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5-28 01:38:30

试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诚信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底线,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袁霞,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副教授,贵州遵义563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205-03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强调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底线,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往,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好的,他们积极进取、互相帮助、礼貌待人、诚实有信。但是,由于受到多重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偿付金融机构的助学贷款本息时违约、求职简历中弄虚作假、随意撕毁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恋爱态度不严肃等。这些现象虽然只存在于少数的大学生之中,但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均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

人是社会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它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竞争、创新、公平意识,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人们求利的心理,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许多人不顾道德和良知,不择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诚信缺失的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制假贩假、逃避税收、欺上瞒下、虚假广告等。特别是某些社会腐败现象,诸如公证鉴定、纠纷处理、验资拍卖、市政服务、行政审批等具体行政行为中,不按规矩办事,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党委、政府规定的政策不能落实兑现,拖欠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等,这些在客观上助长了不讲信用的风气,纵容了失信行为。而这一切也极大地影响着处于该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导致他们在处理社会与个人关系的时候,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波逐流,重物质利益,轻精神生活,急功近利,唯利是图。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当着孩子的面谈论和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如职称考试请人代考、作弊,行贿受贿、不兑现对孩子的承诺等,这些看起来是一些小事,许多家长也不以为然,但是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养成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在其心目中可能就会种下不诚信者获利的种子。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许多家长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放学一回到家里,问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家长们的眼里,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能够考上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他们就尽到了一个作家长的责任。而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则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和引导。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不“吃亏”,还教唆孩子撒谎、排队加塞、作弊等,这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3、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它不仅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从进人学校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在不间断地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在小学、中学,学校和家长关心的是升学率,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好坏,以升学率的高低评价学校的优劣,智育第一,德育排后。在大学,学校则关心学生的四、六级过关率、就业率、研究生的考取率、比赛获奖的多少等,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轻视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素质修养的教育。其次,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在大学里,思想品德课一般都是以大课的形式上课,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很少有互动,教师基本上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上课的时候也无从针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最后,学校、教师的诚信缺失。有些学校,在招生、评估等方面弄虚作假,有些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做事不负责任,常常做出不诚信、不守信用的事情来。如不认真备课、上课接听手机、在处理问题时偏向自己喜欢的学生、内定“三好”学生等,这些虚假的行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影响了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

4、社会信用体系薄弱。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受益的并不是诚实守信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投机取巧、欺蒙哄骗、弄虚作假的人。客观上也就造成诚信者吃亏、失信者占便宜的现象。如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弄虚作假,涂改成绩,伪造简历获得好工作;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作弊,还获得好的成绩,并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奖学金等。这些不诚实获益的现象对于诚实者来讲,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态,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诚信观的建立。

5、大学生自身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大学生诚信观的树立一方面要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分不开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但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不成熟,不稳定,缺乏足够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现象不能辨别其真伪。常常把观察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同时,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优越使他们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各种价值观念发生冲撞时,他们就很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个人的名利

得失,而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诚信是“立人之本”、“立正之本”,“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守信政府是法制社会的基础。国家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要得到人民支持和信赖,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建设,信守对公众的承诺,办事公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政府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诚信道德素质,强化诚信道德观念和意识,要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开展对社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通过立法,建立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增加失信的成本,以健全、规范的法律体系促使诚信社会的形成。

(2)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是人们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言谈举止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学习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对孩子的“做人”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才会有实效。

(3)加强校园诚信氛围的建设。亚里士多德说过:德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学生的诚信状况与学校给学生创造的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学校在办学的理念、教风学风、校风校纪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诚信的内涵。如在校风校纪方面,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失信的学生予以惩罚,对守信的学生给予奖励;在教风上,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诚实守信。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遵守诚信规范;在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时,要公开、公平、公正,不弄虚作假等,教师要以自己的道德要求、道德情操和道德形象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培养学生诚信的基础和关键;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宣传栏、教室布置等,宣传诚信美德,表彰讲诚信的学生,批评、惩罚不讲信用的学生,营造诚信的校园环境。

2、加大诚信教育力度,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高校,“两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诚信教育贯穿在“两课”教学中。如教师在讲授《法律基础》课程时,不仅要把基本的概念、原理教给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项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并指出违反诚信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责任意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课中,通过教学实践参观,使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一个企业之所以能走向成功,和它讲求信誉是分不开的。这样结合课程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到诚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当然,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是不能单靠“两课”的“灌输”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贯穿到高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中去,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性教育,才能提高学生诚信素质。

3、加大高校诚信制度建设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制度来约束,加强管理来保障。首先,要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包括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评价等级及说明、个人意见、学校意见等方面的内容。每学期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学期结束时,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班主任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结果记入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且把它作为大学生入党、评奖学金、研究生保送及申请助学贷款等方面的依据。学生毕业时,学校应向用人单位推荐信誉好的学生。这样就可有效地制约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从而自觉地诚实守信。另一方面,各个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诚信指标,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开展信用评价,全面分析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和水平。同时可设立以大学生诚信素质和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学分,将其作为大学生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同时,把它和社会诚信制度结合起来,使之延长学校教育的制度链,从而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保障。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一方面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更要靠大学生在内心树立诚信的意识,由“他律”走向“自律”,这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高校餐饮在建立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中应注意的几... 下一篇: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