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同 兄弟连

时间:2022-05-28 11:48:11

“这是一群血气方刚、英气逼人的小伙子。他们本来都有自己的青想和生活空间。原本互不相识是战争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十年前由好莱坞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与两届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合作出品的《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对士兵们之间互助共携、同仇敌忾、平等融洽的兄弟情谊刻画得丝丝入扣。不过在这里,我们不谈战争,只谈投资。

虽然现实中投资远远比不上战争那般分秒必争、血雨腥风,不过从某种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需要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执行力战斗力强悍的团队、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机智善变的战术措施。

“德同兄弟连”就是这样一个“队伍”,他们原本有自己的梦想及工作空间,原本互不相识,而投资让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

与鼎晖、弘毅、红杉等投资机构相比,2006年成立的德同资本虽然还称不上是业界的“铿锵老将”但却凭借“以德聚友”的秉性、兄弟般团结的核心团队、稳健的投资手法为自己赢得了不错的口碑。2010年,除了新募集的一支10亿元人民币基金已开始投资之外,还将迎来德同资本的IPO之年。据德同资本的创始人兼主管合伙人田立新介绍,在已投资公司中,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将有至少五家公司IPO,其中两家在深圳,两家在香港,一家在美国。正所谓“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今的德同资本凭借其“中西台璧”的专业投资团队及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双优先”的架构,开始其在国内新一轮的“投资竞赛”。

2010年对于德同资本的意义。不只是许多已投资公司开始“排队”上市,德同资本新募集的一支10亿元人民币基金也进入了“春播”阶段。

“德同资本的首支纯人民币基金已募集完毕,并于年初制定了投资战略和计划,开始投资。”德同资本创始人兼主管合伙人邵俊表示。据了解,该人民币基金的LP主要来自民营企业,尤其是以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家为主,其中也有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

而在美元基金方面,“德同资本第一支1.35亿美元的基金目前已投资完毕,预期收益相当不错;2008年募集的第二支3.55亿美元基金目前已投了10家公司,占该基金的三分之一。”邵俊表示,通过数年积淀德同资本的投资团队日趋稳定、成熟,“规模也从最初的3人扩充至20多人,核心投资团队则达到了‘零流失率’。”

目前德同资本管理着超过5亿美元的美元基金,吸引了来自美国沃顿家族、高盛集团、加州公务员养老基金等国际顶级财团;在人民币基金募集方面也颇得民营企业家、银行、政府引导型基金等多方LP的“欢心”。

如今德同资本一手执美元基金,一手握人民币基金,两手全力准备,开始网罗中国“潜力股”。

团队“零流失率”

众所周之,在投资圈打拼,不单单靠眼光、运气和经验,更要有人才和人脉。如果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技术、产品及市场得以呈现的话,那么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则是“人”。

德同资本也深谙此道。

如果说德同资本在2006年成立之初,是靠邵俊、田立新(德同资本创始人及主管合伙人)等一批当年从龙科创投出来的骨干打拼天下的话,那么近几年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德同资本的核心投资团队也逐渐发生了些许变化。

仔细留意一下德同资本的网站,就不难发现德同资本的合伙人已升至七位。除了邵俊、田立新两位创始“元老”,还新增了赵军(主管合伙人)、陈维立(主管合伙人)、GregPenner(合伙人)、李泉生(合伙人)、朱大铭(合伙人)等几位合伙人。

七位合伙人在网站上排名不分主次,再配上一幅核心投资团队并肩站立、微笑的合影,德同“兄弟连”的意境便油然而生。

邵俊一语道出了这“和谐”背后的“玄机”:“德同是完全的合伙制,除了共同的目标和理念,我们在激励机制上也做到了公平、平等。”用更大的激励机制和更大的空间来吸引更优秀的新合伙人,正是德同资本吸引并“锁定”核心投资成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德同的核心投资团队是‘零流失率’,这在业界是比较少见的。”邵俊欣慰地说。此外,在邵俊看来,除了团队化作战,德同资本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优势,即本土化团队和国际化视野的完美结合。

细数德同资本核心投资成员的背景,清一色全是“海归”:邵俊拥有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工商管理学硕士及美国夏威夷大学金融学士学位;田立新的双硕士学位分别是美国沃顿商学院工程管理学硕士,以及美国布莱得雷大学工程硕士;赵军取得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以及休斯顿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陈维立则是哈佛商学院MBA和佛罗里达大学的商业学士……

不过,此海归非彼海归。作为中国本土出去的较有代表性的一批留学生,德同资本的几位合伙人并没有被“洋文化”所“湮没”,而是较早地选择了回国。

“我1993年就回国了,田立新1998年,赵军2000年,都属于回国较早的一批,因此我们对国内的人脉、经商环境和政策都比较熟悉。”邵俊表示,“所以我们在研究行业趋势以及选择企业时也会非常关注本土化,切实研究如何在中国市场做生意,如何与国内优秀企业家建立信任并合作。”而且在德国资本本土化的过程中,并未失去其原有的国际化视野。“这对我们分析、判断企业非常重要,现在除了一些受国家保护的垄断性行业外,很多产业都面临国际化的竞争。”邵俊表示,“只做井底之蛙,单纯在国内做到最好是远远不够的,迟早会面临来自国际的竞争和挑战。”所以如今德同资本在对企业进行研究时,“同时要把企业放在国际视野里面去考量,看看他们是具备可持续竞争力”。

除了在“作战”经验上,德同资本做到了“中西合璧,洋为中用”,在退出渠道上德同资本也深得“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之惠益。

“国外国内两个资本市场都要看。”邵俊说道,“每个资本市场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各行业偏好不同;而且每个资本市场都会有周期,且此起彼伏。只有对国内外的市场都精通,才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拓宽退出渠道,而且对将来投资的企业来说也会多一些选择。”

投资“粗中有细”

在一些人看来,德同资本目前已投资的项目领域略显“繁杂”。比如掌上明珠是手机网游,乐拍则专攻电视购物,51汽车网提供了汽车网上交易平台,普能世纪生产大型能量储存电池,中航惠腾的领域是风机叶片制造。还有一些项目也各有“擅长”,包括有制造领域的尼科(新材料)、重庆川仪(仪器仪表)、旭阳焦化(焦炭供应),互联网领域的酷6网(互联网视频)和冰动娱乐(网络游戏)……

看似“粗放型”的投资,其实也有其“细致”的一面。

“德同资本坚持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但并非什么都做,而是有三个相对集中的领域,即清洁能源、制造业的2.0版本和传统产业的升级版本,也就是用创新的技术、模式满足内需的企业。”邵俊表示,“德同资本从2006年第一

支基金到现在一直都秉承在这三大领域的投资理念,每个领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真正把握这个领域的精髓、人脉和经验。”

圈里人都知道,邵俊、田立新当初就是因为投资了无锡尚德(2005年第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民营企业)而在业界声名鹊起的,当时他们还在龙科创投。或许因为龙科创投的公司制体系束缚住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二人2006年离开了龙科进而创建了完全参照国际惯例行事的德同资本,而他们对清洁技术领域的兴趣也并未随离开龙科而改变。而且除了太阳能领域,他们带领团队对风能、生物能、水能、蓄能技术等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了无锡尚德之后,邵俊、田立新并没有盲目地去追寻其他一些与尚德太阳能技术相似的公司,而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精中选精了其他优秀项目。据介绍,目前德同只投了两家做薄膜太阳能的公司,即安徽蚌埠市普乐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Sierra Solar Systems。

“太阳能领域技术非常重要。投了无锡尚德之后,我们又看了很多家相关的技术公司,但最终一个也没投,因为有太多同质化的企业。”邵俊表示,“最终我们选择投资这两家薄膜太阳能公司是因为它们有自己独特的核心优势。”普乐新能源就是国内少有的可以自己生产设备的太阳能薄膜技术厂商。

另外,教育行业也是德同资本的投资团队比较关注的领域。“目前中国家庭支出最大的项目第一是房子,第二就是教育。教育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同时在很多环节还很落后,因此整个产业存在很多发展机会。”邵俊表示。目前教育产业分为婴幼儿教育、海外留学、职业培训等多个细分领域,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对应的公司获得了投资,比如天才宝贝、兴韦集团、中国职业培训集团公司等。“教育这行业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是唯一一个实际现金流要好过损益表的行业,因为教育行业是预先付款,不存在库存、应收账款等问题,抗经济周期性衰退的能力也比较强。”邵俊进一步分析看好教育领域的原因。

决策“经纬坐标”

除了在清洁能源、传统产业升级、满足内需为主的创新型(技术、商业模式)企业这三大领域下功夫,德同资本在选择项目及投资上还有一套自己的“作战方式”和“经纬坐标”。

据德同资本创始人兼主管投资合伙人田立新介绍,德同资本的项目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德同资本行业分析团队,北京、上海、无锡、杭州、重庆、成都、广州等近10个地方相关政府机构的项目推荐,以及投资人自己的人脉圈。

“我们在年初会制定出全年的投资战略规划,并具体落实到每月及每周。”田立新表示,每周一上午是德同资本的合伙人例会,大家一起讨论一周来重点看的项目以及对相关行业的研究,下午则会在公司召开全体投资人员参加的会议,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探讨。“每个人都要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的看法和建议,集思广益。”田立新表示,“而且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周一的例会是不允许请假的。”

由于德同资本的投资覆盖了环渤海湾、珠三角、长三角、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等多个地域,为确保与企业长期紧密的联系,除了上海,德同资本还在北京、香港、南京、成都等多个城市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并安排投资人常驻,以提高效率及执行力。

据了解,德同资本的投资团队目前已达20余人,每年至少要看15000个以上的项目,但最终真正决定投资的只有不到10个。一旦确定了初步投资意向之后,公司便会立即召开合伙人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即使该项目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待对该项目完成所有尽职调查工作之后,依然会有一个合伙人会议进行深入讨论。

不过项目最终是否可以获得融资还需要由邵俊、田立新等少数几位主管合伙人组成的投决会成员一起决定。

“在之前的两次合伙人会议上,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合伙人的积极性和背景,群策群力;到进入最终决策阶段,我们投资决策会将非常精简,并在48小时内作出决策以保持高效的执行力、竞争力。”田立新表示,“决定投资之后,我们会综合行业、地域、人脉等三方因素来为项目配置一个包括合伙人、行业分析师、律师、会计师在内的专业小组,并集合德同资本地方团队及细分行业分析师两大优势来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以及360度的增值服务。”

甘当企业“配角”

在工作中,德同资本讲究“互相配合、团队作战、杜绝个人英雄主义”的团队文化,而在与企业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德同资本也非常看重“以德聚友、做好企业配角”的职责。

“在投资圈里,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在投资时,最忌急功近利,而要用一颗平常心来交朋友、看项目。”田立新说,“我们非常尊敬企业家。彼此之间如果建立不起信任,我们绝对不投,但决定投资之后,我们就甘愿做个配角。”

“做好配角,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创始人的能动性。”田立新表示,“当然也不是投完就不管了,我们还会积极参与,包括在董事会层面、战略层面,需要的话也会帮助推荐企业所需人才。而且我们有自己的原则底线,一旦受到挑战,我们也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2009年德同资本帮助其投资的北京普能能源完成了对vRB Power公司的资产收购。VRBPower公司是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上市公司,拥有全球最领先的钒电池技术,在金融风暴中遭遇了重创。对于从事风电储能的普能能源来说,这是一次相当漂亮的收购――普能能源不但获得了VRB Power公司20年研发积累起来的所有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设备以及绝大部分材料等,其核心技术团队、海外营销团队也加入了合并后的公司。

“这大大缩短了普能产业化进程。”普能能源CEO俞振华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紧张,要在短期内完成资金、海外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收购程序非常不容易,而德同资本作为普能能源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为此刻顺利收购VRB Power公司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支持、资金帮助。”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由于不少创业者对资本市场运作并不是非常熟悉,一开始很容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而一时头脑发热或举棋不定,这种情况下创业家很有可能做出对企业发展不利的决定。而此时,也恰恰是风险投资公司帮助企业排除隐患,展现其专业服务水准及判断力的关键时机。

“之前我们有一家获投资的企业准备上市,这家企业当时非常受追捧,所在的行业也非常热,已经有两家投行介入,后来又有一家投行着手介入。”田立新表示。后来德同资本与企业家进行沟通,并提出其建议――三个和尚很可能会没水喝,提醒企业最好从中做出选择,不要牵涉过多机构,以免耽误工作效率及上市议程。“在此之后企业经过考虑也非常认可我们的建议,并及时地采取了相应措施,使得上市工作顺利开展了下去。”田立新说道。

LP之利益“天平”

一手握5亿美元,一手执10亿人民币,德同资本在资金的募集上可谓“左右逢源”,兼具不断向上“发力”之势。

德同资本美元基金的LP主要来自美国沃顿家族、高盛集团、加州公务员养老基金等一些国际顶级财团;其人民币基金的LP则主要来自国内民营企业及部分政府引导基金。然而,遇到赚钱的项目,究竟用美元投还是人民币投?怎样投才能相对平衡LP之间的利益?这是横在德同资本乃至行业内其他有相似LP组成结构的基金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不过,德同资本似乎已探索出一条不错的解决办法。

“如果投资机会已经有海外结构,将来有可能海外上市,我们便只用美元基金。因为此时用人民币基金投资的申请过程非常复杂,那就失去了人民币基金的优势、意义和初衷了,而且会拖累美元基金的竞争力。”邵俊解释道,“第二种方式,如果投资机会是在外商禁资或者限制的领域,或者是被投资公司不愿意做中外合资,将来主要走国内资本市场,这种情况下我们只用人民币基金投资。”

当然还有很多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之间,如果公司所在的行业并没有对外资禁资或限制,而且企业也愿意配合做中外合资的架构,或者还没有下定决心将来是否在海外上市,这种情况德同资本将按照两种基金“可用于投资金额”的比例共同投资。“可用于投资金额”的比例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每做完一个项目就会发生变化,每次在投资之前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就会有一个新的动态平衡。“所以我们这个原则就是完全公开透明,跟双方都说开了,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来分配,和美元LP及人民币LP之间事先签订好合同,不是有了项目之后才来做一个主观的判断。”田立新表示。

据了解,今年德同资本已经用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共同投资了一家做医药生产外包的企业――重庆博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额达1000万美元。

“在圈内,有这种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并进的投资方式的基金并不止德同一家。”邵俊表示,“弘毅、鼎晖、红杉都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做美元基金之后再开始做人民币基金的。此外,深创投和达晨似乎也开始着手做美元基金。其实大家是在走一种殊途同归的方式。”

中国资本市场以及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密切相连。如果将来政策上有所突破,邵俊表示德同资本不排除会参照二级市场一种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investor,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模式,推出一个叫做0FLP(qualified foreign LP,合格的外资LP))的概念,即在控制总量、控制外资LP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各方面造成冲击的前提下,让一部分合格的外资LP可以兑换人民币,参与人民币基金的投资。“这样既能丰富基金LP层次,所谓的OFLP对解决中国目前符合资格LP不足问题也是一个不错的补充。”邵俊表示。

上一篇:陈维立 游刃有余 下一篇:游寻梦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