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黑暗中发亮

时间:2022-05-28 01:58:30

光在黑暗中发亮

题记:

“你知道吗?阳光的力度、角度都可以在皮肤上感受到。

你知道吗?有阳光的时候,声音在空气中脆,阴天时闷。

其实,闭上眼睛,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阳光。”

之一

不一样的阳光

我一直以为,盲人的眼前是一片黑暗,直到和一位盲人朋友聊天之后才惊奇地知道,有些盲人眼前却是一片白光。我一直认为,丧失了视觉也就同样丧失了视觉赋予的相关能力――即使接到了1+1工作室解岩打来的电话,告诉我英国的非赢利组织photovoice来到中国培训盲人摄影师时,我还依旧怀疑――“盲人摄影”会不会又是以某种“抗争命运挫折姿态”出现的“作秀”? 于是我来到了photovoice盲人摄影培训师的课程,于是我来到了盲人摄影者的身边,于是我来到了一个“新的概念”面前。

说是“新的概念”,当我们稍稍探究一下“摄影”这个词汇时,却发现一点也不新鲜。“照片”无非就是将你想拍摄的事物拍进相机里,但如果看不到这些事物,能不能将它拍下来?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依托当前的数码技术和一些基本的训练,可以很低成本地拍摄出好照片。 真正让盲人从没想过拿起相机的障碍,不是视觉,而是内心。摄影作为一种表达自我的途径,其实从来就没有拒绝过盲人,是大多数盲人已经在心里拒绝了所有的视觉表达方式,他们羞于、不敢、不会运用视觉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为期两周的培训教给我很多东西,身边的盲人摄影学员们在一个未知的、甚至不敢想象的领域去尝试。这种尝试带给他们很大的快乐。客观地说,他们向世人展示的并不是完美的构图、绚丽的色彩,但他们带来了盲人内心丰富而又多彩的世界,这就是盲人独特的视角,属于盲人群体的情感,一个健全的摄影师无法真正地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盲人的世界,无法如此真实自然地呈现出这一切。我相信,这些盲人摄影者的照片要传达的信息与感情,是健全人可以了解而无法真正体会的。

“盲人培训班“教给了盲人朋友们一些技巧,这些技巧是国外的盲人朋友所总结出的摄影经验,技巧很简单,因为盲人在拍摄中大部分是交给自动化的相机来完成的。盲人摄影图片的真正内涵是展示了一个个体的内心感受,一个群体的成长记忆――是黑暗中的生活经历,是跌倒的疼痛,是梦里的期待,是相拥时的温暖,是除了视觉以外,运用触觉、嗅觉、听觉来完成的心灵的诉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讨论盲人摄影是不是“作秀”已经不再重要,当盲人摄影师的图片淡淡地平静地展示在面前,如同快节奏的步伐变成了钟摆韵律。能这样安静地去感受一个群体,还有更好的方式吗? 在这篇稿件发稿前,一家非常著名的汽车厂商已经邀请盲人摄影师触摸拍摄最新的汽车作为推广广告,这个广告试图传达一种理念:

“看到的美并不是美的全部。”

之二

盲人摄影师是怎样炼成的

■ 需要特殊的相机吗?

“他们说,相机按钮上面有许多图案,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功能。花瓣代表“微距”,就是近距离拍摄细节用的,电影胶片机的图案是“录像机”功能,还有小孩儿的笑脸,当然就是拍摄人像所用的。我在自动档上贴了一个小纸片,手指能明显感觉到凸起,这是我最常用的.”

盲人摄影学员杨青风

盲人进行摄影创作不需要特殊的相机。这个问题就像盲人的电脑与健全人的电脑有什么区别――其实没什么区别。 使用什么器材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熟悉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自动档上贴上一个凸起的小纸片,防止误操作;要掌握的是闪光灯与微距功能如何开启关闭;不要挡住相机的自动测距窗口。

■ 放在什么位置拍摄?

相机可以放在头顶、脑门、胸口,原则是固定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拍摄的位置,不断地尝试与失败可以让盲人运用好这个位置。

■ 怎么拍摄人像?

“当我第一次拿起相机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开始拍照片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好奇,从来没有拿过相机的我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在这里就能拍到你的半身像吗,你看看我镜头举这么高行吗?”“拍吧,听着我的声音,没问题!”就这样,在这样的声音中我第一次按下了快门,在听到“咔嚓”声的那个瞬间,我的心中涌起一种激动和一点点不安。“也不知道拍到人了没有,如果什么也没拍上该怎么办。”怀着这样的心情,我把相机拿给培训师看,“不错,还挺正的呢!”“真的?”我欣喜地问。这时候又有几个明眼人走过来,也都说我拍的挺正的。我一下子有了信心,想着,原来拍照片好像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盲人摄影学员李宁

将相机开到广角(约24mm焦段),将盲人的手臂张开,告诉他这个角度有多大。用手臂来测距,算好倒退几步可以正好拍下人物的全身与半身照,尽管相机有自动聚焦功能,但被摄者在相机中的位置与大小是由盲人摄影者控制的。运用好这个功能你可以拍摄出很好的纪念照片。

■ 需要做什么训练?

“今天上午,老师让我们出去拍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一走出去就竖起耳朵开始捕捉声音,希望能够把我听到的用我自己的相机拍下来。我们走到了一个树阴底下,那里有很多汽车,培训师问我想不想拍汽车,我说“好啊,可是汽车都能怎么拍呀!”培训师说,你可以拍不同汽车的车标,也可以拍反光镜里的自己。“可以拍自己?”我一听就来了兴趣。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会看到姐姐们照镜子,可因为我从小就看不见,所以从来没有照过镜子,我常常去抚摸姐姐们各式各样好看的镜子,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看到镜子里的我。我现在可以用照相机拍下我在镜子前的样子,虽然我看不到,但我希望能用我自己的相机记录下这个瞬间。于是,我在培训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反光镜,开始拍,我端着相机,感受着周围清凉柔和的树阴,想象着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一张一张不停地拍。”

盲人摄影学员李宁

练习通过声音来判断被摄者的位置,这是抓拍的基本功练习。其实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训练,快乐就好,不需要束缚住自己,去做了,就发现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 最好有个协助者

盲人摄影者需要一个协助者,拍摄中协助者主要作用是向盲人摄影者描述周边的环境,帮助他运用好器材,协助盲人摄影者完成拍摄。

■ 没有协助者怎么办?

盲人摄影所描述的往往是内心的感受,如果没有“眼睛助手”来帮助你环顾四周,摄影班的学员往往会更多地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心中的感觉与渴望便成为摄影的线索――被阳光晒的发烫的扶手,水滴滑落的声音,风拂过耳畔的温柔,孩童时代的游戏,记忆里自己的影子。这就是盲人的世界的声音。

■ 如何挑选照片?

“我和大家分享这些照片的时候,听着大家讲述我拍到的画面,心里满是激动。这种激动不只是因为这些照片,而更因为我又获得了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

盲人摄影学员高山

“我不知道红色是什么,我内心感觉红色是很明亮的,温暖的,蓝色是很硬的感觉,冰冷的.”

盲人摄影学员李彦双

通过有人协助,用语言的描述帮助盲人在众多的照片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图片。描述照片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帮盲人确立图片的方位感,描述照片中的主体与环境,但尽量减少带有主观感情的描述,不要使用“这张好”,“感觉很糟糕”这样的诱导性的词汇.有些人会犹豫有没有必要向先天的盲人摄影者描述颜色,其实不必担心,每个人都有对颜色内心的感受。

x

“能够亲手所摸还是让我觉得非常新鲜。我用手摸到一条两头向上翘的弧线,旁边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一张微笑的嘴。于是,我用手摸摸自己的嘴,又摸摸这条弧线,心想原来一张微笑的嘴,变成画就是这样的呀。虽然这些图形对于健全人已经司空见惯,但由于我从来没有过视觉经验,所以还是像走进了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世界。由此我想,如果从小,在盲校就能摸到各种突起的图片,不仅我的陌生感会少得多,而且也可以跟健全的朋友有更多的话题,当然对于增进盲人理解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摄影学员杨青风

之三

盲人摄影者如是说

■ 盲人为什么要学习摄影?

我想,大家甚至我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更多地看到了盲人不能的一面,而许多可能,正是被这种观念所扼杀了。或许我永远无法拍摄出传统意义上美的照片,但我能保证,我所拍摄的照片永远来自我的心底。这就是我的培训感受。如果现在有人问我盲人为什么要拍照片,我可能依然说不清楚具体的理由,但也想反问一句,为什么不呢?

――杨青风

■ 摄影能带给你快乐吗?

想唱就唱,想拍就拍吧。何必担忧多一种感受生活的方式呢? 有时候,我喜欢在黑暗中凭着微弱的视力走路,但却很少撞到东西,不是说我的视力足够让我看清眼前的路,而是长期锻炼出来的一种我自己以前都没有察觉到的感觉在帮我。闭上眼睛,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作为健全人,你们应该是幸福的,因为除视觉外,你们还可以探索很多未知的感官。

――金铃

■ 选择什么摄影题材?

照镜子是所有女孩子喜欢的事情,但我却从来没有照过镜子,当我摸到这辆车的反光镜,感受着周围清凉的树阴,我就特别想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我在镜子前的样子。

――李宁

■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拍摄

提到水滴,我总会想到叮咚一声,我也很喜欢那种声音,但却不知道水滴的形状,因为水滴到我的手中便是湿滑一片了,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看到水滴的形状了。记得那是一个中午,我终于有了用相机拍下这个很难抓住的瞬间的机会,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在画面里除了被我抓住的水滴外还有一只突然伸出的手,难道你也想触摸这个被我抓住的瞬间吗?

――李彦双

■ 在想象中自己的照片是什么样子

在我的脑中,以触觉、听觉、味道、想象构成了自己的世界。我唯一没有的是颜色的概念,但是我依旧要求我的协助者向我描述我所拍摄照片的颜色,我不知道红色的美丽,但是它在我的心里,那是亮的,我不知道蓝色的深沉,但“蓝色”在我心里是暗的。我的拍摄与协助者的表述,让画面在我心里形成,也许那并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李宁

之四中外盲人摄影作品选登

摇摆的钟

这张照片非常难拍摄――我得站到一张椅子上。我当时正在摇着钟摆,那只钟是绿色的,非常漂亮,走的也很准。它是我妈妈和她最好的朋友送给我的乔迁礼物。每次我听到它的滴答声都会觉得自己好像在家里一样。

思想的剧院

我的朋友坐在阳台上,用脸颊贴着墙壁支撑身体,我尝试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来捕捉建筑的触摸感。她原本应该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情况下呆在阳台的边缘处,但是她有一些害怕,所以我们决定她还是靠着墙壁比较好,最后我就拍出了这张照片。

克里特岛的砖

我的双脚是细节的主要来源。我喜爱角落,因为角落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交会的地方。一个角落是有灵魂的,它有着自己的风采。角落让我想起了有深度的人,因为它有着和他们一样的沉稳。一个角落带来一个开始。

上一篇:爱染夕阳红 下一篇: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干部职工向湖北省残疾人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