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新识新用

时间:2022-05-27 07:45:16

[关键词]白虎汤;现代新识;异病同治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054-01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阳明病》篇,原为治疗阳明病表里俱热及三阳合病以阳明里热炽盛为主,厥阴病热深厥深而设,后世吴瑭进一步用之治疗太阴温病,视之为辛凉重剂。由知母18g,石膏48g,炙甘草6g,粳米11g组成。其功能是辛寒清热,主治阳明热盛证。

1 传统方义

石膏辛寒,既沉降,又走外,故解肌清热;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能清火润燥;甘草、粳米养胃调中。使石膏、知母苦寒之性留于中焦清热,又无伤中之弊。

2 现代新识

现代研究证明,白虎汤中石膏与知母配伍理想。石膏清热作用快,但不持久;知母清热作用不如石膏快,但较石膏持久。故二药配合,相得益彰。单用石膏或单用知母,均有损其疗效。

本方为清热良方。石膏在退热方面具有优越性。但有关研究证明,石膏退热作用的有效成分不是纯粹石膏,而是所含的杂质,其原理有待进一步分析。但这种研究结果指明了为什么用石膏一定要量大方能取效,原因是提高其中某些杂质的用量。

现代应用白虎汤治疗各种急性热病效果显著,如感冒发热、乙脑、伤寒、大叶性肺炎、目赤肿痛、肝性脑病、麻疹、顽固性肺结核发热、顽固性盗汗、顽固性无名低热、小儿夏季热、风湿热、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自汗、盗汗、与精神症状有关的疾病等,加减调治,均可获良效。

传统观点将白虎汤治疗的典型症状归纳为“四大”,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现代临床应用白虎汤,四大症状不一定全部具备。症见无形邪热亢盛,或里有蕴热,脾胃无虚寒,即可酌情应用。笔者业医2年余载,亲观治杂病数例,举隅如下:

2.1 痛

患者,38岁,两侧痛3年。刻诊:少腹紧迫,胸胁苦满,咽干易怒。查:舌边微红,苔薄黄,脉弦涩。证属少阳郁滞,阳明热结,治以和解兼泻热。

处方:柴胡13g,半夏10g,沙参20g,黄芩20g,石膏20g,知母20g,甘草10g,大枣5枚,生姜2片。5剂肿消痛减,原方去生姜加枸杞12g,10剂愈,至今未复发。

用方奥妙:痛属“阴痛”,多由邪气乘肾,气虚流损于经,肝失条达,湿热蕴积所致。少阳厥阴相表里,少阳气化正常,厥阴条达自如,阳明脉下脐旁,直达腹股沟部,故二方合用可使气机条达。热清积散。加枸杞等药,意在补肾气虚损,免邪气流经。

2.2 肠伤寒

患者,男,33岁,患间断性高热半月。连续使用氨苄青霉素静点,高热持续不退。刻诊:高热午后及晚间为甚,先寒后热,往来如虐,口渴频饮冷,唇焦,巩膜及肌肤一身悉黄,便血4d,3d大便未解。查:舌淡,苔老黄而干,脉滑数。体温39~40℃,血培养两次有伤寒杆菌生长,肥达反应(+)。肝功:GPT150U,黄疸指数:80U;大便隐血(++);证属中焦湿热,热重于湿,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处方:生石膏60g,黄连9g,黄芩15g,柴胡9g,寒水石30g,知母12g,半夏9g,茵陈30g,生大黄9g,生地30g,山栀12g,生甘草6g。停用一切抗生素。3d后症减,后以清营化斑,清热化湿透邪,益气生津调理而愈。

用方奥妙:病机复杂,石膏、知母、寒水石清阳明经热。是为白虎汤意,柴胡、黄芩、半夏和解少阳,是为小柴胡汤意。茵陈、黄连退黄,是为茵陈蒿汤意,大黄、生地、甘草通下腑实,是为增液承气之意,大黄人血而泻里,凉血止血,利胆退黄,石膏人气而走表,柴胡人半表半里而调畅气机,如是,热得清,湿得利,邪得解,正得复。

2.3 牙痛

患者,男,44岁。刻诊:左上牙剧痛,牵扯头部,口苦口臭,头昏脑热,大便秘结。查:脉滑数。证属胃热盛,循经上扰,治宜清热泻火。

处方:生石膏30g,知母10g,生甘草5g,黄芩6g,赤芍10g,薄荷6g。1剂证减,复加细辛5g,2剂牙痛止。

用方奥妙:本案以牙痛为主诉,一派阳明热盛征象,属阳明胃火牙痛,故用白虎汤。因邪热甚,故加黄芩加强清热:薄荷芳香,利于口臭解除:赤芍清热凉血,兼清血分以利气分热除并防热人血分;用细辛,是细辛通络止痛之功殊用。

2.4 半身汗

证属阳明热盛型。常见于素体壮实,或因中风等急症致气血阴阳失调,邪热迫汗而至半身大汗淋漓。有经腑证之分。经证为邪热亢盛,症除左右半身汗外,并见身大热,半身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腑证则见炽热内结,伴见痞满燥实坚等。治以清泻阳明邪热法。经证用白虎汤加减,腑证用承气汤加减。经腑合病见胃火炽盛,高热烦躁,半身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脉弦数有力,宜白虎承气汤加减。半身汗,辨证属邪在少阳,当从少阳论治。但全身症状反应为阳明热盛,故仍从白虎汤着手。若为腑证,则白虎汤清气热之方则显不足,必用承气之品,若经腑合病,则必经腑两清,而用白虎,承气合方。

2.5 畏光

患者,男,42岁,头痛畏光、口干汗多8个月。服滋阴平肝之药数10剂,无效。询其雨天则痛减,天晴则加重。查:面垢,舌红,脉大,证属“太阴伏暑”,治宜清热。

处方:石膏10g,知母6g,糯米20粒,蝉蜕5g。

2剂症减,头痛雨天则减,天晴则甚,是胃热阳明头痛。因阳明主燥,喜湿而恶燥,故治从白虎汤着手。

用方奥妙:目畏光,当责之于肝。而本案则为胃津不足,胃为水谷之海,气、血、津生化之源,故胃津不足,而肝阴生成不足,目失濡而畏光。应用白虎汤。则阳明热清,头痛,畏光之症可解。蝉蜕人肝,有治目疾殊功,凡目疾,多用蝉蜕。

2.6 头汗

患者,男,30岁。刻诊:头汗如浴,不论冬夏,以前额为多,饮食时为最。平素嗜酒。查:面色如常,舌质红,苔黄燥,脉数,证属酒热聚胃,迫其津夜上蒸于头为汗。治宜清泄胃热,降火敛汗。

处方:生石膏60g,知母、葛花各9g,甘草6g,黄芪30g,牛膝15g。服3剂后汗止,继服3剂痊愈。

本案辨证用药,抓住前额汗多,饮食时出汗为甚,平素饮酒,而用白虎汤。因前额属阳明胃,平素饮酒,说明素有湿热内蕴,饮食时法出为最,是素有湿热,得热则甚。妙在黄芪、葛花、牛膝之药应用。因常年出汗,腠理疏松,故用黄芪固表;饮酒说明有酒毒内蕴,故用葛花;牛膝则为引热下行,此证为湿热内蕴而熏蒸于上,故引热下行,利于症状消除。虽本证为湿热内蕴为主,但三药应用亦为必不可少之品,特别是黄芪,非浊湿,而鲜能用之。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经方的应用,并没有受到疾病的限制,也没有受到时代的限制。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疾病认识得不断深入,经方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这就是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理论的临床实践,即不同疾病,证相同,治法就相同。由于药证相符,切中病机,故多获佳效。

上一篇: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15例体会 下一篇:创伤性“漂浮膝”损伤的治疗(4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