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说书人易中天

时间:2022-05-28 04:51:36

在当下中国的文化娱乐市场中,厦门大学人文教授易中天,显然是人气很旺、如日中天的一只绩优蓝筹股。由于偶然的机缘,笔者近日与易中天有过较为深入的沟通交流,觉得既有必要充分肯定“易中天现象”的正面价值,也有必要为易中天以及数以千万计的“易迷”洒上几滴冷水,免得他们像“红楼梦中人”一样,“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为一名锐气十足的人文学者,易中天多年来一直以平易近人、通俗率真、爱憎分明、生动活泼的民主立场,颠覆批判自以为拥有“劳心者治人”的教化特权的学者立场和学术陋习。2005年,易中天开始在CCTV-10的“百家讲坛”讲解历史,2006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三国》。他继刘心武、阎崇年之后,更加民主也更加成功地运用学者加说书人的身份,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地讲述了民众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从而受到广大观众追捧。

事实上,易中天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人,而是一个善于利用现代大众媒体传播老旧知识的“二传手”。他最为投入也最为得意的出版物,是200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在该书“后记”中,易中天承认自己只是个“二传手”:“令人高兴的是,2003年1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尹宣先生翻译的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所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麦迪逊的这部《辩论》记录了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制宪会议的全过程,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尹宣先生的译笔又好,且注释极为详尽,因此读来不仅欢快流畅,而且惊心动魄,受益良多。”

呕心沥血的翻译家尹宣,专门在《易中天先生,如此“著书”当否?》中质问:“我越读越觉得书中的词句过于熟悉:我反复推敲而成的译文,字斟句酌写出的注释,星星点点化为易中天先生的‘著作’……”

尹宣先生似乎不明白,一本书一旦公开出版,就变成了公共用品。任何有价值的公共用品,都不可以也不能够拒绝由专利化、经典化走向通俗化、民主化,通俗化、民主化恰恰是对经典文本的发扬光大。至于经典文本的著作权、专利权应该如何量化和保护,则是法律层面的技术性问题了。

在与笔者的交谈中,易中天表白说:美国的制度是谈出来的,中国的制度是打出来的。不仅应该把中国古代并不民主的历史故事讲述给国人,更应该把美国的民主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更多国人。尽管自己是一名无党无派无信仰的平民教授,只要有机会就会强调美国宪法的第一条款:“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由于时间关系,笔者没来得及把蔡元培的故事讲给易中天: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最高潮,蔡元培急流勇退离开了北京大学,他留下的典故是“杀君马者道旁儿”。意思是说,假如一匹千里马听从路边小孩子的欢呼雀跃而一直跑下去,终归是要累死的。盛名之下,希望易中天教授适可而止,千万不要等到集体狂欢的“易迷”们审美疲劳之后才谢幕退场。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篇:老上海美人迟暮 下一篇:破碎的城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