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方言中的文言词及“把”的用法

时间:2022-05-28 02:34:15

枞阳方言中的文言词及“把”的用法

【摘 要】枞阳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一个地点方言,该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均存在一些自身的特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枞阳方言至今仍然保留了一些文言词,本文主要是简单介绍了枞阳方言中的文言词作为构词语素的使用情况,另外,还概括了该方言中另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把”的基本用法。

【关键词】枞阳方言;词语用法

枞阳县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地处江淮之间,是南北的过渡地带,它属于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是汉语官话次方言之一。枞阳方言在语音、词汇及语法上都呈现出了自己某些独有的特点,但是令人注意的是该方言中保留了为数不多的文言词,它们不是单独使用,而是作为语素,与其他词或语素组合使用,虽然组合后产生的词也不多,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说话表达几乎离不开它们。

1 文言词的用法

所谓方言词,指的是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现实生活中,但由于为别的词所代替,一般在口语中已经不大使用了。但是枞阳方言中却依然保留了部分的文言词,下面就来一一介绍这些文言词在该方言中的具体运用情况。

1.昼:《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0年2月)中的释义是“日之出入,c夜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对其做出的解释是“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与其常用的搭配词组主要是“白昼”和“昼夜”。与此相关的词语通常出现在专业性的领域,比如地理课本上的术语“昼夜等长”、“极昼”等等,而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中很少或者已经不用这种表达方式。但是在枞阳方言中人们用“上昼”和“下昼”来分别表示“上午”和“下午”。

2.朝:《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的解释是“①早晨:~阳蛞弧一夕颉令夕改;②日;天:今~粢弧有事也好有个照应”。唐朝诗人罗隐的《自遣》中有这样的诗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枞阳方言中就保留了诗句中“今朝”的用法,即在方言中,人们用“跟朝”和“门朝”分别来表示“今天”和“明天”。这个“跟朝”应该是从文言词“今朝”演变而来的,因为在枞阳方言中有大部分“t?”声母的字都念做“k”声母的字。与此相关的还有“外后朝(后天)”和“老后朝(大后天)”。这里的“朝”已经是一个表示时间词的构词词缀了,其声调也由普通话中的阴平变为轻声。如果语速很快的话,“朝”读音甚至会进一步地弱化成“ts?”,所以有时候听起来很像“跟子(今天)”、“门子(明天)”、“后子(后天)”这样的音。

3.哉:《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0年2月)的释义是“言之f也”。《现

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的解释是:①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呜呼哀~;

②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其故何~?蛉绱硕已,岂有他~!

这个“哉”字在枞阳方言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具体用法如下:

(1)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

①你[?45]在做么事哉?(你在做什么事呢?)

②么事这么急抓抓地哉?(什么事情这么急匆匆的呀?)

③是你[?45]还是我[?o45]哉?(是你还是我啊?)

用于疑问句中的“哉”,由于受轻重音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语气来:轻读时,舒缓口气;重读时,稍微带点让人不耐烦的意味。

(2)用在反问句末尾,可以使反问句语气得到进一步加强,兼表申说语气,读降调:

①这个哪里好看哉?

②哪个不晓得他很凶哉?

(3)用在祈使句末尾,一般读中升调,尾音稍微上扬,表示催促、要求、商请、建议等语气,如果不加“哉”,则会使语气显得比较生硬:

①走快些哉。

②把窗子(窗户)擦干净哉。

③了,喝点水哉。

(4)用在感叹句末尾,读得比较长、比较重,一般读为降调,有时也读中升调,表示鄙视、斥责、埋怨等不满的情绪,口气比较强硬。

①么话来地这么晚哉!(为什么来得这么晚?)

②不晓都好看哉!(特别好看!)

2 “把”的用法

以上主要是介绍了枞阳方言中文言词的使用情况,除此之外,枞阳方言中“把”的使用情况也比较复杂,显示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下面就将它的用法做个简单的归纳总结。《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中指出“把”的词性有:①动词:比如“把舵”;②介词:比如“把他乐坏了”;③量词:比如“一把刀”;④名词:比如“茶壶把儿”;⑤助词:这个主要加在“百、千、万”和“里、丈、顷、斤、个”等量词的后面,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前头不能加数词),比如“个把月”。“把”作为名词在方言和普通话中的用法基本一致,所以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把”作为动词、介词、量词和助词在枞阳方言中的用法。

2.1 动词“把”

动词“把”在枞阳方言中的义项十分丰富,因此其意义和用法也比较复杂,以下就从它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义项来分别举例说明。

1.给

妈妈把我一块钱。(即:妈妈给我一块钱。)

2.嫁

老张把女儿把小江了。(即:老张把女儿嫁给小江了。前一个“把”是介词,引出对象,后一个“把”才是动词“嫁”的意思。)

3.放

这个味道有点淡,再把点盐吧。

4.往灶里加柴火

你[?45]再把点火哉。(即:你再往灶里加点柴火。)

5.借

把我[?o45]五块钱,门朝(明天)还你[?45]。

6.让

把一个人在家[ka21]里,把一个人在外头。

7.用、花

多把点时间在念书上。

8.派

我们这边也要把一个人去。

9.拿

不要把我和他比。(即:不要拿我和他比。)

上述例子中的义项是枞阳方言中动词“把”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其实细细

体会,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动词“把”在该方言中的基本意思或者核心意思应该

是“给”,其他大部分义项都是从这个意思引申发展而来,从而在不同的语境中

分别承担不同的具体意思。

2.2 介词“把”

1.普通话中介词“把”主要是引出宾语,宾语是后面动词的受事者,整个格

式大多有处置的意思。除了普通话中的用法外,枞阳方言中还有自己不同的一面。

枞阳方言中经常用介词“把”把指物的直接宾语提到谓语动词前面,谓语动词后

只有一个表人的间接宾语。比如:把五块钱把我。

其语法结构是“介词(把)+直接宾语(五块钱)+动词(把:给)+间接宾语(我)”。

而且这种用法在枞阳方言中是极其普遍的一种现象。

2.等同普通话中的介词“给”:

“给”作为介词,主要用在动词的后面,表示交付,付出的意思,比如“我把这支笔送给他”,但是在枞阳方言中应该表述成“我把这支笔送把他”。

3.等同普通话中的介词“为”、“替”:

比如,普通话中的“他为我们当翻译”或“他替我们当翻译”在枞阳方言中应该说成是“他把我们当翻译”,不懂枞阳方言的人看到“他把我们当翻译”这句话时,可能会认为做翻译的是“我们”,殊不知真正做翻译的应该是“他”。

2.3 量词“把”

量词“把”的用法也是很丰富的,有些用法与普通话中的用法较为一致,但是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

1.用于有把手的器具,比如“一把排刀(菜刀)”,“一把椅子”。

2.一手抓起来的数量,通常是体积比较小,但是又不好精确计算其数量的事物,比如“一把米”,“一把瓜子”。

3.用于比较抽象的事物,比如“一把年纪”,“他可真有把力气”。

4.用于手的动作,比如“拉他一把”,“帮她一把”。

5.通常与数词“一”组合使用:

(1)这里的“一把”有副词“一起”的意思,并且有把诸多零散的事物归

并在一起一次性解决的意味。比如:

你别去了,我一把去。

大概的意思是:嘱咐对方不要重复去,自己一个人去一趟,如果你有什么事

我一块给你办了。再比如:这几次的作业,我门朝(明天)一把做。

(2)这个“一把”还能表示动作次数的“一遍”、“一次”的意思,比如:你再去一把。(即:你再去一次。)

这个还要再检查一把。(即:这个还要再检查一遍。)

量词“把”的前四种用法与普通话中的比较一致,但是它的最后一种用法明显跟普通话是不同的,比较独特。

2.4 助词“把”

上面也说到了普通话中的助词“把”经常用在“百、千、万”等后面表示一个大概的数。但是在枞阳方言中,表示这种概数的助词“把”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或量)词+把

比如“丈把、个把”等,“千把”是表示“一千或者接近一千的约数”,这个用法跟普通话中的用法是相同的,在此不再赘述。

2.数(或量)+把+数(或量)

比如“千把千、丈把丈”等,这个“千把千”是表示“一千或者一千多的约数”,这是数量稍有增加的说法。

3.数(或量)+把+两+数(或量)

比如“千把两千、丈把两丈”等,其中“千把两千”是表示“一千多到两千的约数”,表示的是一个范围的概数。

后两种用法应该是方言中的用法,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但是就整个的使用情况来说,这里所说的数词应该只限于“百、千、万、亿”等,量词较为宽泛些,可以是名量词,也可以是动量词。下面分别将“数词式”、“名量式”、“动量式”三类列表举例如下:

名量+把 名量+把+名量 名量+把+两+名量

尺把长 一尺或接近一尺 尺把尺长 一尺或一尺多长 尺把两尺长 一尺多到两尺长

块把钱 一块或接近一块钱 块把块钱 一块或一块多钱 块把两块钱 一块多到两块钱

斤把重 一斤或接近一斤 斤把斤重 一斤或一斤多重 斤把两斤重 一斤多到两斤重

数词+把 数词+把+数词 数词+把+两+数词

百把人 一百或近百人 百把百人 一百或一百多人 百把两百人 一百多到两百人

千把块 一千或近千块 千把千块 一千或一千多块 千把两千块 一千多到两块

万把斤 一万或近万斤 万把万斤 一万或一万多斤 万把两万斤 一万多到两万斤

动量+把 动量+把+动量 动量+把+两+动量

看回把 最多看一次 看回把回 看一回或两回 看回把两回 看一两次

打下把 最多打一下 打下把下 打一下或两下 打下把两下 打一两下

去趟把 最多去一趟 去趟把趟 去一趟或两趟 去趟把两趟 去一两趟

3 结语

文章主要是简单地介绍了枞阳方言中文言词的用法,虽然它们的数量已经不多了,但是从中也可以窥见语言历时发展的一些情况,而且这些文言词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生活。除此之外,本文后半部分还归纳了该方言中“把”的一些具体用法,主要是突出了它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对不同方言的研究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方言不仅具有交际功能,标记功能,同时还是承载文化的容器,它是普通话的重要营养,因此应该做好方言的保护与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孟庆惠.安徽省志・方言志[M].方言志出版社,1997.

[2]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赵日新.安徽省的汉语方言[J].方言2008年第4期.

[5]李慧敏.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上一篇:绩效管理在安全大检查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lOkV油田线路架空绝缘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