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药并用,温阳行气治疗肝硬化腹水腹胀观察

时间:2022-05-27 06:33:15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复元丹联合艾灸痞根穴治疗肝硬化腹水、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5例,两组资料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2组均给予相同的保肝、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复元丹胶囊,艾灸痞根穴,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 灸药并用;温阳行气;肝硬化;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087―01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消化道症状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腹胀、腹泻、腹痛、食欲下降等,其中腹胀与胃肠积气、腹水和肝脾肿大等有关,当腹水量大时,腹胀成为患者最难忍受的症状,必须予以重点治疗。笔者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灸疗痞根穴联和中药口服治疗肝硬化腹水、腹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选择标准均经医生诊断,B超、CT征象诊断等确诊。观察病例来自我院肝病科病人,治疗组4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2.7±8.01)岁,病程最短6周,最长20年;对照组35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33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1.9±8.7)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21年。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口服水飞蓟素,每次2片,每日3次;当病毒含量HBV―DNA≥105/ml时,给予拉米夫定0.1g,每日1次口服。

治疗组:采用口服复元丹胶囊加灸疗痞根穴法。复元丹胶囊药物组成:炮附子60g,煨木香,炒茴香、川椒(炒去汗)、独活、姜厚朴、炒白术、陈皮、炒吴茱萸、桂心各30g,泽泻45g,煨肉豆蔻、槟榔各15g。将以上药物粉碎研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装胶囊,每5粒含生药8g,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5粒,饭后半小时紫苏汤送服。痞根穴灸疗法:痞根穴(经外奇穴,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两侧均施以艾柱灸,体质壮实者灸9壮,一般者灸7壮,虚弱者灸5壮。10天1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lOmg,每日3次,饭前30分钟口服,10天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

3、疗效标准和结果

3.1 疗效判定

显效:经B超证实腹水消退,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肝功能全面改善;好转:经B超证实腹水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肝功能部分改善;无效:腹水不减或增多,症状加重,病情逐渐恶化,死亡。

3.2 治疗效果

两组总的疗效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分别为:显效32、18例,有效9、7例,无效5、10例,总有效率89.1%、71.4%,经X2检验p

4、讨论

肝硬化病人常发生水肿、腹水,是门静脉高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血容量不足等原因引起。中医认为,腹水归属于水肿、臌胀范畴,常分为气臌、水臌、血臌等证型,程门雪《金匮篇解》从寒热虚实立沦,而独重虚寒,指出“立寒热二大因,得臌胀之纲领矣。然以临证经验所得,属热者究少,属寒者实多,而属虚属寒更繁见不鲜也”,即明确强调了肝硬化腹水、腹胀患者根本原因是脾肾阳虚,推动无力,水液停聚,三焦不通,因而重视应用温补脾肾、行气利水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腹胀。

复元丹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原方包括13味药物,加上送服的紫苏共14味药组成。原方主治水肿,“真火气亏,不能滋养真土,土不制水,水液妄行,三焦不泻,气脉闭塞,枢机不通,而致喘息奔急,水气盈溢,渗透经络,皮肤溢满,足胫尤甚,两目下肿,腿股间冷,口苦舌干,心腹坚胀,不得正偃,偃则咳嗽,小便不通,梦中虚惊,不能安卧”。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以助气化,肾功恢复,水津才能正常分布;川椒振奋中阳,白术健脾运湿,陈皮、厚朴醒脾化湿,脾功恢复,水津才能正常转输;紫苏宣降肺气,肺功恢复,水津才能正常宣降;再用独活开泻腠理,祛湿于外,泽泻疏导三焦,利水于下,成为一面恢复功能,一面消除积水的配伍形式。方用紫苏宣降上焦肺气,陈皮、厚朴调畅中焦脾气,小茴、吴萸疏达下焦肝气,并以善疏三焦气滞的木香、槟榔相助,令三焦气调,则气机升降出入无阻,反佐收涩的肉蔻,可制约行气药物辛散太过,两类药物合用,温阳实脾,利气行水,功可“助真火,养真土,运动枢机”,治疗肝硬化腹水,正合病机,故笔者常在临床使用该方改为煎剂以取效。然而,因为患者消化功能较弱,有时难以口服汤药,这时常将其制为胶囊,利于服用。

然而,有些病人服用药物困难,这时外治法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因为肝硬化病人凝血机制障碍,针刺疗法受到限制。《景岳全书》曰“坚顽之疾,非用火攻,终难消散,故莫妙于灸。”《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时,可以采用灸法。肝硬化病人自觉腹胀、痛满,《景岳全书》“凡灸痞者,须灸痞根,无有不效”。痞根属于经外倚穴,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腰肌劳损,肾下垂。艾灸痞根,对于肝硬化病人的腹胀,疗效迅速,灸后病人腹胀很快减轻,食欲明显好转,并且可以较顺利的口服中药,增加治疗效果。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采用温阳行气法,口服复元丹胶囊、艾灸痞根穴联合应用,对于肝硬化病人的腹水、腹胀及食欲不振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270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440―448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7

上一篇:体外冲击波碎石配合中医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 下一篇:中医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观察