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时间:2022-05-28 01:19:50

浅议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摘要】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实施思维训练。语文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方法。实施思维训练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 体现;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10-02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教会他们动脑,这是根本,这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既是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内容之一,也是落实新课改理念,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最基本途径。

1 在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实施思维训练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教育,因为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特殊的思想教育的功能。中小学设立语文学科,就是要学生掌握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学生掌握了这个语言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学好其他学科,因此我们说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叫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发展学生参照语言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

语文教材以选取典范的例文为主体,入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对生活体察入微的把握、感受、理解与升华,是作者思维的结晶——思维的成功结果。剖开这成功结果,看作者的思维过程,无处不闪耀着作者的智慧之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向学生充分展开作者千姿百态的思维过程,把凝结在教材中的知识背后的材料及思维活动过程充分显现出来,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一方面,科学地思维训练过程有益于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维,提高智力品质,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 在语文教学中用哪些方法来实施思维训练呢?

2.1 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我们也知道,兴趣是最的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才能焕发智慧的内驱力,才能使学生进入一种欢乐愉快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恰恰又是激发思维的最佳时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凭借现代教学设备,采用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觉到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进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但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的活化他们的思维。如教《观潮》时,上课开始,切入钱塘江观潮的一段录像,那波澜壮阔的画面和呼啸而致的潮汐声,就能让生在北方没有见过此情景的同学耳目为之一新,产生求知的欲望。

同时,“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换之后,我们都有两个思想。”交流讨论是一种特定的激情方法,因为学生头脑中的各种观念和想法通过互相碰撞,激发,会出现大脑高度亢奋的状态,思维活跃起来,形成“头脑风暴”。因此要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还可以在进行争论时及时捕捉灵感。例如,写《中学生上网》时,先设计让学生讨论的活动,分成两组,一组说好,一组说不好,开个辩论会。老师含笑,一边旁听、记录,一边煽动学生激情大胆争论。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使这一情景充分展开和激化,这样在场的学生会情感喷发,发动思维,畅所欲言。

2.2 比较文章异同。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找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应用相当普通,频率也高,它不仅适用于理解性的问题,也适用于学习基础知识。

如我在教完《阿长于〈山海经〉》一文后,让学生把这篇文章与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比较探究,同学们查阅资料,讨论分析。这两篇文章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研究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有助于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了解其文字的特点,从而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效果。

2.3 培养逆向思维。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由此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因为它运用了逆向思维: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掉。如指导学生阅读《愚公移山》时,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说愚公若没有神的帮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走太行、王屋二山,他为什么不搬家呢?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教师逆向指导学生思考,容易触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和探索欲,制造一种矛盾,学生能够在思考后,产生一种质疑的品质。逆向阅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求实精神。

2.4 拓展发散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意义。所以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以另辟蹊径,求取新解。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有思维定势,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薄,这就需要加强发散性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如写作《我爱家乡的——》时,让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从不同观察点去描写家乡的特点,既可以写家乡的植物、建筑物,也可以写家乡的优美风景点、节日等,通过训练突破了单向、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了思维的发散性。

2.5 开发想象思维。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绘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思维可以通过情节续写、内容扩写、想象作文等方式进行训练。

3 实施思维训练要注意的几点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中的思维过程训练,都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抓住核心问题,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过程的训练;二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准思维过程的训练目标有效地训练;三是左脑、右脑同时开发,使抽象思维过程和形象思维过程同时得到训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面对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中学语文教学必然面临着不断的革新、发展,只要我们建立适应时展的思维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手段,全面推进语文思维训练,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有更新的气象,一定会与时代同步前进。

上一篇:农村小学如何实施新课改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