对完成教育实习任务,使师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条件,了解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掌握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关系极大。从某种程度而言,教育实习模式是教育实习任务有效完成的基本保证。我校在教育实习模式构建与实施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和社会效益。

1 “3+l”培养模式概述

1.1 “3+1”培养模式简介

为了顺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提高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实力,沈阳师范大学近年来在教师教育培训中实施“3+1”培养模式。所谓“3+1”培养模式,是指本科教师教育的前3年为学科专业教育,最后一年为教师专业教育,由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负责,对其进行教师专业训练。学校依据“平台+模块”的设计思想,同时构建了与“3+1”培养模式相适应的“通识平台+学科专业基础模块+教育学科模块”的教学计划。

1.2 “3+1”培养模式下教育实习整体设计

学校依据“3+1”培养模式,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进行了整体设计,即实习基地建设、顶岗、置换培训一体化。为顺应高校师范教育改革的需要,缓解部分贫困地区农村师资短缺的矛盾,学校与辽宁省内部分贫困地区合作建立基础教育服务区,由基础教育服务区提供定点实习学校。例如,辽宁省北票地处辽西偏僻地区、基础教育薄弱,通过与沈阳师范大学共建基础教育服务区,双方互利双赢,既解决了高师实习基地缺乏的问题,又为教育与经济落后地区带去教育支援与服务。教育实习主要实施农村支教实习、城市基础教育实习和自主实习三种实习模式。

2 生物系教育实习模式构建

2.1 建设稳固的基础教育服务区,确保教育实习基地落实

学校与教育合作单位本着互惠互利、保证质量、方便组织管理的原则,合作建立了基础教育服务区,包括辽宁北票县、辽中县、本溪县、新民县和沈阳市皇姑区等5个地区。基础教育服务区具体任务包括:开展沈师大师范生农村支教、顶岗实习;沈师大为地方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为基础教育教师开展研究生课程班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成人本(专)科教育等。上述基础教育服务区教育局在我校教育实习期间,根据沈师大的各个专业及实习人数为其提供定点实习学校。目前,已有近百所中学签约成为实习基地学校,彻底改变生物系无稳定教育实习学校的窘迫局面,使生物系系开展教育实习工作有了可靠保障。实践证明,稳定的实习基地已成为生物本科教育与基础教育联系的纽带,营造出有利于生物教育实习生专业化成长的氛围和空间,同时帮助生物实习生感受了当地基础教育的文化环境,了解辽宁基础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为他们全方位提升生物科学素质提供了一个综合训练平台,也为当地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优秀的高校教育与服务资源。

2.2 创新教育实习模式,确保教育实习质量

2.2.1 教育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依据学校“3+1”培养模式的主题设计思想和未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结合辽宁省师范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将生物系教育实习的目的与任务确定为:通过教育实习检验学生已学的有关生物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中学生物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初步能力;了解辽宁省基础教育和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对生物教师所提出的更高的素质要求;增强学生从事生物教育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心,巩固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2.2.2 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形式

教育实习的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中学生物课程中某些单元课堂教学任务,完成讲授、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实验指导和分析教材、备课、评课等教学环节的训练,具体要求是完成12个生物教案的设计和12节课的课堂教学任务。

(2)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做好班主任的助手,熟悉班级情况,了解和分析学生、进行家访、个别谈话、组织班会,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等,受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训练,具体要求是进行2个班队活动的设计并辅助班主任实施完成。

(3)了解实习学校教育和教学情况,并就当前基础教育和教学中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教育理论写出专题总结。或者结合教育实习中体会最深的某个问题,运用教育理论写出专题总结。

生物系教育实习形式主要有三种:

(1)农村支教实习:实习地点在5个基础教育服务区。实习期间实习生顶岗实习,把中学生物教师置换下来,组织这些中学生物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生物实验技能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2)城市基础教育实习:主要分布在沈阳市五区、师大附属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并派专业指导教师指导。

(3)自主实习:学生根据自身就业意向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习学校,经本人申请后学校审批可以自主实习,学校不定期巡回检查指导。

2.2.3 教育实习的实施步骤

生物系教育实习全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教育阶段安排在小学期和进入实习学校开始实习的前一周。其间除进行教育实习动员以外,还针对实习生即将发生的角色转变,安排省基教中心生物教研员、班主任工作课程教师和教学论教师及中学优秀班就如何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开展班主任工作、如何备好一节生物课和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中学教师行为规范和师德、中学教改形势与任务等现实问题,开展一系列专题讲座和观摩,组织学生与教研员和优秀生物教师互动与答疑,抓住时机进行专业教育,传授教育技能和教学经验,对实习生起到引路的作用。

第二阶段为学生进入实习中学开始教育实习,其间实习生要完成生物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研究工作,实习生完成备课评课、编写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撰写教学随笔等。

第三阶段安排在完成中学实习、实习生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历返回学校后,对自身参与教育实习作全面、深刻的总结,反思挑战自我,不断收获经验、知识与技能的历程。学校聘请优秀中学教师就如何评价一节好的生物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组织研究性学习、如何做好就业应聘试讲和把握

自己在应聘中的表现等有针对性的系列专题讲座,对完成实习即将就业的学生们起到悟道、升华和就业导航的作用。

2.3 建立起一支高质量兼职导师队伍

针对生物专业教育实习工作,学校专门聘请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的教研员、生物特级教师、区县专职生物教研员作为本科师范生的兼职导师。通过建设一支高质量的、长期稳定的兼职导师队伍,整合中学特级教师等优质资源,以弥补生物系在师资队伍结构方面的不足。共同落实生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共同完成关键阶段对本科生的培养与教育工作、共同参与教育实习计划的制定、教育实习的组织和完成对实习生的指导。

3 反思

作为最重要的实践形式,教育实习在师范院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容置疑。“3+1”培养模式下,通过农村支教实习进一步促进了我校与实习实践基地的合作双赢,为偏远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给力。实习生在基础教育服务区中学接受了锻炼,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所提升。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习实践与反思发现,在基本上实现预期教育实习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育实习时限的问题,为期10周的实习期限过于短暂,学生刚刚找到感觉、悟出一些心得体会就匆忙结束实习;其次是指导教师安排与分配的问题。因为实习工作由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和教务处主管,生物系教授专业课的教师原则上没有参与教育实习的任务,因此指导教师队伍力量不够强大,缺乏生物专业教授的指导。最后是自主实习监管与指导和评价的问题。由于自主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人数较少、实习的中学监督指导规范化欠缺,每年的自主实习是3种实习类型中实习效果最差的。也难于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上述问题有待于今后在实际实习工作中进一步探索,逐步改进并完善,争取为国家基础教育培养更多的生物教育工作者。

上一篇:生物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探微 下一篇:使用运动心率传感器测量锻炼对心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