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笑史》中的“避事官”

时间:2022-05-28 08:57:04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官吏队伍中,不光有像韩愈那样“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敢于直面朝弊、勇于谏言的谏官,有像林则徐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大臣,也有明哲保身、专门绕着难事、麻烦事走的奸猾小人。这类官员可统称为“避事官”。这些人不干正事,也干不成事,还影响和干扰了别人干事。他们或被收进正史,或被写进野史,留下了千古骂名。冯梦龙的《古今笑史》中就记载了几个较为典型的“避事官”。

南宋皇帝高宗(赵构)朝见群臣,谏议官董门出班郑重其事地向高宗建议道:“近来禁止杀猪羊,这很符合圣德,但还不够,对鹅鸭也宜禁。”董门话音未落,忽有信使来报:“金兵南侵,有一号‘龙虎大王’的人,特别勇猛,很难抵挡。”高宗一时沉思不语。旁边的胡侍郎奏道:“皇上不必忧虑,这里正有‘鹅鸭谏议’,足以对等‘龙虎大王’了。”众官闻言,忍俊不禁。

唐代的王及善才学平庸、为人刻薄,却当上了宰相。所以,有人暗地里把他当宰相比作“鸠占凤池”——因为当时人们把接近皇上的机要部门称作“凤凰池”,而以王及善的才学好比官位相距甚远,故而以“鸠占凤池”来比喻凡庸的斑鸠占据了显贵的凤凰池。然而,尽管王及善没有能力,也毫无政绩,但有一件事却管得很严:每天都忘不了关照下属:“不得让驴进入官署。”于是,有人就给他起了雅号——“驱驴宰相”。

雍正皇帝即位后,明令大臣们对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无谏议者或获罪、或罢免。一个满洲籍御史,本属庸碌之辈,但因皇上有令在先,不敢沉默,便上了一道奏章,请皇帝严禁卖煤的人横骑骆驼,以免从驼背上摔下来受伤或死掉。皇上一听,气得当时就把这个御史骂了一顿。从此,这个御史便得了个“煤驼御史”的“雅号”,传为笑柄。

宋代御史台有一条规定,御史任职后如果百日之内不能对朝廷提出弹劾谏议,就属不称职而被罢免。御史王平快到百日任期了,仍未有任何弹劾谏议,而且神情毫不慌张。这让同僚颇为吃惊。过了几天,同僚们听说王平向朝廷谏言了,便赶紧去打听。过了半天,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王平上言弹劾御膳官,御膳中夹进了一根头发。”众人闻听,不禁哄然大笑。这就是有名的“弹发御史”。

身为朝廷大臣,有那么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不去关心、琢磨,竟然以驱驴、宰杀鹅鸭、横骑骆驼之类琐事向皇上建言,似乎只要驴子进不了官署、卖煤人不横骑骆驼、不让鹅鸭存活,天下就能够太平,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了。殊不知,此类鸡毛蒜皮之类的“谏议”,既非以固邦兴国为要,更非以百姓幸福安康为本,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而不得不为罢了。避重就轻、避难就易,说下不说上、说小不说大,甘当尸位素餐的“和事佬”、“弯弯绕”。如若不然,驱驴、宰鸭乃至发现御膳里有一根头发之类,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朝会议政中的话题的。

上一篇:中华膳食“圣经” 下一篇:养生之道在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