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大学校长的“遗憾”

时间:2022-05-28 10:18:30

透视大学校长的“遗憾”

许多人认为,“根叔”的19个“遗憾”是自己的遗憾,也是大学的遗憾,更是高等教育甚至是社会的遗憾……而造成“遗憾”的因素有个人的,也有教育体制的,还有社会环境的……“根叔”作为校长的“遗憾”体离任演讲的背后,有需要深入解读的五味杂陈。

在我国,每年都有大学校长离任并发表离任演讲,为什么唯独“根叔”(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的“遗憾”体演讲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事实上,“根叔”一举成名源自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短短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事、校事以及俯卧撑、躲猫猫、蚁族等网络热词融合在一起,划时代地改变了校长演讲的刻板印象,也给公众留下了温馨的记忆。也因此,“根叔”体毕业典礼致辞一时间被很多校长模仿。2014年3月31日,“根叔”在卸任校长职务的离任演讲中,一口气讲出了19个“遗憾”。“根叔”一反官话套话的“遗憾”体离任演讲,再次受到公众关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此,社会舆论普遍给予了赞誉,许多人认为,“根叔”的19个“遗憾”是自己的遗憾,也是大学的遗憾,更是高等教育甚至是社会的遗憾……而造成“遗憾”的因素有个人的,也有教育体制的,还有社会环境的……笔者倒认为,“根叔”作为校长的“遗憾”体离任演讲的背后,有需要深入解读的五味杂陈。如果任由“遗憾”体离任演讲成为校长模仿的时尚,那才是我国大学甚至社会的最大遗憾了。

一、壮志未酬留“遗憾”

“根叔”的“遗憾”是个人的遗憾还是职责的遗憾?“上任之初,曾对几位资深学者和老领导说到,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有简单的文化,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尽管“根叔”表达了个人心愿未了的“遗憾”,没有涉及校长职务职责之类的官话,但作为官员的“根叔”显然实现了任期目标,应该没有什么遗憾可言。如果“根叔”因个人原因未尽职尽责,那就是失职,早被问责而无机会表达“遗憾”了。

“根叔”的“遗憾”也不是毫无个人原因的,如在自由、良知被某些僵化意识所遮蔽时,仍不闻不问,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但是,更多的还是一种传统惯性使然,背后是各种各样一时难以改变的体制积弊在作祟。也就是说,“遗憾”的根源深藏于大学积弊之中――大学行政化、教育功利化、学术浮躁化、学位商品化,以及体制的僵化、现实的困境……这些都不是仅凭校长尽职尽责所能改变的。“根叔”问得好:“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保守的那块领地――教育,即将告别什么?中国的教育将抵达何方?”

“根叔”作为校长,他试图壮大薄弱学科、让教师更有尊严、扫除校园官僚积弊、去行政化、革新课堂、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可这些或宏观或具体的愿望,在面对无处不在的权力、盘根错节的利益、保守僵化的传统时,不得不为协调利益关系而奔波,不得不将所有的努力和精力耗尽在“无谓的微妙”之中。“根叔”的这些“遗憾”何尝不是大学人的愿望,又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大学的殷切期盼?面对我国大学改革中的重重困境,不是迫切需要更多既勇于表达又敢于实践的睿智校长吗?

二、责任担当表“遗憾”

“根叔”坦诚地说:“我感到遗憾,大学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当有些人不得不去琢磨、窥视甚至制造微妙时,多少精力、努力都耗散在那些无谓的微妙之中。”从这些“遗憾”可以看出,作为校长的“根叔”不犬儒、不媚权,更不以官员的行政思维反省大学的问题,却积极倡导大学要有独立精神和自由表达。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做出实际意义的努力。当自由、‘实事求是’的欲望和良知被某些僵化的意识所遮蔽时,作为校长的我还是不闻不问”。这是直抵灵魂反省大学,也是负责地告诫社会。

虽然“根叔”的“遗憾”是在反省大学,但更多的是关乎教育思想,狠狠地击中了我国教育的弊病。这是“根叔”的清醒之处、可贵之处。“根叔”希望学生“真正地思索人的意义、民主的意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意义!为了未来,学子们需要何种思想前瞻?需要怎样的思想储备?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实中的或者当下流行的价值观。在对过去与未来的责任这一点上,我做得太少,于此只能感到遗憾”。事实上,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不是“根叔”一己之力所能及的。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人的现代化,有赖于“根叔”式的反省精神。

“根叔”以校长身份敢于揭示这些“遗憾”,是对知识分子的担当与人文情怀的诠释。“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应景,或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园。我看到了,却无良策,惭愧啊!”大学校长对于大学问题的认识之深,远超社会公众对大学问题的认识。即便“根叔”凭借一己之力不能作出什么改变,但能够坦诚地告诫社会,也不失为改革积累共识之举。

三、仰望星空度“遗憾”

“根叔”在任校长时的2013年5月16日,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我心目中的大学》。该文认为,大学教育者要真正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的心灵开放,让学生自由发展,让学生“成为人”。欲使学生自由发展,教师先得自由发展,还要多几分斯文、几分学气。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根叔”的“遗憾”更多的是,他个人基于对大学理想而发出的现实感叹。如果说以主流形象示人的“根叔”,代表了体制内大学校长所能达到的高度,那么“遗憾”则能度量出大学改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根叔”在任校长时的2014年1月6日,曾在《中国科学报》上发表《人的现代化是教育永恒主题》。文章认为,大学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今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沙粒化迹象是令人担忧的。这些学生仅仅只是关注自己的未来,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麻木不仁,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有学者则认为,对于体制内拥有行政权、学术权的校长来说,一边质疑大学存在的问题,一边任由问题继续存在、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问题。

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想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根叔”说:“很多教育家和社会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大学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表达,我很赞成!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做出有实际意义的努力。”面对教育体制与现实困境怎么办呢?“根叔”给出的答案是:“其实,要改变这一现状无关乎意识形态,只关乎实事求是。”有学者认为,面对大学的现实困境,那些只矫情地表达内心遗憾而缺乏行动者受到赞赏,才是大学甚至社会的最大遗憾。

四、脚踏实地识“遗憾”

事实上,一所大学乃至一个社会的文脉,会在大学校长身上得以集中体现,他们不单纯是管理者,更具备精神纽带的作用。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的知名大学校长,往往是被放在思想文化历史的意义层面来书写的,正如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这些名字蕴含着深邃的历史记忆。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乏优秀校长的个人努力。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带着鲜明的个人印记难以常态延续,因为当今充满热情投身教育改革者寥若晨星,而讲为官之道致力于仕途升迁者却大有人在。

“根叔”在任校长时的2012年5月28日,曾在《光明日报》在发表《予大学以更大担当》。文章认为,近年,国家希望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大学理应多方位引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熊丙奇先生认为,大学的问题不会因“根叔”个人的认识与演讲而减少,大学进步的关键是大学校长的自觉自强。如果很多校长在任难有建树,却在离任后表达遗憾的状况不改变,大学必然平庸和堕落,进而会使整个社会了无生机。校长其实是推进大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只有在任上积极作为负重前行,才能减少离任时的遗憾。

“根叔”任校长9年,不仅在华中科大留下了深刻的个人烙印,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影响。“根叔”的“遗憾”大多是我国大学以及教育的共性问题。一些“遗憾”可以由更多的“根叔”或“根叔”的超越者去弥补,而一些“遗憾”只能留待教育体制层面的革新去消解。“根叔”说,“我得继续求索,未来我将与大家一起,为崛起的华中科大,为独立、自由、责任的华中科大而祝福”!接过“根叔”的“遗憾”,为减少“遗憾”而行动起来,这是我国大学校长的担当,也是社会的期盼。

五、继往开来话“遗憾”

“根叔”说:“纵然过去的几年留下诸多遗憾,但未来国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革使我们充满希望,新的领导班子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我完全相信,新班子会很快地消除因为我的能力问题给学校带来的遗憾。就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当然,我更希望,党和政府能够逐步消除并非仅存在于华中科大中的那些遗憾!”“遗憾”是“根叔”离任留下的未竟之事业,也寄托着“根叔”与公众对于新任校长的期待。

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新增了一栋又一栋教学楼、实验大楼。然而,我们也欣慰地看到,1979年落成的5层行政楼始终未新建,校长的办公室仍是水泥地面,没铺地板、地砖,门仍是当年的简易木门,窗户也是当年的栅栏式窗户。在当今许多大学校长官派作风盛行的背景下,虽华中科大校长官至副部级,但从朱九思、黄树槐、杨叔子、周济、樊明武、李培根到丁烈云,几代校长却一脉相承地坚守着“孺子牛”作风,这种作风必将成为华中科大发展的精神财富。

大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大学需要一任又一任校长,依据大学发展规律,顺应时展趋势,深入实际,集众人之智,举众人之力,朝着创新方向不懈地努力。2014年3月31日,华中科大进行了再一次新老接替,在与“根叔”的交接仪式上,新任校长丁烈云郑重地表示,将不遗余力、竭诚奉献,把华中科大带向更加美丽、充满活力的明天。上任之后的丁烈云在与本科生代表交流时明确表示,学生是立校之本、学者是立校之道、学术是立校之魂,拥有大学者和大学术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而培养具有创新性素质的学生是大学的使命。 责编:赵 东

上一篇:小树苗,就这样长成参天大树 下一篇:依托优势多措并举增强大学生就业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